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聚合物点/钙钛矿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裂解HI产氢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8522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0109916.6

    申请日:2020-02-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化聚合物点/钙钛矿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裂解HI产氢方面的应用,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发现发射黄绿色荧光的碳化聚合物点(CA‑PASA CPDs)具有与MAPbI3钙钛矿匹配的能级,本发明是利用碳化聚合物点表面丰富的基团与钙钛矿复合,并与钙钛矿形成type‑II能级异质结,有效地抽取钙钛矿上的光生空穴,从而提升电荷分离效果,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再次复合,提升钙钛矿上电子的寿命,从而进一步提升光催化裂解HI产生氢气的性能,并在负载助催化剂Pt后,复合光催化剂获得了5434.5μmol g‑1h‑1的产氢速率;该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能够长时间工作而不失活。

    一种功能基团修饰的碳点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02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45088.2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功能基团修饰的碳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将表面富含羟基的碳点表面修饰脲基嘧啶酮(UPy)基团,提纯冻干后得到新型的碳点构筑基元,并通过调节反应起始的原料之间的投料比,制备得到不同UPy修饰量的碳点,将其利用经典的溶剂挥发成膜方法,可以得到完全基于碳点的高强度宏观塑料薄膜材料,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质可以通过构筑基元碳点上UPy的修饰量进行调节,制备的塑料薄膜可以通过水辅助加工成型得到预先设计的多种形状。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可大量制备,且制备的薄膜材料力学性质优异可调,富含丰富的基团,具有水辅助加工成型的环境友好特点。

    一种多酚纳米条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69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13783.6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酚纳米条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属于防辐射技术领域。本发明仅使用多酚作为唯一的反应原料合成纳米材料,所制备的多酚纳米条带仅由多酚这一种成分组成,相当于含有100%多酚,与多酚单体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多酚的水溶性和辐射防护效果。与纳米载体法和多组分自组装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仅需简单的一步反应即可得到多酚纳米条带,简化了材料的合成过程;而且无需合成载体,不存在负载率问题;避免其他组分的使用(不含有金属离子或其他有机物),安全且有效,促进多酚功能发挥的同时避免可能的毒性和副作用。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阵列表面的流体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610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1168557.8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纳结构阵列表面的流体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特定排布的微条带纳米柱微纳复合结构阵列基底表面,通过气相沉积技术对此基底表面进行修饰,并与带有一个主流体孔道和多个梯形测量孔道的PDMS芯片结合构成流体压力传感器。通过刻蚀等方法制备的微条带纳米柱复合结构阵列表面,在梯形微孔道中形成多个稳定的具有梯度阈值压力的被动阀门,大幅度提高了流体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测量量程可达2~800mbar,灵敏度可达16.71mbar‑1。本发明的流体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灵敏测量多种环境下流体的压力值,测量结果可以用手机自带相机直接记录,降低了检测成本。

    一种基于纳米结构之间纳米缝隙的微-纳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9733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810003426.0

    申请日:2018-0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纳米结构之间纳米缝隙的微‑纳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流控芯片技术领域。本发明结合传统光刻技术与胶体晶体刻蚀方法,在硅基底表面的选定位置制备几十至几百纳米的纳米结构阵列,利用纳米结构之间的纳米缝隙作为纳米通道,用以连接微孔道,形成微‑纳流控芯片。本发明通过改变刻蚀的条件以及所用微球的尺寸,可以精确地调控所制备纳米缝隙及孔道的尺寸。适用于PDMS‑硅、玻璃‑硅、PDMS‑玻璃等材质的微‑纳流控芯片的制备。用本方法制备的纳米孔道中,纳米结构本身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使得制备的纳米孔道的表面‑体积比与传统纳米孔道相比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对孔道表面进一步的修饰,从而进一步赋予不同的功能。

    基于图案化表面的皮升量级的超微量注射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07471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1507716.5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案化表面的皮升数量级的注射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光刻技术与等离子刻蚀方法结合制备硅片表面的微米图案化结构阵列,通过气相沉积技术对图案化结构进行表面修饰与玻璃微孔道结合进而用于超微量液体的获取。本发明的超微量注射器可以实现准确的连续的获取皮升数量级的多种液体,并且液体的获取过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与玻璃材质微孔道结合,避免了因小微米孔道坍塌而导致的皮升数量级液滴获取失败。超微量注射器中流体获取的实现依赖于对基底结构气液固三相线的调控,并且芯片由玻璃和硅材料制成,不存在由孔道塌陷对液体获取造成的误差,本发明的获取液体准确率高达98%以上。

    一种利用DNA特异性互补的防伪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66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811215362.7

    申请日:2018-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DNA特异性互补的防伪方法,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包括:随机合成基因序列后,再合成基因序列的互补基因序列,将互补基因序列连接上羧基后与含有表面修饰氨基的Fe3O4溶液混合后反应,得到探针溶液;将基因序列制备成基因序列溶液,将基因序列溶液置于载体上,静置后烘干,得到烘干后的载体,将所述烘干后的载体置于待检测样品上;检测时,将探针溶液置于基因序列溶液在载体上的位置,杂交洗涤后;将带有磁性的磁贴与洗涤后的载体贴合,磁贴与洗涤后的载体贴合不分离,待检测样品为真品。采用本发明的防伪方法能够特异、高效、灵敏地实现防伪鉴定。

    一种具有ZnO涂层的CaO纳米颗粒抑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2405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0184495.1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ZnO涂层的CaO纳米颗粒抑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学技术领域。其是将CaCO3纳米颗粒和Zn(AcO)2分散到DMF中;再将Zn(AcO)2分散液加入到CaCO3分散液中,Zn与Ca的摩尔比为6~12:1,CaCO3分散液中CaCO3的浓度为0.02~0.08mol/L,两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10:3;然后连续搅拌,室温陈化,离心收集沉淀,真空干燥,高温煅烧,从而得到球形或类球形的具有ZnO涂层的CaO纳米颗粒抑菌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抑菌材料的颗粒形态和结构可以调控;具有优良的抑菌性;产率较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利于产业化。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49026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491801.7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属于比色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组装方法原位制备SiO2负载蓝色荧光碳点(CDs)和红色荧光Cu NCs的纳米微球,其在380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的蓝色和650nm的红色双发射荧光效果。其具有对pH值特异性响应效果,随着pH值从4.0变化到7.2,纳米微球的红色荧光逐渐减弱,同时蓝色荧光保持不变,这样可以通过复合光的颜色变化,可视化比色检测pH值的变化。该双荧光发射纳米微球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细菌代谢体系的pH,从而获得细菌的繁殖量,还能以较高的信噪比对细菌进行生物荧光成像。该微球通过简单的离心操作从检测体系中分离,可以降低探针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