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厌氧氨氧化脱氮装置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594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494734.4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厌氧氨氧化脱氮装置及运行方法,包括依次连接且相互连通的底部进料区(1)、中部反应区(2)和上部排料区(3),所述底部进料区(1)、中部反应区(2)和上部排料区(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进料区(1)具有下部腔体(4),下部腔体(4)内设置进水结构,所述中部反应区(2)具有多个反应腔体(5),所述上部排料区(3)具有上部腔体(6),上部腔体(6)内设置三相分离器(7)。本发明兼具一体式厌氧氨氧化脱氮装置的菌种交互结构和串联式流化床脱氮装置的机动性,具有启动过程短、脱氮负荷高、失稳恢复快以及拆分重构便捷等显著优势。

    一种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19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215280.2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基于目标流域DEM数据划分子流域,作为分区的基本单元;根据不同级别的水生态功能选择合适的表征指标,将影响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驱动因子与表征指标之间进行排序分析,辨识不同尺度上影响表征指标的主导影响因子;基于选定的表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运用拟合优度指数分析界定每种属性的最佳分区;根据区域共轭原则结合各表征指标的主导影响因子进行二次聚类分析,对各分区图层不一致的子流域归属进行调整,完成水生态功能分区草图;基于资料收集,进行分区校验,最终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边界,制作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图。本发明能够形成最优的水生态功能分区,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一种剩余污泥的处理装置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30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42659.3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剩余污泥的处理装置与处理方法,包括剩余污泥氮磷分离单元、硝化单元、厌氧氨氧化单元以及深度处理单元;剩余污泥在剩余污泥氮磷分离单元进行厌氧释磷,上清液中的磷素作为磷肥回用于农田;去磷剩余污泥在剩余污泥氮磷分离单元进行污泥发酵;污泥发酵物进入硝化单元和厌氧氨氧化单元进行脱碳除氮;经深度处理单元进一步净化后尾水汇入自然水系。本发明具有生态环保、经济高效的鲜明特点,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污泥发酵前进行氮磷分离和磷素农用,不仅有助于同步解决当前不断增加的磷需求量和剩余污泥处理量,而且可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磷负荷,有利于本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一种装配式厌氧氨氧化脱氮装置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594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494734.4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厌氧氨氧化脱氮装置及运行方法,包括依次连接且相互连通的底部进料区(1)、中部反应区(2)和上部排料区(3),所述底部进料区(1)、中部反应区(2)和上部排料区(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进料区(1)具有下部腔体(4),下部腔体(4)内设置进水结构,所述中部反应区(2)具有多个反应腔体(5),所述上部排料区(3)具有上部腔体(6),上部腔体(6)内设置三相分离器(7)。本发明兼具一体式厌氧氨氧化脱氮装置的菌种交互结构和串联式流化床脱氮装置的机动性,具有启动过程短、脱氮负荷高、失稳恢复快以及拆分重构便捷等显著优势。

    一种直立式河岸生态化改造结构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54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54611.0

    申请日:2023-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立式河岸生态化改造结构,在河道内对应现状直立式河岸设置仿自然河道形态的驳岸结构,现状直立式河岸和相应的驳岸结构之间形成有从直立式河岸向驳岸结构倾斜的缓坡,该缓坡上种植有植物。本发明通过块石粘结堆砌形成的驳岸结构在河道内勾勒出仿自然河道形态,在驳岸与现状直立式河岸形成的封闭浅水区域内进行植被群落的恢复,改善城市河道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本发明通过河道内地形重塑增加河道结构的复杂度,增加水力条件的多样性,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避难和休息场所,通过植被恢复还可净化河道水质,提高河道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构建健康河流水生态系统。本发明适用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直立式河岸生态化改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532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71207.4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立式河岸生态化改造结构,在河道内对应现状直立式河岸设置仿自然河道形态的驳岸结构,现状直立式河岸和相应的驳岸结构之间形成有从直立式河岸向驳岸结构倾斜的缓坡,该缓坡上种植有植物。本发明通过块石形成的驳岸结构在河道内勾勒出仿自然河道形态,在驳岸与现状直立式河岸形成的封闭浅水区域内进行植被群落的恢复,改善城市河道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本发明通过河道内地形重塑增加河道结构的复杂度,增加水力条件的多样性,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避难和休息场所,通过植被恢复还可净化河道水质,提高河道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构建健康河流水生态系统。本发明适用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一种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010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251334.6

    申请日:202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基于目标流域DEM数据划分子流域,作为分区的基本单元;根据不同级别的水生态功能选择合适的表征指标,将影响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驱动因子与表征指标之间进行排序分析,辨识不同尺度上影响表征指标的主导影响因子;基于选定的表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运用拟合优度指数分析界定每种属性的最佳分区;根据区域共轭原则结合各表征指标的主导影响因子进行二次聚类分析,对各分区图层不一致的子流域归属进行调整,完成水生态功能分区草图;基于资料收集,进行分区校验,最终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边界,制作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图。本发明能够形成最优的水生态功能分区,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