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用微芯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66624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10280962.3

    申请日:2011-09-21

    Abstract: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用微芯片,即使构成微芯片的基板的厚度存在偏差时,也不会在观测结果中发生误差,并能够高效且以短时间测量。在将形成有槽部的第1微芯片基板(11)、与成膜有金属薄膜(13)的第2微芯片基板(12)接合的微芯片(10)中,在两侧的侧面上形成突出部(16),将其一个面作为与第1、第2微芯片基板的接合面(LL)相同的平面。SPR传感器装置具有测量基准面(L)设定在下表面侧的试料固定部(24),将微芯片的突出部分推压在该测量基准面上而保持、固定微芯片。因此,接合面不受第2微芯片基板的厚度的偏差影响而与测量基准面一致,由金属薄膜的背面反射的反射光在CCD受光面上的到达位置也没有偏差。

    白炽灯及光照射式加热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56929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810003200.7

    申请日:2008-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K1/16 H01K7/00 H01K9/08 H01L21/67115 H05B3/0047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灯丝上投入大电力,切实地得到所希望的光放射照度分布的白炽灯,以及被处理体上的光放射照度分布及被处理体的加热处理不会发生偏差的光照射式加热处理装置。该白炽灯在至少一端形成有密封部的长管状的发光管的内部,分别由线圈状的灯丝和引线构成的多个灯丝体,以各灯丝沿着发光管的管轴延伸的方式依次配设,能够对各灯丝独立地供电,在与发光管的管轴正交的剖面上,在由相对于灯丝正交的两根外切线与发光管的管壁包围的、至少包括灯丝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存在其他灯丝的所有引线。光照射式加热处理装置具有上述白炽灯。

    加热装置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95632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099642.6

    申请日:2006-03-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即使在窄小区域中产生成为失去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的主要原因的温度变化时,也可以均匀地加热被处理物,而且可以小型化。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在发光管的内部沿发光管的管轴延伸地按顺序并列配置有多根灯丝,且并列配置有多个独立地对各灯丝供电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各加热器的各发光区域与各加热器正下方的被处理物的尺寸相适合。

    灭活方法
    25.
    发明公开
    灭活方法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2224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80029233.7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提供一种灭活方法,能够以短时间且对人安全地将存在于运送及/或处置患者的空间的微生物及/或病毒灭活而消毒。一种,灭活方法,将存在于运送及/或处置患者的封闭空间的有害的微生物及/或病毒灭活,其中,包括:第一工序,进行将运送及/或处置了患者后的封闭空间内的表面利用杀菌液擦拭的擦拭作业;及第二工序,是与第一工序同时进行的工序,向在第一工序中的擦拭作业时从表面的擦拭区域飞散的飞沫照射处于190nm~235nm的波长范围的紫外线作为将有害的微生物及/或病毒灭活的波长的紫外线。

    树脂制管的接合方法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28088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6668.2

    申请日:2016-03-0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的材质选择的自由度较大、并且不会在管的接合部分产生硬化及收缩等不良情况的树脂制管的接合方法。本发明的树脂制管的接合方法是对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第1管以及第2管进行接合的树脂制管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制管的接合方法具有:表面活性化工序,使所述第1管的接合区域以及所述第2管的接合区域的每一个活性化;以及紧贴工序,使分别经过了所述表面活性化工序的所述第1管的接合区域以及所述第2管的接合区域相互紧贴。

    工件的贴合方法及触摸面板

    公开(公告)号:CN104203573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06113.6

    申请日:2013-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36 G06F2203/04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返工性良好、不显色、处理时间比较短、且比较廉价的工件的贴合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造的触摸面板。通过对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玻璃盖片(11)与硅酮基板(例如PDMS)(17a)的贴合面照射紫外线,并进行层叠、加压/加热来进行贴合。此外,在设在具有疏水性表面的PET薄膜(14)的硬涂层(14a)上的ITO电极(13)上涂布底涂料,通过对该表面与硅酮基板(例如PDMS)(17a)的贴合面照射紫外线,并进行层叠、加压/加热来进行贴合。同样,通过在玻璃基板(16)上的第2ITO电极(15)上及PET薄膜(14)的硬涂层(14a)上涂布底涂料,通过对该表面与硅酮基板(例如PDMS)(17b)的贴合面照射紫外线,并进行层叠、加压/加热来进行贴合。

    液晶面板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75262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223622.7

    申请日:2011-08-05

    Abstract: 在用于使紫外线反应材料聚合(硬化)的光照射处理中尽可能抑制液晶面板在液晶层产生气泡。对于在两片透光性基板(玻璃基板)(3a)、(3b)间封入含有紫外线反应材料的液晶(3c)的液晶面板(3),在施加电压的同时从光照射部(1)照射光。作为光照射部的光源(1a),使用具有如下发光光谱的灯(例如稀有气体荧光灯):在有助于液晶面板内的光反应性物质的反应的波长区域的光的照射量(a)与该光反应性物质的反应所需的能量(A)相等时,被层间绝缘膜吸收的波长区域的光的照射量(b),小于在吸收该波长区域的光的层间绝缘膜内产生的气体的产生量成为向液晶层内浸透而达到在液晶层内产生气泡的量所需的能量(B)。可抑制在液晶层产生气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