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8679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95973.2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林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包括:固定件和捕捉网,捕捉网包括多层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网体,多层所述网体的第一侧边均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捕捉网围合于目标树的外周,靠近所述目标树的至少一层所述网体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用以使外层的所述网体远离所述目标树。本发明提供的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具有制作简单便捷、人工成本低、安装使用简单、可持续使用、绿色环保、对环境和人畜无害、可满足不同胸径的植物、可用于害虫监测和防治的优点。尤其对臭椿沟眶象防治效果显著。

    一种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86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95973.2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林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包括:固定件和捕捉网,捕捉网包括多层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网体,多层所述网体的第一侧边均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捕捉网围合于目标树的外周,靠近所述目标树的至少一层所述网体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用以使外层的所述网体远离所述目标树。本发明提供的昆虫阻隔捕获防治装置具有制作简单便捷、人工成本低、安装使用简单、可持续使用、绿色环保、对环境和人畜无害、可满足不同胸径的植物、可用于害虫监测和防治的优点。尤其对臭椿沟眶象防治效果显著。

    昆虫诱捕器及其制作方法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6977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36832.9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害虫诱杀器具领域,提供了一种昆虫诱捕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昆虫诱捕器包括防雨盖、透明捕虫室和集虫室;所述透明捕虫室的顶端盖设有所述防雨盖,底端与所述集虫室连通;所述透明捕虫室的侧壁开设有诱捕口,所述诱捕口设于所述集虫室上方;所述透明捕虫室的内壁贴设有诱虫色板。本发明通过采用诱虫色板替换诱芯不仅能提升沟眶象数量的诱捕数量、提高诱捕效率,而且使用时间长、无需经常更换、绿色环保。另外,本发明的整个制作工艺十分简单,通过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防雨盖、透明捕虫室和集虫室,不仅实现了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减少了污染,而且还降低了成本、促进了该昆虫诱捕器推广应用。

    一种沟眶象食物源引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79696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510891277.2

    申请日:2015-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沟眶象食物源引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可作为监测诱杀臭椿专一钻蛀性害虫沟眶象的有效防治手段。该引诱剂的成分包括苹果、绵白糖、乙酸或陈醋、95%酒精、大豆油、尼泊金甲酯,山梨酸钾,蒸馏水。将以上成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引诱剂装入80ml缓释诱芯瓶内,制成诱芯,置于2L雪碧或可乐瓶制作成的地面诱捕器内,用于诱杀处于产卵期和补充营养期的沟眶象雌、雄成虫。本发明所提供的引诱剂及其应用,不仅有效地减少的林间虫口密度,而且无公害、制作及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持效期长,1瓶诱芯持效期可达23天以上。

    一种沟眶象诱捕器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9907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890213.0

    申请日:2015-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沟眶象诱捕器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可作为诱杀臭椿专一钻蛀性害虫沟眶象的有效防治装置。该沟眶象诱捕器从上至下依次由帽、漏斗、桶体三部分构成,所述帽由帽体和帽臂构成,帽体呈顶端封闭,底部开口的圆柱状,圆柱的侧面以圆柱轴线对称的位置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凸缘,该凸缘即为帽臂,所述帽臂宽2.5‑3.5cm,漏斗为上下均开口的圆台状,上开口大于下开口,所述帽臂与漏斗的上开口固接,漏斗下开口插接入桶体,桶体上缘与漏斗上开口边缘平行,漏斗下开口位于桶体内。本发明针对沟眶象的特点,设计的地埋式防逃逸型诱捕器提高了沟眶象的诱捕率,而且使用废弃的可乐或雪碧瓶的塑料瓶体等原料制作诱捕器,即对废弃物进行了利用,减少污染,节省了成本,也便于在防治诱捕虫害的现场进行快速、便捷地制作诱捕器,获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一种防治沟眶象的牛血清白蛋白‑苯氧威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879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25122.X

