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6993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053039.5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的后部车身结构(1)具有:在后地板(30)的两侧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成对的后架(40);在车宽方向上连结左右成对的后架(40)的前部的后叉件(70);设于相较于该后叉件(70)而言的前方的将通道部(11)和后叉件(70)直接或间接连结的左右成对的加强件(90);其中,左右成对的加强件(90)在后地板(30)上从后叉件(70)朝向通道部(11)向车宽方向内侧向斜前方延伸配置,左右成对的加强件(90)的前端部具有互相重合地与后地板(30)接合的重合接合部(W)。本发明的后部车身结构,一边确保来自车身后方的冲击荷载的传力路径,一边将用于形成传力路径的一对加强件牢固连结,并实现该连结部的结构的简化及紧凑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53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176309.9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设置支持减振器的凹部的框架构件中也在后突时从车辆的后方向前方高效传递后突载荷。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在车身后部于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6s)在内部构成的框架构件(6)的下表面上,通过使该下表面向上方凹,以此形成有使具备于后悬架上的减振器从下方插入固定的凹部(15);在与框架构件(6)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凹部(15)相当的凹部相当位置(P)上,相对于减振器在车宽方向内外各侧形成将闭合截面(6s)分岔的分岔状的闭合截面(6sa)、(6sb);在框架构件(6)的至少比凹部(15)靠近前方部分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脊线(17)。
-
公开(公告)号:CN10922921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163693.4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车体构造,在车体后部,使来自悬架的输入载荷有效地分散,并且扩大车厢内空间。具备:轮罩(24),设置于车体后部的侧面部;侧框(6),在轮罩(24)的车体宽度方向内侧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悬架(40),具有沿车体上下方向延伸的减震器(41)和配置在该减震器(41)的轴心上的减震限位器(48);悬架外壳(50),具有支承减震器(41)的支承面部(52),将侧框(6)和轮罩(24)连结,在悬架外壳(50)设置周壁部(62),该周壁部(62)从支承面部(52)向车体下方侧延伸,以包围减震限位器(48)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5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910176993.0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即使在框架构件上设有用于插入固定减震器的凹陷部,也在不另外追加从该框架构件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框架的情况下承受后侧碰撞荷载。本发明所涉及一种后部车身构造,其中在车身后部内部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口截面(6s)的框架构件(6)的下侧面中形成有凹陷部(15),凹陷部(15)供后悬架具备的减震器从下方插入固定;框架构件(6)的前部比该框架构件(6)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2)接合;在框架构件(6)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凹陷部(15)对应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处,形成有相对于减震器而言在车宽方向内外两侧将闭口截面(6s)分岔的分岔状的闭口截面(6sa、6sb);其中,框架构件(6)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的前方部分(6F)在斜方向延伸并且越向前方越靠近车宽方向外侧,且该框架构件(6)的前端与侧梁(2)的后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657288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0165708.0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后部车体构造,使悬架的减震器和弹簧支承到悬架外壳,并且有效地抑制该悬架外壳的内倾变形。具备:轮罩(24)、侧框(6)、具有减震器(41)和弹簧(44)的悬架(40)、以及将侧框(6)和轮罩(24)连结的悬架外壳(50),在悬架外壳(50)设置有:支承部(52),支承减震器(41);以及弹簧承接部(72),在比侧框(6)更靠车体宽度方向外侧且比侧框(6)的下端更靠车体上方侧支承弹簧(44)的上端部,在弹簧承接部(72)的车体下方侧设置将侧框(6)和弹簧承接部(72)连结的连结部(101、102)。
-
公开(公告)号:CN111469935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053055.4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在发生后侧碰撞时,为了能实现车辆向车辆前方的顺畅的荷载分散,并且在车辆行驶时,为了实现在后座椅产生的要向车辆前后方向位移的力提高后地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面刚性,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车身结构。该车辆后部车身结构具备:向前上升状的后地板前部(40),用于搭载后座椅(30);左右成对设置的加强件(51),后端部(51r)形成于后地板前部(40)的车宽方向两侧并且越往前方越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左右成对设置的加强筋(65),配设于与各个车宽方向对应的加强件(51)的车宽方向外侧并从加强件(51)的后端部(51r)附近越往前方越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55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176994.5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为了使侧梁相对于框架构件而言设置在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发生后侧碰撞时能从框架构件向侧梁高效地进行荷载传递。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后部车身构造,在车身后部,在内部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闭口截面(6s)的框架构件(6)的下侧面,通过使该下侧面向上方凹陷形成有供后悬架具备的减震器从下方插入并固定的凹陷部(15),框架构件(6)的前部在比该框架构件(6)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处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2)接合,在框架构件(6)上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凹陷部(15)向对应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处,形成有相对于减震器而言在车宽方向内外两侧使闭口截面(6s)分支的分支状的闭口截面(6sa、6sb);其中,框架构件(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向车宽方向外侧拓宽。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5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176993.0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即使在框架构件上设有用于插入固定减震器的凹陷部,也在不另外追加从该框架构件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框架的情况下承受后侧碰撞荷载。本发明所涉及一种后部车身构造,其中在车身后部内部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口截面(6s)的框架构件(6)的下侧面中形成有凹陷部(15),凹陷部(15)供后悬架具备的减震器从下方插入固定;框架构件(6)的前部比该框架构件(6)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2)接合;在框架构件(6)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凹陷部(15)对应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处,形成有相对于减震器而言在车宽方向内外两侧将闭口截面(6s)分岔的分岔状的闭口截面(6sa、6sb);其中,框架构件(6)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的前方部分(6F)在斜方向延伸并且越向前方越靠近车宽方向外侧,且该框架构件(6)的前端与侧梁(2)的后部接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