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93123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67300.X
申请日:2010-11-2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肥料技术领域的一种生物质焦复混肥料及其生产方法。该肥料由常规化肥和生物质焦混合而成,呈颗粒态,生物质焦占肥料总质量的20%-70%。所述生物质焦是生物材料(秸秆等)在300-700℃高温、缺氧条件下裂解过程产生的固体产物,突出特征是质地轻而多孔。所述复混肥为含N、P2O5、K2O的常规复混肥,总养分含量为15-30%。该生物质焦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是:按不同养分含量和配比称取常规化肥,制成粉末,按质量配比要求掺入生物质焦颗粒,混合均匀后经造粒、收集并烘干,制成复合颗粒状生物质焦复混肥料。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产品同时具有一定的碳减排能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复混肥。
-
公开(公告)号:CN102093122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67288.2
申请日:2010-11-2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肥料技术领域的一种肥料及一种提高碳酸氢铵稳定性与肥效的方法。该肥料为生物质焦/碳酸氢铵复合颗粒肥料,其中生物质焦与碳酸氢铵的质量比为(10~30)∶100。提高碳酸氢铵稳定性与肥效的方法是将生物质焦颗粒与碳酸氢铵颗粒按(10~30)∶10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成直径0.5-3mm大小的生物质焦/碳酸氢铵复合颗粒,以达到降低碳铵中氨气挥发和吸潮结块程度的目的。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产品同时具有一定的碳减排能力和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功能,尤其适用于土壤贫瘠的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207933302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21889283.5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5F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动力通风降氨条垛堆肥装置,包括:主通风管,所述主通风管包括上段式通风管和与所述上段式通风管相连通的下段式通风管;设置在堆肥内的通风罩,所述通风罩与所述下段式通风管相连接,在所述通风罩上构造有通风孔;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段式通风管的上开口部位并能将所述堆肥内部的空气经所述通风罩上的通风孔并依次沿所述下段式通风管以及所述上段式通风管排放到外部的风帽。该无动力通风降氨条垛堆肥装置具有给堆肥内部通风、供氧效果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9806714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20248645.5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A01G2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农业生产领域,提供一种施肥器,包括:进肥管和至少一个出肥机构;出肥机构包括出肥外管和钻土内管;出肥外管的管壁开设有一通孔,进肥管的一端与通孔连通;出肥外管套设在钻土内管外,且钻土内管的两端管口均封闭;钻土内管可在出肥外管内往复移动,以使进肥管与出肥外管连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肥器使得肥料通过进肥管和出肥外管直接进入经钻土内管钻出的施肥孔内,使得肥料直接输入作物的根系,进而使得肥料可以被较充分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此外,该施肥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携带方便,可以轻松地在土垄之间的狭小空间内进行施肥操作,实现垄间便捷施肥。
-
公开(公告)号:CN207933303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21894788.0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5F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动力通风降氨好氧堆肥装置,包括:主通风管,所述主通风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段通风管、第二段通风管以及第三段通风管,其中,所述第三段通风管设置在堆肥内部;设置在堆肥内部并与所述第三段通风管相连通的分支通风管,在所述分支通风管上构造有通风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段通风管的上开口部位并能将所述堆肥内部的空气经所述分支通风管上的通风孔并依次沿所述第三段通风管、所述第二段通风管以及所述第一段通风管排放到外部的风帽。该无动力通风降氨好氧堆肥装置具有给堆肥内部通风、供氧效果好的优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