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47710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49023.0
申请日:2010-03-25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3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适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电极材料,该负电极材料包含具有分散在氧化硅中的硅纳米颗粒的复合颗粒。该硅纳米颗粒的尺寸为1-100nm。所述复合颗粒含有氧与硅,且氧与硅的摩尔比为0<O/Si<1.0。使用该负电极材料,可制造具有高的第1循环充电/放电效率、容量和循环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负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0459245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510059470.6
申请日:2005-03-25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122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139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4/60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通过一起烧结硅、硅合金或氧化硅的初级微粒以及有机硅化合物或其混合物来制备硅的复合颗粒。有机硅化合物的烧结导致充当粘合剂的硅基无机化合物。每一颗粒具有下述结构:硅或硅合金微粒分散在硅基无机化合物粘合剂内,和孔隙存在于该颗粒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173346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710167618.7
申请日:2007-04-26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10 , C01B33/113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10/052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制造SiOx的方法。制造的SiOx(x<1)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中适合于用作阳极材料,该二次电池具有随着重复使用循环不会衰减的大容量,并在初始充放电中具有低的不可逆容量。用于制造SiOx(x<1)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惰性气体存在下或降低的压力下将产生氧化硅气体的起始原料加热到1,100至1,600℃范围内的温度以产生氧化硅气体,同时在惰性气体存在下或降低的压力下将金属硅加热到1,800至2,400℃范围内的温度以产生硅气体,并在基体表面上沉淀氧化硅气体和金属硅气体的气体混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893154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510119964.9
申请日:2005-07-01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0421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58 , H01M10/052 , H01M10/44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428/2993
Abstract: 一种包含硅颗粒的硅复合材料,硅颗粒表面至少部分涂覆有碳化硅层。其通过使硅粉末在900℃-1400℃的有机烃气体和/或蒸汽中进行热化学气相淀积处理,并加热粉末以通过氧化分解除去表面多余的游离碳层来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758466A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510124903.1
申请日:2005-07-29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13 , H01M4/366 , H01M4/587 , Y10T428/2998
Abstract: 一种Si-C-O复合材料粉末,其可通过热固化或催化反应使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反应性硅烷或硅氧烷固化成交联产品,然后在惰性气流中于700至1400℃的温度下将交联产品烧结为无机态而得到。当用作非水电解液蓄电池的负电极材料时所述复合材料表现了令人满意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97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80046915.9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1B33/11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一氧化硅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一氧化硅的方法,其具有:以包含氧气与非活性气体的第一混合气体为载体,将作为原料的金属硅粉末或金属硅粉末与二氧化硅粉末的混合粉供给至燃烧装置的操作A;及对所述燃烧装置供给包含可燃性气体、氧气及非活性气体的第二混合气体来形成火焰,在该火焰中使源自所述金属硅粉末的硅成分与所述氧气反应,由此获得产物的操作B,在进行所述操作B时也同时进行操作A,通过调整供给至所述燃烧装置的所述金属硅粉末的量与所述第一混合气体中包含的氧气和所述第二混合气体中包含的氧气的合计量之比,从而在生成一氧化硅粉末的条件下进行所述硅成分与氧气的反应。由此,提供一种生产性高的一氧化硅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609879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0910147495.X
申请日:2009-06-16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材料、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提供了一种导电粉末,该导电粉末中的颗粒具有分散在硅化合物中的硅微晶,且所述颗粒的表面上涂覆有碳。在使用铜作为对阴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Cu-Kα)时,所述导电粉末于2θ=28.4°附近形成归属于si(111)的衍射峰,所述峰具有至少1.0°的半峰宽,并且所述导电粉末具有至多50mΩ·cm的比电阻。使用该粉末作为负极材料以构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高的充电/放电容量和改善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779547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10502515.7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H01G9/042 , H01M10/0525 , H01G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C01B33/113 , H01G11/06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M4/38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氧化硅、制造方法、负电极、锂离子二次蓄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其中所述粒状氧化硅在构造非水电解质二次蓄电池中用作负电极材料,其具有100-20000ppm的Cu含量、20-1000ppm的Fe含量、至多1000ppm的Al含量、0.1-30μm的平均颗粒尺寸和0.5-30m2/g的BET比表面积。在保持高的蓄电池容量和低的氧化硅体积膨胀的同时,改善了二次蓄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075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289118.6
申请日:2013-05-16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H01M4/131 , H01G9/04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3 , H01G9/008 , H01G11/30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硅氧化物颗粒及制作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电化学电容器。该硅氧化物颗粒,每个包括具有10-1000ppm铁含量的内部部分和具有最高为30ppm铁含量的外部部分,适于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负电极活性材料。使用包含作为活性材料的硅氧化物颗粒的负电极,可以构建具有高容量和改进的循环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或电化学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139095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710146443.1
申请日:2007-04-24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1B33/113 , C01B33/18 , H01M4/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113 , C01B33/18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制备氧化硅粉末的有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氧化硅粉末和金属硅粉末的粉末混合物在惰性气体或低压下加热至1100到1450℃生成一氧化硅气体;将所述一氧化硅气体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制得氧化硅粉末。在此方法中,二氧化硅粉末具有至多1μm的平均粒径;金属硅粉末具有30μm的平均粒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