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3282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42962.4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分段进水工艺中短程硝化耦合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装置,包括城市污水进水箱、多分段进水反应器和沉淀池。城市污水按照不同进水点位进入分段进水反应器的其中三个缺氧区,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反硝化反应以及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并且利用进水碳源进行释磷,反应器中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好氧区发生不完全的短程硝化反应(氨氮转化为亚硝和硝氮)并进行好氧吸磷,反应器内设置高氨氮厌氧氨氧化工艺中的厌氧氨氧化挂膜填料能更好地持留厌氧氨氧化菌,在多分段进水反应器中稳定实现短程硝化耦合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实现深度脱氮除磷。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18238.5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室内模拟污染物在含水层和复合防污屏障中运移行为的试验装置,包括土柱套筒,沿其高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接口,土柱套筒的顶部设置第二接口;所述土柱套筒内设置环形柱网桶,所述试验装置设置可放置在环形柱网桶内的可移除的圆锥面隔网,而能将环形柱网桶内部分割为可以流通水的上填充室和下填充室;所述圆锥面隔网的上端和下端所在高度分别对应一个第一接口;所述土柱套筒内在环形柱网桶周围填充含水层介质。本发明能实现小尺度上模拟污染物在多重介质垂直防污屏障及含水层中迁移行为,并通过采用环形装样设计,解决传统土柱实验和模型试验中不可避免的侧壁渗漏问题,同时实现分组分层平行采样,提高实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744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98298.8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回取式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及作业方法,包括危险废物填埋库区、卸料通道、检修夹层、门式起重机、钢结构雨棚和人员操作走道板;危险废物填埋库区被架设在检修夹层之上,由若干个填埋单元组成,每个填埋单元包括钢筋混凝土挡墙及底板,并设置底板防渗系统、挡墙防渗系统与渗滤液收集管,渗滤液收集管的走管线路主要处在检修夹层中;检修夹层为架空层,位于危险废物填埋库区下方;门式起重机位于填埋库区上方;钢结构雨棚位于行车起重机上部;人员走道设置于填埋库区四周或/和内部。本发明具有更可靠的安全性,实现可操作的回去式填埋以及便于管理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7666005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10859890.5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6 , C02F3/34 , C02F9/00 , C02F2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去除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废治废、成本较低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去除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好氧阴极室,以及位于好氧阴极室下方的阳极室和厌氧阴极室,其中阳极室经多孔塑料垫片Ⅰ上的孔连通好氧阴极室,好氧阴极室经多孔塑料垫片Ⅱ上的孔连通厌氧阴极室;阳极室设有进水口,阳极室内设有用于生长产电微生物的阳极;好氧阴极室顶部设有出气口,好氧阴极室内置有好氧生物阴极;厌氧阴极室设有出水口,厌氧阴极室内置有厌氧生物阴极;阳极室内的阳极分别经电阻Ⅰ和电阻Ⅱ电连接好氧阴极室内的好氧生物阴极和厌氧阴极室内的厌氧生物阴极。
-
公开(公告)号:CN215202641U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20146066.7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重力作用的水泥基混凝土试块简易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固设于底座上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二滑轨单元,第一、二滑轨单元的对立面分别设置有滑轨,该些滑轨上活动连接有可沿滑轨自由移动的第三、四滑轨单元;第三滑轨单元上活动连接有第一、二垂直支杆单元,第四滑轨单元上活动连接有第三、四垂直支杆单元;各垂直支杆单元上均套设有圆环形限位器,且各圆环形限位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脱模装置操作繁琐、安全性低的缺陷,实现了混凝土试模的简易脱模过程;具有原理清楚、方法简便、定位精准、重复使用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可弥补现有方法与脱模装置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213375267U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21556015.3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进周出辐流式斜管沉淀池,包括由底板、池壁及混凝土平台合围形成的沉淀池主体,还包括:进污管道,设置于沉淀池主体的下方并与设置于沉淀池主体内腔中部的导流筒连通;布水孔,环向布置于导流筒侧壁;斜管网架,铺设于沉淀池主体内部,并与底板、混凝土平台之间均具有距离,装载斜管填料;出水管道,设置于沉淀池主体上部;刮泥机,设置于混凝土平台的上方,并通过连接结构带动设置于沉淀池主体底部的刮板以导流筒为轴心周向转动;排泥管道,设置于沉淀池主体的下方并与其底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受限,或现有沉淀池需增大处理流量改造场合,解决常规沉淀池占地面积大,沉淀负荷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3316726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556146.1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气柔性密封高效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架,所述收集框架包括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结构固定连接的呈上下分布的多边形上限位导轨与下限位导轨;柔性顶盖,所述柔性顶盖覆盖于所述收集框架的顶面,并与所述上限位导轨固定连接;密闭柔性卷帘,所述密闭柔性卷帘包裹于所述收集框架的侧面,且所述密闭柔性卷帘的顶部、底部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导轨、下限位导轨活动连接,并可沿导轨的延伸方向自由滑动收缩或展开。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密闭臭气空间,减小臭气收集量,提高工况操作维护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212561813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0380480.X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3F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截污的雨水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截污的雨水口,以在初雨时期可以有效过滤除去杂质,在雨水下降后期能自动关闭过滤使得雨水直接进入雨水管道避免排水不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具有雨水口本体,雨水口本体内设有蓄水区、初期雨水过滤区和后期雨水过流区,所述雨水口本体顶部盖有盖板,该盖板与蓄水区对应部位为雨水篦子;所述初期雨水过滤区经初期雨水进口连通所述蓄水区,该初期雨水过滤区经初期雨水出口连通位于雨水口本体外的雨水管道;所述后期雨水过流区经后期雨水进口连通所述蓄水区,该后期雨水过流区经后期雨水出口连通所述雨水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211902390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380297.X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偏心检查井检测管道缺陷的潜望镜装置,以实现对偏心井的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偏心检查井检测管道缺陷的潜望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竖向伸缩杆、横向电动伸缩杆和QV设备探头装置,所述竖向伸缩杆上部接有能支撑于检查井井口的稳定支架,竖向伸缩杆下端连接可转动连接所述横向电动伸缩杆,横向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QV设备探头装置的上端,所述竖向伸缩杆上装有能调节横向电动伸缩杆倾斜角度的倾角调节机构;所述竖向伸缩杆顶端设有信号设备,该信号设备经信号线连接所述横向电动伸缩杆和QV设备探头装置,信号设备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横向电动伸缩杆和QV设备探头装置的操作平板。
-
公开(公告)号:CN211769098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21217343.8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矢量定向均匀卸料的污泥卸料装置,该装置包含储泥系统、卸料系统、控制系统、喷淋系统和钢结构基座;储泥系统包含柱塞泵、液压工作站和多螺旋料仓;卸料系统包含湿泥料仓、螺旋搅拌器、不锈钢波纹出料管和转向出料头、转向出料头移动结构;控制系统包含湿泥料仓电机、螺旋搅拌器电机、转向出料头移动结构电机;喷淋系统包含仓内高压喷淋水管;钢结构基座包含钢框架、基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存储与卸料过程中不均匀卸料和污泥飞溅问题,达到卸料过程中污泥均匀定向的卸到运泥车上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