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853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815344.2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W12/06 , H04W12/122 , H04W12/37 , H04W12/08 , H04W12/041 , H04W12/0431 , H04W12/03 , H04L9/32
Abstract: 一种基于通信模组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通信模组内部预置网络连接管理软件,集成安全算法以及访问控制功能;网络连接管理软件打开本端特定连接端口并监听上位机软件连接请求;上位机发起数据拨号建立网络连接,拨号成功之后,上位机应用通信模组内的网络连接管理软件,并将待接入软件特征值以及签名发送到网络连接管理软件,网络连接管理软件校验待接入软件合法性,验证通过后,将业务数据流描述发送给通信模组内的网络连接管理软件,网络连接管理软件配置访问控制功能,使能相关业务数据流进行流入或流出。本发明能够阻止非法应用通过模组接连网络,降低非法应用攻击网络风险,同时便于应用功能及时更新迭代。
-
公开(公告)号:CN116017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718029.4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W28/08 , H04W72/0453 , H04W72/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风光电站低时延网络接入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属于风光电站通信技术领域,包括:建立网络统一管理平台,通过网络统一管理平台感知设备业务需求和网络接入实时信道状态信息;通过网络统一管理平台基于所有设备业务最大容忍时延信息及信道实时状态信息,构建偏好列表;根据设备业务需求为每个未完成匹配的设备向信道发出匹配请求,为所有设备制定网络接入时的信道分配决策,并发布给各分布式风光电站设备。该方法同时考虑的不同优先级业务的差异化时延需求,利用网络统一管理平台以及基于需求感知匹配的网络接入算法,实现风光电站网络接入的统一管理,同时满足不同业务差异化时延需求,优先保障高优先级业务的低时延接入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0163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15414.6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47/783 , H04L47/76 , H04L43/0852 , H04L41/14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敏业务异构网络资源调配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属于能源调度领域,包括:获取分布式风光电站历史时敏业务传输时延性能;基于风光电站资源调配架构,构建以电力物联网终端总数据传输时延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通信网络资源调配模型;将所述目标函数转换为多臂赌博机模型;采用基于时延敏感度认知贪婪算法求解多臂赌博机模型,得到分布式风光电站异构网络通信资源调配决策;利用历史时敏业务传输时延性能进行时延敏感认知学习,得到不同时敏业务电力物联网终端的资源调配决策。该方法对分布式风光电站异构网络通信资源调配决策进行学习,解决非全局信息下的资源调配问题,实现时敏业务通信资源的合理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26735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24938.2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干扰检测领域,公开一种用于5G基站性能检测的变电站环境模拟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电缆;H线圈,套设于电缆外周,用于在电缆上产生工频磁场;若干组耦合板,沿电缆长度方向,分组布置于电缆外周;所述若干组耦合板中一部分组用于在电缆上产生工频电场,另一部分组用于在电缆上产生快速瞬变脉冲群。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变电站环境模拟装置,能够在电缆中模拟真实变电站环境,施加复合电磁干扰: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和快速瞬变脉冲群。
-
公开(公告)号:CN11522615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49026.8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5G与卫星融合网络的任务卸载与资源优化方法及系统,将预先构建的系统模型具体化为任务分割模型、数据传输模型、计算模型、系统时延约束模型以及能耗模型;利用任务分割模型、数据传输模型、计算模型、系统时延约束模型以及能耗模型建立系统模型优化问题,将输配电设备长期平均能耗优化问题转化为单个时隙内能耗优化问题,将单个时隙内能耗优化问题解耦为三个单独的子问题,并依次求解三个单独的子问题,得到能够实现输配电设备长期平均能耗最小化的最优解。本发明能够为输配电设备提供按需的计算能力,最小化输配电设备长期平均能耗,提升网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423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09712.9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彤彤 , 程磊 , 丁慧霞 , 王智慧 , 汪洋 , 于玲玲 , 董婷婷 , 王亚男 , 李健 , 张慧 , 孟萨出拉 , 汪宛乔 , 朱思成 , 董方云 , 潘娟 , 庞宇航 , 西本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信息设备进行验证试点时的设备台账、运行数据、机房数据并整理,形成标准规范数据表;基于标准规范数据表,对主机设备和存储设备两个类型设备分别从运行状态、可靠性、设备年限、设备告警、动力环境五个维度,对设备进行逐一状态评价;结合五个维度根据设备种类设置权重,再根据不同种类设备数量,设置种类权重,形成多层权重树,最终通过评价算法得出设备状态得分。本发明解决大量物理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评价问题,为运维人员提供多维度设备运行状态及设备运行问题分析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268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620414.0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射频前端领域,具体是一种窄带双频通道切换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为,将电力无线专网频段和民用计量仪表频段所用频点进行编号,设定相应的捕获通道;在上电一瞬间所有捕获通道打开,确定功率最大值通道编号为初始编号频点,而后所有捕获通道关闭,利用线性同余法来确定后续频点编号;将后续频点编号对应值分别送给频率综合器以及射频开关,用于根据生成的频点编号控制频率综合器的分频系数以及接收端处的射频开关的切换。通过这种控制方式,解决了230MHz和470MHz‑510MHz发送以及接收时的通道切换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4288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63294.8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时分复用的双频窄带接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应用于接收电路中,所述接收方法通过时分复用的方法实现对双频段窄带信号的分时接收,其中,双频段分为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本发明可以降低在接收电路长期接收不到节点无线信号时消耗的大量功耗,且在能接收到节点信号时还可与其同步,可大大延长通信设备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90534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53042.5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物联网终端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地一体化电力物联网云边端协同方法,包括三个步骤,分别为构建系统模型、问题建模和转化、基于联邦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层多尺度多维资源分配算法,系统模型包括接入控制模型、任务卸载模型、数据计算模型、能耗模型、排队时延模型,基于联邦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层多尺度多维资源分配算法中,包括任务卸载和功率控制的联合优化、接入控制、计算资源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95213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11135.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一种无线信号连接控制方法,针对目前智能巡检设备移动过程中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切换时,通过增加无线基站布置点补偿设定门限值时易受干扰的方法,存在设备应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切换门限动态设置方法、无线信号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判断源基站曲线的升降趋势,在源基站曲线的升降趋势为降时,表明移动巡检设备正在远离源基站,分别根据其他基站的无线信号指标参数和对应的采集时间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各基站曲线,确定各基站曲线的交叉点,获取交叉点的无线信号指标参数,从交叉点的无线信号指标参数中选择无线信号指标参数最大值,作为切换门限,实时动态设置切换门限,保证移动巡检设备处于最优的通讯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