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69240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26982.7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植物耐盐性能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受ABA诱导的海藻糖水解酶基因AtTRE的特异性高效沉默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卡那霉素作为筛选标记成功转化拟南芥。逆境下成功地下调了海藻糖水解酶基因AtTRE的表达,改变了植物体内海藻糖代谢状况,培育出耐盐的新型拟南芥。本方法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品种改良,因而本发明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科研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766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10133082.8
申请日:2012-05-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bZIP类转录因子具有调控作用的基因、其克隆方法及其应用。该基因为SEQ ID NO:1所示的碱基序列。该序列可以和bZIP类转录因子(如Opaque-2)发生蛋白互作,和互作转录因子(以Opaque-2为例)具有时空表达重叠性;在ZmTaxilin和互作转录因子(以Opaque-2为例)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共定位中发现,ZmTaxilin可以明显改变互作转录因子(以Opaque-2为例)的亚细胞定位;在植物活细胞体系中进行转录激活活性检测,发现ZmTaxilin可以抑制互作转录因子(以Opaque-2为例)对靶标基因(以22kD醇溶蛋白基因为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8624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1181.1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赖氨酸玉米Opaque7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该分子标记是通过PCR扩增特异性引物,得到的一种共显性分子标记6837D,所述的特异性引物的碱基序列为:正向引物从5′端至3′端为:CCACGGAAGCCCGGGTCAGT;反向引物从5′端至3′端为:GCGTCCACCTCGATCGGGG。利用这个与o7基因完全连锁的分子标记能对玉米任何时期和任何组织的DNA进行基因型鉴定,检测杂交育种子代各单株中o7基因的存在与否以及杂合或纯合状态。同时,利用这个分子标记能区分突变体与539种国内主要育种亲本,能够在任何育种背景群体中准确检测到o7基因的存在,且错选率为0。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利用o7基因的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1921779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010201437.3
申请日:2010-06-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盐藻(Dunaliella viridis)抗镉(Cd2+)和抗铜(Cu2+)基因DvCRP2的cDNA序列及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并涉及该基因的功能和用途。本发明采用了酵母功能互补系统筛选得到了DvCRP2基因,运用RACE技术得到了全长cDNA序列,并且证明了该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模式生物酵母的抗镉和抗铜能力、并能显著增加酵母细胞内镉的积累量。所公开的全长基因及氨基酸序列为首次发现的盐藻特有的抗镉和抗铜基因,其在提高生物体的抗镉和抗铜能力、增加生物体内镉和铜的积累量基因工程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93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910196518.6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转运蛋白基因、其编码蛋白及其该基因在农作物氮高效利用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基因来源于盐藻,称为DvAMT1;2,该基因具有高亲和氨转运蛋白的转运功能,能恢复酵母突变体对低浓度的NH4+的吸收的能力,同时也预示了它在农作物氮高效利用方面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97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196595.1
申请日:2009-09-2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基因,该基因是从盐藻中分离出来的过氧化物还原蛋白五基因DvPrxV的cDNA序列及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并涉及该基因的功能和用途。本发明采用了酵母遗传功能互补系统筛选得到了DvPrxV基因,运用RACE技术得到了全长cDNA序列,并且证明了该基因能够提高模式生物酵母的抗氧化能力。所公开的全长基因及氨基酸序列为盐藻中的首次报道,丰富了抗氧化酶基因家族的成员;该基因能够有效增强酵母的氧化抗性能力,证明了其在使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生物体抗氧化方面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0491534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041194.X
申请日:2007-05-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12N15/57 , C12N9/50 , C07K14/405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藻(Dunaliella viridis)中26S蛋白酶体亚基RPN10基因(DvRPN10)的cDNA序列、其编码蛋白以及全长基因序列和克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关于盐藻RPN10亚基基因的研究对揭示盐藻细胞内泛素/26S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途径及其耐盐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盐藻26S蛋白酶体RPN10的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并将其用于抗盐植物的改良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
公开(公告)号:CN101100669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041200.1
申请日:2007-05-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12N15/31 , C07K14/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藻中钠磷共转运通道1;2基因、其编码蛋白及其克隆方法。该基因具有SEQ NO 1所示的碱基序列。本发明通过对盐藻BAC克隆DNA的“鸟枪”法测序,在连续的盐藻基因组序列中发现盐藻钠磷共转运通道1基因(DvSPT1)和不同于已知的盐藻钠磷共转运通道1;2基因(DvSPT1;2)。它们可能起源于盐藻基因组序列的复制,并且在6个不同盐稳态条件下DvSPT1;2的表达量要大于DvSPT1,它们的表达趋势也发生了分化。当盐藻处在极端高盐浓度条件下(5M NaCl)时,DvSPT1;2可能担负起主要功能,它增加了盐藻对于更宽盐浓度的适应性。而DvSPT1;2响应高盐或磷“饥饿”胁迫时的诱导表达趋势与DvSPT1类似,在功能上可能与盐藻细胞中的无机磷的转运,促进甘油合成,维持对外界高渗胁迫的适应有关。本发明在研究植物抗盐机制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096677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710041194.X
申请日:2007-05-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12N15/57 , C12N9/50 , C07K14/4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藻(Dunaliella viridis)中26S蛋白酶体亚基RPN10基因(DvRPN10)的cDNA序列、其编码蛋白以及全长基因序列和克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关于盐藻RPN10亚基基因的研究对揭示盐藻细胞内泛素/26S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途径及其耐盐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盐藻26S蛋白酶体RPN10的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并将其用于抗盐植物的改良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