    申请日:2017-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7/12 A01N25/08 A01N25/12 A01N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沟眶象的牛血清白蛋白包裹苯氧威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防治沟眶象的牛血清白蛋白包裹苯氧威的过程采用了物理包埋法。首先,取一定量牛血清白蛋白(BSA)溶于双蒸水中配置成水相,取一定量苯氧威溶于乙腈配置成油相。然后,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将油相逐滴加入水相中,乳化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超声粉碎得到超微乳液,冷却。最后,冷干得到苯氧威白蛋白纳米粒子。该方法采用的新型白蛋白纳米粒子制备技术是在不改变白蛋白结构的前提下,将药物包裹在白蛋白中,增加了载药量,同时也具有缓释的作用。利用纳米技术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残留量、成本以及环境污染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药效、有效增加药剂与靶标害虫的接触面积,真正实现化学农药的高效、低毒、安全。

    一种蟑螂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145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20845.2

    申请日:2016-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杀虫油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蟑螂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份计:诱杀成分8‑20份,小麦粉30‑60份,防腐剂2‑3份,增稠稳定剂2‑4份,保湿剂4‑10份,水11‑15份;所述诱杀成分为特浓缩猪肉精粉、芝麻精油、蜂蜜、红糖和溴氰菊酯的混合物;该蟑螂诱杀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将诱杀成分、小麦粉、山梨酸钾、增稠稳定剂、保湿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片剂;该蟑螂诱杀剂的应用,蟑螂诱杀剂放置在粘虫板的中间配合使用。本发明的蟑螂诱杀剂触杀作用迅速,击倒力强,对光及空气较稳定,长期有效,且本发明蟑螂诱杀剂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杀灭蟑螂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各种环境下诱杀蟑螂。

    一种沟眶象地面捕获装置及捕获沟眶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11025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75488.2

    申请日:2015-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沟眶象地面捕获装置及捕获沟眶象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覆于臭椿树基部周围的网片和与树干基部紧贴的雌雄粘扣带。所述的网片四边均用100目尼龙纱网包边,所述的网片两平行边中点连线处开口,所述的开口两边分别用100目尼龙纱网包边,所述的雌雄粘扣带分别缝在开口两边包边后的100目尼龙纱网上。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周期长,既不影响臭椿树的正常生长又不污染环境,利用沟眶象越冬成虫和羽化成虫具有出土上树危害臭椿枝梢的习性,能够持久有效的捕获沟眶象越冬成虫和羽化成虫,阻止该虫上树危害臭椿以及交配产卵,同时对地下害虫如蝼蛄、金龟子成虫和幼虫具有较好的捕获作用。

    沟眶象的半人工饲料和人工饲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04508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10706249.X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沟眶象的半人工饲料和人工饲养方法,属于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其中,人工饲养方法包括,(1)将成虫雌雄搭配成对,分别放入容器中进行交配产卵,先饲喂臭椿枝叶,之后在容器中放入苹果片,苹果片用于喂养成虫和为成虫产卵提供场所;(2)孵化幼虫;(3)取半人工饲料混合制备成饲料培养基,饲料培养基设置孔道,将步骤(2)获得的幼虫接入到孔道内,在黑暗条件下饲养,直至幼虫化蛹;上述半人工饲料的组分包括臭椿根粉、大豆粉、玉米粉、蔗糖、琼脂、韦氏盐、尼泊金酯、山梨酸钾、大豆油、水,本发明不仅可以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生理状况一致的昆虫,而且能解决季节性寄主饲养饲料短缺的问题。

    沟眶象的半人工饲料和人工饲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0450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06249.X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沟眶象的半人工饲料和人工饲养方法,属于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其中,人工饲养方法包括,(1)将成虫雌雄搭配成对,分别放入容器中进行交配产卵,先饲喂臭椿枝叶,之后在容器中放入苹果片,苹果片用于喂养成虫和为成虫产卵提供场所;(2)孵化幼虫;(3)取半人工饲料混合制备成饲料培养基,饲料培养基设置孔道,将步骤(2)获得的幼虫接入到孔道内,在黑暗条件下饲养,直至幼虫化蛹;上述半人工饲料的组分包括臭椿根粉、大豆粉、玉米粉、蔗糖、琼脂、韦氏盐、尼泊金酯、山梨酸钾、大豆油、水,本发明不仅可以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生理状况一致的昆虫,而且能解决季节性寄主饲养饲料短缺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