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4587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710024970.9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霍春秀 , 兰波 , 陈金华 , 高鹏飞 , 康建东 , 李磊 , 蔡安宁 , 王志辉 , 马代辉 , 孙海涛 , 黄森林 , 黄克海 , 逄锦伦 , 许慧娟 , 邹维峰 , 肖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63 , F23J15/06 , F23D14/02 , F23D14/46 , F24H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瓦斯蓄热氧化后烟气加热井筒方法,抽采瓦斯与空气进行掺混,送至瓦斯蓄热氧化装置,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高温烟气;产生的热量维持氧化装置自身的热量平衡,一部分烟气进入气/气换热器,加热井筒,另一部分烟气分别送至气/水换热器或开水炉,产生热水,经过换热器换热过后的高温烟气回流至与抽采瓦斯在掺混器中进行二次混合;本发明方法显著提高系统热能利用效率,实现瓦斯氧化后热能利用的合理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0330171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277252.4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塔式乏风瓦斯变温吸附浓缩装置,包括乏风进气管、热烟气管、吹扫气进气管、乏风出气管、脱附出气管、吹扫气出气管和至少三个吸附塔,每个吸附塔上均设置有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且吸附塔中在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之间设置有瓦斯吸附装置;本发明采用多个吸附塔结构,可根据乏风流量大小选择吸附塔的组合数量,并且利用瓦斯吸附装置在常温下吸附瓦斯、在高温下脱附的特点,通过变温吸附工艺实现乏风瓦斯的浓缩,并且瓦斯脱附可利用后续蓄热氧化装置的废热烟气来实现,系统能耗低;本装置中各吸附塔均循环的起着常温吸附、加热脱附和冷却再生的作用,整个装置利用率高,瓦斯浓缩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836226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123235.X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16K11/074 , F16K2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包括腔体、旋转轴、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和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上的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将腔体划分为多个隔离区,每个隔离区与一个分流出气口相对应;气体由第一气源入口进入到腔体内,通过旋转的上旋转叶片,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到不同的隔离区,再经由不同的分流出气口流出。采用旋转叶片将腔体划分为多个隔离区,分流后的气体再从不同分流出口流出,然后旋转叶片旋转一定角度,使叶片进孔对应下个工位的隔离区,实现气流的换向,依次旋转,则实现气体的动态分流。该装置同样适用于多气源合流应用,气源由侧壁多个出口进入,分别从气源入口流出,实现多气源动态合流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801205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10078338.9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封阻火式乏风瓦斯掺混装置,包括蓄水筒体和与蓄水筒体连接的掺混筒体,所述蓄水筒体设置在掺混筒体的底部,所述蓄水筒体上设置有低浓度瓦斯进气管,进气管的管口没入液面下,所述掺混筒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根乏风进气管,掺混筒体的上部壁面设置有出气管,所述至少两根乏风进气管使进入掺混筒体的乏风行成圆周旋流。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具有脱水和除尘功能且流体压损小的掺混装置,该装置适用于低浓度瓦斯与乏风或空气以及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的相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204225938U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20724641.7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用于产生过热蒸汽的供气子系统及利用过热蒸汽能量进行发电的汽轮机发电机组,所述供气子系统包括蓄热氧化装置和余热锅炉,低浓度瓦斯通过所述蓄热氧化装置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通过所述余热锅炉形成过热蒸汽;所述蓄热氧化装置为热逆流式氧化装置;联供系统还包括供暖子系统和制冷子系统,所述汽轮机发电机组产生的低压蒸汽分别流入所述供暖子系统产生暖气及流入所述制冷子系统产生低温水;该系统实现了对低浓度瓦斯的有效氧化,并对余热实现了梯级利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热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204163758U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20639685.X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F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移动式乏风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扩散塔排风口处的乏风收集罩和乏风收集罩支撑架,所述乏风收集罩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乏风收集罩平移机构和伸缩风管,所述乏风收集罩与伸缩风管之间通过收集风管连接;所述乏风收集罩平移机构包括桥架,所述桥架上设置有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带动主从动轮转动的传动系统,所述收集管路设置在桥架上,所述乏风收集罩支撑架上相应的设置有轨道;所述乏风收集罩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伸缩风管的伸缩风管吊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不收集乏风时乏风收集罩会移动开扩散塔上方,煤矿风井正常排风,无安全隐患;针对两个扩散塔只需建立一套收集系统,更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204042926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505788.7
申请日:2014-09-03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3G7/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循环预热的煤矿乏风催化氧化燃烧装置,包括乏风进气系统、燃烧室、乏风排气系统和回热系统,围绕着燃烧室的反应管外壁布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燃烧室的入口通过管道与乏风进气系统连接,燃烧室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乏风出气系统连接;所述回热系统包括支管,连接燃烧室入口与乏风进气系统间的管道、连接燃烧室出口与乏风出气系统间的管道通过支管连接;所述乏风进气系统包括乏风入口管和设置在乏风入口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乏风出气系统包括乏风出口管和设置在乏风出口管上的第三阀门。在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室与支管形成密闭空间,电加热丝开始工作,在密闭的空间里可以迅速的给燃烧室中的催化剂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乏风催化氧化的启燃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208546200U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21196200.9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瓦斯蓄热氧化安全保障系统,抽放泵站和乏风通风井分别通过管线连接至掺混装置,所述掺混装置连接至蓄热氧化装置,所述瓦斯蓄热氧化安全保障系统包括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保障系统、甲烷浓度超限保护系统;所述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保障系统包括执行机构和监测控制系统;所述执行机构设置在抽放泵站与掺混装置连接的管线上,包括水封阻火泄爆装置、自动喷粉抑爆装置、自动阻爆阀门、手动阀门;通过本系统可使蓄热氧化装置安全运行,而在发生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时也可通过本套系统迅速泄压、阻火、灭火,切断危险源及传播途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综合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效地保障了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利用项目的运行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899407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350807.3
申请日:2014-06-26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5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乏风甲烷吸附器,包括密闭的吸附器箱体,所述吸附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吸附滤芯,所述吸附器箱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乏风进气管路和富集气体出气管路,所述吸附器箱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热风进气管路和排空管路,所述吸附箱体内设置有具有透气孔的上导流隔板和下导流隔板,所述吸附滤芯设置在上导流隔板和下导流隔板之间,所述吸附虑芯包括滤芯骨架和吸附材料,所述滤芯骨架包括呈管状的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内和外骨架的管壁上设置有大量的透气孔,所述吸附材料设置在内、外骨架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瓦斯吸附材料在常温下吸附瓦斯、在高温下脱附的特点,通过变温吸附工艺实现乏风瓦斯的浓缩,跟变压吸附相比,显著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206942881U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20384369.6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浓度瓦斯发电系统,包括用于对瓦斯气进行冷凝的换热器、用于对冷凝后的瓦斯气进行脱水的后脱水装置、利用脱水后的瓦斯进行发电的瓦斯发电机组和利用所述瓦斯发电机组排出的烟气进行制冷的吸收式制冷机组,本装置采用瓦斯发电机组产生的烟气进入制冷机组制得冷水对瓦斯进行冷凝并脱水,能够有效利用余热资源,减少用电负荷,降低综合能耗。(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