-
公开(公告)号:CN11051257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94873.7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泥石流拦挡结构,包括:垫层、坝体和固定机构;其中,坝体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子坝体、中子坝体和上子坝体;中子坝体和上子坝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垫,下子坝体和中子坝体之间设置第二橡胶垫;垫层位于下子坝体的下方,垫层和下子坝体之间设置有第三橡胶垫;垫层和坝体之间通过固定机构连接。该结构基于耗能、防护、修筑与维修四位一体,当坝体受到巨石冲击发生偏移时,橡胶垫能够减小其位移,预应力钢绞线则将会使其回到初始位置,冲击能量会同时被水平的橡胶垫和竖向的预应力钢绞线消耗,从而减小巨石冲力的大小,安全性好,便于施工与维护,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51095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892544.6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粗骨料、玻化微珠、PVA纤维、钢纤维、改性橡胶、减水剂、速凝剂和水。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水溶性PVA纤维,使得在混凝土在达到纤维熔点后,纤维融化,形成孔道便于高温下混凝土内部水汽的散失,减小了混凝土内部蒸汽压力,降低爆裂风险;同时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内部粘聚力,避免了胶结面的开裂。通过各原料相互配合,制备的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低,抗渗性能好,界面粘结强度高,后期强度损失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后的后期强度,解决了高地温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5696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56371.0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长度可调的增锚注浆锚杆装置,采用中空的连接件将多个两个注浆锚杆连接,可根据具体注浆深度的需求,选择若干个注浆锚杆进行组装,能够调整装置整体的长度,同时在首节注浆锚杆的端部安装尾锚头,尾锚头可拆卸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当钻孔坍塌后,只需根据坍塌后钻孔的深度连接合适数量的注浆锚杆,解决了现有固定长度锚杆,因钻孔深度改变需将多余锚杆锯掉的问题,提高了锚杆的利用率,减少了材料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051095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92544.6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粗骨料、玻化微珠、PVA纤维、钢纤维、改性橡胶、减水剂、速凝剂和水。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水溶性PVA纤维,使得在混凝土在达到纤维熔点后,纤维融化,形成孔道便于高温下混凝土内部水汽的散失,减小了混凝土内部蒸汽压力,降低爆裂风险;同时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内部粘聚力,避免了胶结面的开裂。通过各原料相互配合,制备的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低,抗渗性能好,界面粘结强度高,后期强度损失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后的后期强度,解决了高地温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0123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114786.4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T扫描和3D打印的岩体内部结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岩体试样CT扫描,获取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将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分割为孔隙裂隙区、结构疏松区、低密度区和密实区,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三维结构模型重建;将重建后的三维结构模型发送至3D打印机进行岩体试样的实体打印;其中,结构疏松区采用粗颗粒矿砂逐层打印喷胶,低密度区采用粗颗粒矿砂和中颗粒矿砂逐层打印喷胶,密实区采用粗颗粒矿砂、中颗粒矿砂和细颗粒矿砂逐层交替打印并喷胶。本发明方法可复原岩体内部结构,并制作出力学性能与原始岩样相同的试样,为岩石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人工复原岩体内部结构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93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917145.0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1/2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渗透岩体的制备方法,通过CT扫描和3D打印相结合,通过关闭吼道,在不使用传统模具的情况下可以人为的根据研究目的保留不同的孔隙和喉道,便于对岩石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利用微纳米CT扫描可渗透岩体试样,可以直观反映岩石内部孔隙、喉道以及节理分布,提高了可视化效果;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能够保证胶水粘结均匀,精度高,避免影响喉道的分布特征,并且能够实现3D打印岩体材料与孔喉材料、节理填充材料交替打印,并预留渗流孔道,使试样一次成型,避免了传统技术脱模对试样内部结构的损坏。本方法制得的试样与天然可渗透试样内部结构一致,为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93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17145.0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1/2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渗透岩体的制备方法,通过CT扫描和3D打印相结合,通过关闭吼道,在不使用传统模具的情况下可以人为的根据研究目的保留不同的孔隙和喉道,便于对岩石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利用微纳米CT扫描可渗透岩体试样,可以直观反映岩石内部孔隙、喉道以及节理分布,提高了可视化效果;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能够保证胶水粘结均匀,精度高,避免影响喉道的分布特征,并且能够实现3D打印岩体材料与孔喉材料、节理填充材料交替打印,并预留渗流孔道,使试样一次成型,避免了传统技术脱模对试样内部结构的损坏。本方法制得的试样与天然可渗透试样内部结构一致,为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34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60416.1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感知模型的孪生卷积神经网络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引入孪生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整体网络结构模型,能有效减少外界干扰并避免过拟合,在此基础上为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增加感知模型,既增加了网络宽度,达到信息跨通道连接的效果,又增加了网络对尺度的适应性且同时可以利用硬件密集矩阵优化的优势,实现更丰富的特征提取。同时,对整个训练过程辅以循环学习率策略优化算法,使得寻找最优学习率变得容易,且能加速模型收敛、提升网络性能,有效的实现了非限定性条件下的高精度人脸识别。本算法结构简单、对非限定性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具有较高鲁棒性、能够提高训练速度并提升人脸识别准确率,同时适用于小规模数据集。
-
公开(公告)号:CN10900123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114786.4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T扫描和3D打印的岩体内部结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岩体试样CT扫描,获取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将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分割为孔隙裂隙区、结构疏松区、低密度区和密实区,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三维结构模型重建;将重建后的三维结构模型发送至3D打印机进行岩体试样的实体打印;其中,结构疏松区采用粗颗粒矿砂逐层打印喷胶,低密度区采用粗颗粒矿砂和中颗粒矿砂逐层打印喷胶,密实区采用粗颗粒矿砂、中颗粒矿砂和细颗粒矿砂逐层交替打印并喷胶。本发明方法可复原岩体内部结构,并制作出力学性能与原始岩样相同的试样,为岩石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人工复原岩体内部结构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09369349U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821806456.7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4G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的建筑模板连接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设有模板,支撑板两端分别均设有调节柱,调节柱顶端套设有调节套,支撑板底端两侧分别均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承重杆,两组支撑杆之间设有两组减震杆,两组减震杆中间位置设有固定轴,支撑杆的底部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的侧壁设有若干与其相配合的旋转架,旋转架远离固定环的一侧设有伸缩套,伸缩套与旋转架之间设有固定销,伸缩套远离旋转架的一端设有固定孔,伸缩套远离旋转架的一端穿插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上设有若干与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珠。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环、伸缩套、调节杆和固定珠,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平稳、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