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1115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471278.7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铁材料作为助凝剂去除水体中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藻液中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步骤二、对藻液先以200r/min搅拌2min;再以100r/min搅拌10min;步骤三、藻液经沉淀,藻液中的藻细胞被去除。藻液经搅拌后沉淀,在整个藻液体系1/2高度处取样测定吸光度确定藻细胞浓度,并计算去除率。该方法能够提高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加快絮体沉降速率,并能够应用于不同藻类浓度的水体。
-
公开(公告)号:CN104211226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471423.1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铁材料去除水体中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藻液进行预氧化;(2)调节藻液的pH值至碱性;(3)在藻液中加入纳米四氧化三铁和聚丙烯酰胺;(4)藻液经搅拌后沉降,藻液中的藻被去除。选取水华爆发时蓝藻中的优势藻种铜绿微囊藻和绿藻中的优势藻种斜生栅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在KMnO4预氧化的条件下,配合使用纳米四氧化三铁和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剂对藻的去除方法,在药品投加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藻的去除率和沉降速率。无需使用含铝的混凝剂,可减少环境中铝盐的继续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391040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14988.4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水介质中nC60催化染料降解反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染料溶解于超纯水中,配制染料的水溶液;(2)配制nC60的水溶液;(3)配制磷酸-磷酸盐缓冲溶液,所述磷酸-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3.2~7.8;(4)向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等体积的所述磷酸-磷酸盐缓冲溶液、所述染料的水溶液、所述nC60的水溶液和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得到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将含有所述混合液的所述反应容器放入光化学反应装置中反应2h以上。此方法可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难以降解的染料的脱色降解,将有助于碳纳米材料在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及相关领域中的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561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95855.1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有机碳浓缩回收和侧流厌氧发酵产酸的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木质纤维类生物质与氯化锌混合研磨,烧制,得到生物炭;将生物炭与单宁酸溶液混合、搅拌,去除液体后得到单宁酸负载的生物炭;再与铁离子、锰离子混合后搅拌,去除液体和烘干后得到烘干料;将烘干料进行热解,得到功能材料。本发明利用生物炭对污水中胶体态和低分子量溶解态有机物的高吸附性和絮凝剂对颗粒态有机物的捕获优势,来达到对污水有机物的高捕获效果。同时生物炭具有磁性,与絮凝剂结合形成磁性絮团来达到磁分离的目的,以快速沉降。捕获到的污泥用于水解酸化产VFAs。
-
公开(公告)号:CN11237461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011262632.7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生态耦合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水解槽、一级缺氧槽、一级好氧槽、二级缺氧槽、二级好氧槽、沉淀槽和生态槽。本发明生物生态耦合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水解槽分为两槽布置可以间歇式集中进水,保证一次进水不能穿透水解单元,缺氧槽填料中装载聚氨酯海绵生物载体、纳米纤维载体、载铁屑和硫磺颗粒,对于低碳氮比的农村生活污水强化了生物脱氮效果,同时多点分段进水,充分利用水中碳源进行反硝化,生态槽利用水生植物进一步去除氮磷,截留水中悬浮物,塑料网格填料层用于固定水生植物的根系;改性陶粒表面负载活性材料,强化对磷的吸附和截留;配水砾石层作为垫层,承托改性陶粒以及均匀配水。
-
公开(公告)号:CN11570905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1467773.1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改性污泥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污染物吸附中的应用,属于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污泥炭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脱水市政污泥使用磷酸处理后进行热解,获得污泥基活性炭,再将污泥基活性炭、铁基催化剂以及聚丙烯塑料混合作为原料,在惰性气氛下,使用一段式管式炉反应器对混合物进行催化热解,获得具有碳纳米管改性的污泥炭。本发明制备的碳纳米管改性的污泥炭对包括亚甲基蓝溶液以及沼液中的有机污染物等在内的污染物具有一定吸附作用。本发明在处理与利用市政污泥与塑料废弃物的基础上,获得了具有使用价值的碳纳米管改性污泥炭材料,其成本较低,方法简单,有利于大范围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83703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37055.7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源CO2固定协同有机废弃物厌氧甲烷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接种污泥和基质混合溶液引入厌氧消化罐中,再加入生物炭,通入氮气将罐体顶空的氧气排除,压盖密封;步骤(2),将CO2注入液面以下,CO2气体流量为1.5L/min,通入时间为2‑40min/L,通入完毕后立即关闭进气管道阀门,打开气袋集气;步骤(3),使反应器处于35℃恒温的条件下进行厌氧消化。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投加生物炭耦合外源CO2气体对体系pH、电子转移速率、反向电子传递关键功能酶活性等进行调整,推动厌氧菌群同步利用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实现甲烷产量提升,另外部分CO2可以以有机酸、生物质等形式存在于厌氧体系的液相、固相中,实现良好固碳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34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444505.7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堆肥监测结果预测方法,包括,获取进程参数数据;测量结果指标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建立LSTM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验证预测序列与原始结果质量序列的预测精确度;检验LSTM模型预测序列和实际序列的拟合程度,根据结果质量数据预测值,对堆肥腐熟趋势进行分析并判定最佳的调控时间点;采用各传感器对堆肥仓中的温度、湿度和氧浓度以及渗滤液箱中的pH和电导率进行监测,转化监测介质,实现对堆肥指标的有效监测,并通过触控屏显示,可供用户实时观测反应器内堆体情况,历史数据可供下载训练预测模型,从而便于确定调控时刻与调控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146776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49693.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N3/08 , C05F17/70 , C05F17/993 , C05F17/979 , C05F17/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好氧堆肥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设备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含堆体参数采集系统和风机参数采集系统,所述设备单元包含翻抛装置、变频曝气鼓风机和曝气管路系统,所述堆体参数采集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本发明可以精准地控制风量,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最适宜的曝气流量,降低功耗;并且考虑了翻抛与曝气的协同作用,将曝气与翻堆操作进行组合,根据对堆体情况的判断,可以迅速达到降温或充氧的效果,保障污泥好氧堆肥产品的品质并实现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862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07262.1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生物炭基肥施用于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涉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领域,包括样品采集处理,确定所分析的重金属元素和多环芳烃种类;提取重金属形态,确定重金属可生物利用态含量;测定多环芳烃浓度,确定多环芳烃相对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构建风险评价模型。本发明通过概率法使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估更为准确,可以从中确定生物炭基肥的安全施用量以及高影响参数。本发明的风险评估方法的操作方便、评估更科学、评估误差更小,方便人们对生物炭基肥施用于土壤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预防,确定合适的施肥策略,降低风险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