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纳米簇基双荧光发射试纸、制备方法及其在Cu2+检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22612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67009.2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3 G01N2021/6417

    Abstract: 一种金纳米簇基双荧光发射试纸、制备方法及其在Cu2+等有毒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属于荧光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金纳米簇的合成、超薄g‑C3N4纳米片的制备和双荧光发射g‑C3N4/Au NCs/CS试纸的制备等三个步骤。本发明所得到的双荧光发射试纸g‑C3N4/Au NCs/CS,在372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蓝光和596nm红光的双荧光发射效果。利用双荧光对于不同铜离子浓度具有不同响应的结果,呈现不同的复合荧光颜色变化,这种双荧光发射试纸可以用于裸眼比色检测水中痕量的铜离子,并且检测限可以低至10ppb,这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中离子检测提供了便捷。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49026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491801.7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属于比色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组装方法原位制备SiO2负载蓝色荧光碳点(CDs)和红色荧光Cu NCs的纳米微球,其在380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的蓝色和650nm的红色双发射荧光效果。其具有对pH值特异性响应效果,随着pH值从4.0变化到7.2,纳米微球的红色荧光逐渐减弱,同时蓝色荧光保持不变,这样可以通过复合光的颜色变化,可视化比色检测pH值的变化。该双荧光发射纳米微球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细菌代谢体系的pH,从而获得细菌的繁殖量,还能以较高的信噪比对细菌进行生物荧光成像。该微球通过简单的离心操作从检测体系中分离,可以降低探针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49026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91801.7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属于比色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组装方法原位制备SiO2负载蓝色荧光碳点(CDs)和红色荧光Cu NCs的纳米微球,其在380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的蓝色和650nm的红色双发射荧光效果。其具有对pH值特异性响应效果,随着pH值从4.0变化到7.2,纳米微球的红色荧光逐渐减弱,同时蓝色荧光保持不变,这样可以通过复合光的颜色变化,可视化比色检测pH值的变化。该双荧光发射纳米微球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细菌代谢体系的pH,从而获得细菌的繁殖量,还能以较高的信噪比对细菌进行生物荧光成像。该微球通过简单的离心操作从检测体系中分离,可以降低探针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双荧光发射铜纳米簇/碳点比色探针、制备方法及在痕量水检测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489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60138.0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02

    Abstract: 一种基于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E)的铜纳米簇/碳点(Cu NCs/CDs)双荧光发射比色探针的原位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有机溶剂中痕量水方面的应用,属于比色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蓝色荧光碳点(CDs)的合成、CDs的表面修饰和双荧光发射Cu NCs/CDs探针的制备等三个步骤。本发明所得到的双荧光发射探针Cu NCs/CDs,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蓝光和596nm红光的双荧光发射效果。利用双荧光对于有机溶剂中不同水含量具有不同响应的结果,呈现不同的复合荧光颜色变化,这种双荧光发射试纸可以用于裸眼比色检测有机溶剂中痕量的水,并且检测限可以低至0.02%(v/v),这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有机反应中痕量的水检测提供了便捷。

    光子禁带大范围可调节的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4800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063675.6

    申请日:2013-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光子禁带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大范围可调节的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合成一种尺寸单分散的聚合物水凝胶聚合物微球,通过离心沉积等方式获得聚合物光子晶体;通过调节不同注入水含量使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微球三维有序结构发生可控的体积膨胀,进而使其有序结构的晶格周期可调性变大,衍射光谱峰位发生红移,获得了紫外-可见-近红外大范围光区的光子带隙的聚合物光子晶体,可用于制备灵敏光路转换的器件。这种具有根据外界环境刺激快速响应并可获得同步信号转换的材料开拓了高分子响应性材料体系,在传感器元件,光信息存储及调控,生物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步水相法制备近红外荧光性质的硫化银纳米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824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94731.5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荧光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步水相法制备近红外荧光性质的Ag2S纳米晶的方法。具体是将水溶性的硫源加入银离子水溶液中,使用水溶性巯基化合物作为稳定剂,在室温下一步制备出水溶性Ag2S纳米晶。制备的纳米晶具有以下特点:尺寸可以在0.5nm至10nm可控合成、粒径均匀、具有很好的可调荧光发射且其发射峰位在红色到近红外区(650nm到900nm)可调。制备过程使用水溶性巯基化合物作为稳定剂,因此环境污染小,产物纯度高,表现出良好的光学性质和水溶性。另外,此种近红外荧光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容易操作,重复性好,适合大量生产。

    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水中痕量汞离子的银纳米簇荧光探针

    公开(公告)号:CN10251699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9082.1

    申请日:2011-12-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荧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荧光性质变化的原理检测水中痕量汞离子的银纳米簇荧光探针。该探针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地检测水中痕量汞离子,且其检测下限达到纳摩尔(ppb)级别。这种探针基于荧光功能的金属纳米结构,具有水中分散性好,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另外,荧光探针制备条件温和,方法简单。汞离子的加入检测到纳米探针的荧光强度发生明显变化,且这种荧光检测对汞离子有很高的选择性,对其他金属离子基本上没有变化;同时即使汞离子和其它干扰离子共存时,纳米荧光探针对汞离子的检测依然有效,表明这种探针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一种油水分离金属网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08384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17895.3

    申请日:2009-1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和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特殊湿润性质的用于油水分离的金属网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简单的湿法化学刻蚀技术,在由微米级孔径的金属网表面制备出纳米尺度的微观突起,然后在其表面修饰不含氟且具有低表面能的化合物。在所制备材料的表面,水滴的接触角大于150°,而油的接触角接近0°。该材料因具有特殊湿润性,可以使油顺利通过金属网而水完全不透过,从而实现有效地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性质。特别是这种材料表面的特殊湿润性在酸、碱、盐溶液中能够保持稳定,因而这种功能金属网在金属防腐蚀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应用。该网膜不含氟,制备方法简单,孔隙通透率高,油水分离效果好,并具有耐腐蚀性能。

    一步水相法制备近红外荧光性质的硫化银纳米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8248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194731.5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荧光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步水相法制备近红外荧光性质的Ag2S纳米晶的方法。具体是将水溶性的硫源加入银离子水溶液中,使用水溶性巯基化合物作为稳定剂,在室温下一步制备出水溶性Ag2S纳米晶。制备的纳米晶具有以下特点:尺寸可以在0.5nm至10nm可控合成、粒径均匀、具有很好的可调荧光发射且其发射峰位在红色到近红外区(650nm到900nm)可调。制备过程使用水溶性巯基化合物作为稳定剂,因此环境污染小,产物纯度高,表现出良好的光学性质和水溶性。另外,此种近红外荧光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容易操作,重复性好,适合大量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