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岩爆的动静组合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3013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77188.6

    申请日:2010-09-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巷道岩爆的动静组合支护方法,在巷道壁面易发生岩爆的区域安设能提供大变形能力和较高承载能力的弯曲螺纹锚杆,在壁面其它区域安设普通螺纹锚杆。所述的弯曲螺纹锚杆中部设置弯曲段且不锚固,其它杆体均锚固于岩体,并安设托板形成一定预应力。该方法的支护结构不仅能承受静态下的高应力荷载的作用,还能抵御岩爆时的动荷载作用,实现对巷道岩爆的动静组合防治。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针对性强等优点。

    一种适用高应力大变形岩体采矿用协调变形吸能锚杆

    公开(公告)号:CN101929347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254537.2

    申请日:2010-08-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应力大变形岩体采矿用协调变形吸能锚杆,该锚杆的杆体主要由加长锚固段直杆体(1)和吸能段弯曲杆体(2)组成,并在靠近吸能段弯曲杆体一端设有螺纹段(5),在螺纹段(5)上旋有紧固螺母(4),在螺纹段(5)上处于紧固螺母(4)与吸能段弯曲杆体之间套装有钢托盘(3)。主要特征是在长直螺纹钢杆体上通过热处理方式加工出一段特定长度和形状的波浪形弯曲吸能段,该吸能段在限制性地允许围岩适当变形的同时吸收岩体变形能量,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总允许变形量,这个过程中锚杆的支护力逐渐增强,最后待弯曲段完全被拉直并达到高应力巷道地压控制的让压效果后,该锚杆又成为高强的刚性树脂锚杆,对所支护的围岩体提供较大的支护力。

    一种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3043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311943.5

    申请日:2009-12-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包含3~20wt%Mo2C或VC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碳化物,余量为金属钛。其制备方法是按各组分配比取Mo2C、VC或两者的混合物与氢化脱氢钛粉末,充分混合后压制成型,高温烧结,将烧结后的坯体在900~1200℃高温变形。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操作容易、组分配比合理、颗粒增强相与基体结合良好,分布均匀、强度高、耐腐蚀、高温性能好、能耗低、生产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产业化前景良好。

    一种无铅易切削镁锑黄铜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01514410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43039.0

    申请日:2009-04-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铅易切削镁锑黄铜合金,它的组成为:铜:58~63wt%、镁:1.8~2.6wt%、锑:0.5~1.5wt%,其它元素:0.1~0.5wt%,其余为锌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成分总含量不大于0.1wt%,其它元素选自铈、铁、镍、硅、磷、锡、硼中的一种。本发明在现有普通铅黄铜的基础上,针对该材料的主要使用性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用镁和锑元素代替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较重的铅元素。该合金具备优良的切削性能、热加工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以代替现有的铅黄铜合金,并且制造成本低,可应用于水暖卫浴和其它各种生产领域。

    一种生物医用β-钛合金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1081311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035285.2

    申请日:2007-07-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医用β-钛合金材料,其合金成分范围以质量百分比计为:Ti-Nb(25%~30%)-Zr(1%~5%)-Fe(0.2%~1%)-Ta(10%~15%)。本发明的β-钛合金采用高真空电弧熔炼加多次搅拌、浇铸、测相变点、真空加氩气保护均匀化、冷轧、固溶、水淬、人工时效、水冷后,将材料加工成2mm厚的板材,制备出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β钛合金生物医用材料。材料性能指标分别如下:弹性模量(GPa):40-60;断裂强度:600-910;屈服强度(MPa):480-650;伸长率(%):14-18;断面收缩率(%):40-52。本发明是一种能提高材料强度、耐磨性和抗蚀性,降低材料弹性模量,保持材料良好加工成形性能的生物医用β-钛合金材料,使钛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使用性能。其生产工艺简单可靠。

    镁合金阳极氧化成膜工艺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70845A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510032408.8

    申请日:2005-11-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镁合金阳极氧化成膜工艺,包括对镁合金前处理,冷水漂洗,阳极电解氧化,冷水漂洗,封孔,冷水漂洗,烘干,阳极氧化过程采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作为阳极氧化电源,采用恒电流模式。本发明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获得一层电化学转化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一次成膜面积大、生产设备投资少、加工成本低;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艺无铬无磷、工艺简单、清洁无污染、更加环保经济;所得防护层均匀而坚固,可作为中等腐蚀气氛中的保护层;所得防护层的显微硬度高达458.4HV,其膜层腐蚀电流密度也较传统的DOW17工艺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速公路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0007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85553.6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速公路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待研究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的拓扑结构数据和历史交通需求数据,根据获取的数据定位区域高速公路网中的大流量路段,并识别区域高速公路网中的拥堵源O‑D对和主要拥堵源O‑D对;根据历史交通需求数据和所有主要拥堵源O‑D对,构建每个时间窗内的主要拥堵源O‑D矩阵;同时以多个不同历史时间窗内的主要拥堵源O‑D矩阵为输入,以未来时间窗内的主要拥堵源O‑D矩阵为输出,训练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高速公路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待预测时间窗内的主要拥堵源O‑D矩阵。本发明适用于高速公路交通需求预测,且预测准确。

    一种高导热高强度Al-Cu-Zn-Mg-Sn-Re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40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09142.4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高强度Al‑Cu‑Zn‑Mg‑Sn‑Re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合金的组成为:Cu 3.8~4.4%、Zn 2.0~4.0%、Mg 0.8~1.5%、Sn 0.05~0.3%、Mn 0.1~0.4%、Ti 0.10~0.2%,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共计0.1~0.6%,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针对现有铝合金热导率低、强度和热导率矛盾、高温性能衰减等问题,发明了一种含过渡元素Zr、Hf及稀土Nd的高Zn含量的Al‑Cu‑Zn‑Mg‑Sn‑Re合金,该合金强度高、导热性优异、抗高温能力优异,可用于各类壳体、结构件、散热件,有效避免由于电器设备散热不足造成的发热严重、高温服役性能不足、使用效率降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力学和导热性能。

    一种高强度耐腐蚀Al-Mg-Cu-Zn-Re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403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38283.8

    申请日:2024-07-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腐蚀Al‑Mg‑Cu‑Zn‑Re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合金包含以下组成:Mg 5.4~5.8%,Cu 0.4~0.6%,Zn 1.8~3.6%,Re 0.05~0.13%,余量为Al。本发明提供的合金同时添加Cu和Zn,Cu添加生成了弥散细小的块状T‑Al6Mg4Cu、S‑Al2CuMg相,这些相能有效钉扎位错提高合金强度;Zn添加促进了沿枝晶分布的T‑Mg32(Al,Zn)49相形成,使沿晶界分布的T相逐渐变得细小且不连续,这种分布方式阻碍了晶间腐蚀的传播,表现出均匀腐蚀和较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稀土Gd和Sc的添加一方面可以使Al3Sc/Al3Gd析出数量增加,稀土析出相作为形核质点促进合金的非均匀形核,明显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其次,通过调整Gd:Sc的质量比=1:(3.0~4.8),增强了合金的耐腐蚀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