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励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95324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310590965.6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励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当电机转速高于额定转速时,电机进入恒功率区,此时采用弱磁算法进一步提高电机转速,具体方法为:忽略电枢电阻,保持电机合成反电动势恒定为电机端电压最大值,利用励磁电流削弱气隙磁通进行电机升速,据此分配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可以提高电机转矩输出能力。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混合励磁电机高速宽调速范围运行,同时有效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在电动汽车用轮毂式直驱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正交磁化原理的可调电抗器

    公开(公告)号:CN10450523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510018862.1

    申请日:2015-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磁化可调电抗器,所述电抗器主体结构包括交流工作铁心、正交铁心、交流工作绕组和直流激磁绕组。所述交流工作铁心为空心圆柱状铁心,由硅钢片卷绕而成。正交铁心为开口铁心,空心圆柱铁心嵌放于正交铁心开口处,铁心上下端与铁心开口处紧密相连。交流工作绕组绕于交流工作铁心上并外接电网,直流激磁绕组绕于正交铁心上并接至外接直流偏磁电源。本发明的正交磁化可调电抗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电抗值线性,并能在很大范围内平滑调节。

    多齿混合励磁盘式风力发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3490575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85356.4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齿混合励磁盘式风力发电机,包括第一定子、转子以及第二定子,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分别由六个多齿U形定子铁心、六块永磁体、六个集中电枢线圈和六个集中励磁线圈组成,在每块永磁铁上轴向缠绕一个所述集中励磁线圈且所有集中励磁线圈依次顺序首尾串联形成单相集中励磁绕组,所述三相集中电枢绕组的各集中电枢线圈均横跨在多齿U形定子铁心的两个定子齿上,其中,第一定子六个集中电枢线圈中两两径向相对的两个集中电枢线圈与同一位置上第二定子六个集中电枢线圈中两两径向相对的两个集中电枢线圈串联形成三相电枢绕组中的一相。本发明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非常适用于直驱式风力发电应用中。

    一种快速高精度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41628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266263.8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快速高精度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将短路电流法与电导增量法结合起来,实现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采用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判断系统是否运行在最大功率点左侧,如果不是,通过调节占空比,使得系统在最大功率点左侧运行;求取dP/dU的值,取其近似等于短路电流值Is,求出对应的最大功率点电流Im(Im=0.92Is),应用于短路电流法的控制;采样输出电流,并比较相邻时刻采样电流的差值,当差值大于设定范围时,说明系统运行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此时系统切换到电导增量法运行,直至搜索到最大功率点。本发明动态响应快,跟踪精度高,同时大大减少了传统短路电流法对系统运行产生的干扰,提高了光伏电池的输出效率。

    一种电压型PWM整流器系统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7121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94207.8

    申请日:2011-1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压型PWM整流器系统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以DPC方法中采用的功率内环、电压外环的控制结构为基础,将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给定值与实际值相比较,通过查询开关表选择电压矢量,来控制PWM整流器的开关状态。本发明增加一个标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状态变量,重新定义空间矢量的位置,构建了细分的开关表,增强了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和响应能力,提高了整流器的功率因数。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网侧输入电流正弦,系统的瞬时功率动态、静态控制特性好。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平滑切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5548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910184545.1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平滑切换方法针对传统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在由外同步加速切换至自同步运行时存在切换时刻选择困难、切换过程中转子容易产生振动甚至失步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电机达到一定转速后,关断逆变器,电机利用惯性旋转,根据绕组端电压波形与导通相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最佳切换时刻,在切换完成后通过动态调整换相时间使得电动机尽快进入产生最大平均电磁转矩的最佳换相逻辑运行状态。本方法无需附加专门的硬件电路,原理清晰,实现简单,运行可靠。

    一种模块化轴向磁场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327098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563283.0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计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模块化轴向磁场永磁电机两个对称设置的外转子和一个内定子,转子包括非导磁材料制成的转子支架、若干转子铁心模块、永磁体以及电机转轴,转子铁心模块、永磁体置于转子支架开设的扇形体凹槽内,定子包括定子铁心模块、电枢绕组和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定子支架,定子铁心模块、电枢绕组置于定子支架内。本发明的模块化轴向磁场永磁电机结构,采用双转子中间定子,定子铁心、转子铁心模块化结构,缩短了磁通路径,减轻的定子铁心重量,增大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了生产加工工艺难度和成本,适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电梯牵引等多种场合。

    一种高功率密度轴向磁场永磁电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68852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056304.X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计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高功率密度轴向磁场永磁电机结构,包括两个转子、一个定子以及机壳。定子包括定子铁心模块、电枢绕组、定子端盖、定子套筒、定子冷却管和分水器,定子端盖和定子套筒分别安装在定子铁心模块的两侧端。转子包括转子铁心、转子永磁体,转子铁心、转子永磁体的外端部嵌放有呈杯型的转子支撑盘,转子铁心、转子永磁体和转子支撑盘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轴。机壳包括设置在壳体端部的接线端子和进出水口,进出水口和机壳内部设置的机壳冷却管道相连通。本发明采用双转子分段模块化无轭定子铁心辅以定子、机壳组合冷却方式,可以有效缩短定转子磁通路径长度,降低铁心损耗,减轻电机质量,提高电机效率与功率密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实时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88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91271.4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实时辨识方法,属于电机控制领域;对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转子位置和转速进行变换和计算,充分利用扩张观测器能观测扰动的特性,对于电机的暂态过程进行检测;再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方程进行变换,同时根据不同定子参数的特性对采样得到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处理,通过不同的状态方程分别计算出定子电感,电阻以及磁链,相比于现有技术定子参数的测量更加得快速便捷准确,且减小控制器计算量。

    一种基于永磁磁链观测器的有限位置集无位置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8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85152.8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永磁磁链观测器的有限位置集无位置控制方法,基于用电流模型的磁链计算方法改进了电压模型法的磁链观测器,以获得更精确的磁链用于有限位置集无位置估算。将某一时刻的转子位置离散出多个位置信息,结合永磁磁链观测器和设计的磁链代价函数计算评估磁链准确提取实际转子位置。改进的永磁磁链观测器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在存在干扰情况下,也能较为精确的估计出两相永磁磁链,通过合理设计的磁链代价函数能估计出高精度、稳定性好的位置信息,且免去了PI控制器。采用基于永磁磁链观测器的有限位置集无位置控制方法,能够提高无位置系统的精度和鲁棒性,确保了永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稳定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