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同步碾压的激光熔覆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0761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92213.9

    申请日:2016-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熔覆再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同步碾压的激光熔覆层制备方法,包括:熔覆层合金粉末依次经过等离子喷涂工序、激光重熔工序、同步碾压工序和热处理工序,其中,所述的同步碾压工序采用陶瓷滚子紧随熔池对刚凝固的合金层进行碾压处理。陶瓷滚子与氮气弹簧连接,由氮气弹簧提供稳定的正压力。滚子转轴材质为黄铜,并通有冷却水,可以有效防止陶瓷滚子由于温度过高而快速磨损。本发明制备的激光熔覆层,定向生长的柱状晶与树枝晶被破碎,形成细小等轴晶,组织结构均匀化,位错密度高,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耐磨性。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激光熔覆层相比,具有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表面质量。

    一种基于STL文件格式的渐进成形主方向判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874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84046.X

    申请日:2015-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L文件格式的渐进成形主方向判决方法,利用STL文件格式中三角面片外法矢量,为渐进成形零件选择合理的成形位置提供依据。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传统渐进成形加工主成形方向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无法保证零件顺利渐进成形加工;本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零件各位置成形角落在成形极限角范围内,保证零件的顺利成形;2)可以有效控制实现零件不同位置的厚度均匀,改善零件的强度、刚度及后续装配条件;3)对于零件特殊位置的特殊厚度要求,可以预先进行控制选择合理的成形主方向;4)料厚分布改善可以提高渐进成形工艺的适应性,有助于渐进成形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使用。

    一种氢燃料电池双极板气流道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3944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60642.4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双极板气流道成型工艺,包括安装机构、组合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有安装架,所述摆动块底端固定安装有直通道件。该氢燃料电池双极板气流道成型工艺,通过直通道件会给驱动块向下的推动力,直通道件推动驱动块往下运动,驱动块推动作用件运动,驱动块为一种螺旋杆,驱动块边旋转边往下压,通过驱动块联动左右两端的底板运动,驱动块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尼龙绳,再通过作用块、作用件、吹动件、圆弧板、中通管的配合使用,继而改变了现有气体的停留时间,而且将存留的气体充分利用,延长了气体存留的时间,利用率也会因此而提高,促进设备的联动性运作。

    一种陶瓷微裂纹修复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3343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092154.3

    申请日:2020-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微裂纹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无损检测工序发现并提取陶瓷件上微裂纹的尺寸特征参数;利用光纤激光加工工序将微裂纹区域加工成微孔洞;利用抛光清洗工序去除光纤激光加工区域表面的毛刺及微孔洞中的碎屑残留物;利用热处理工序去除光纤激光加工区域残余热应力;利用涂覆钎料工序在去除碎屑残留物后的微孔洞中填充钎料,并压实;利用钎焊工序使钎料与陶瓷基体紧密结合;利用抛光后处理工序去除多余钎料反应物,获得修复后光滑陶瓷表面;陶瓷上的微裂纹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修复后,可以大大降低陶瓷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次品率,修复后的陶瓷制品使用极限得到大幅提升。

    一种提高激光设备利用效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17254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373170.8

    申请日:2017-05-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熔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激光设备利用效率的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该装置及其方法,在熔覆过程中,依靠分光镜和凹面镜反射将高能激光束分为两束能量减半的脉冲光束进行高效熔覆。与凹面镜外壳连接的激光出射口可绕定轴自由转动,可调整出射激光的聚焦方向,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与激光熔覆时的准确度。激光出射口连同凹面镜可自由拆卸,再接入相同的主体装置可实现脉冲激光束的再次分束,从而显著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一种适用于细长管内壁激光熔覆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522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597211.0

    申请日:2019-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细长管内壁激光熔覆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工作平台、细长管、激光头、铜镜、激光头支撑体、铜镜支撑体、细长管夹具、伺服电机以及电机固定件;其中,所述的细长管夹具将待加工细长管固定,激光头与铜镜以固定间距在半圆形带滚珠导套的导向作用下一同沿水平方向移动,同时伺服电机控制细长管进行转动,以使预置在细长管内的具有优异耐磨、耐蚀及耐热等性能的熔覆金属层熔化,并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形成的防腐层与细长管内壁结合强度较传统喷涂方式得到大幅提升,并使细长管内壁防腐层厚度均匀。本发明易于实现自动化,在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基于STL三角片顶点等距偏置的渐进成形支撑体生成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0133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510639451.4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L三角片顶点等距偏置的渐进成形支撑体生成法,采用零件外表面STL模型生成支撑体模型曲面的方法,利用STL文件中各三角面片顶点沿Z轴负方向等距偏置一个原始板材厚度,为渐进成形加工快速自动生成合理的支撑体曲面提供依据。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根据零件厚度变化得到合理的支撑体曲面模型,有效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本发明保证了工具头与支撑体在不同成形角位置的合理间隙;只需要读取生成的STL文件并将所有Z坐标进行等距偏置,操作简便,便于使用;合理支撑体曲面设计可以提高渐进成形零件加工质量,有助于渐进成形技术的推广使用。

    一种基于同步碾压的激光熔覆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0761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892213.9

    申请日:2016-10-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熔覆再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同步碾压的激光熔覆层制备方法,包括:熔覆层合金粉末依次经过等离子喷涂工序、激光重熔工序、同步碾压工序和热处理工序,其中,所述的同步碾压工序采用陶瓷滚子紧随熔池对刚凝固的合金层进行碾压处理。陶瓷滚子与氮气弹簧连接,由氮气弹簧提供稳定的正压力。滚子转轴材质为黄铜,并通有冷却水,可以有效防止陶瓷滚子由于温度过高而快速磨损。本发明制备的激光熔覆层,定向生长的柱状晶与树枝晶被破碎,形成细小等轴晶,组织结构均匀化,位错密度高,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耐磨性。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激光熔覆层相比,具有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表面质量。

    一种基于金属背板支撑的高分子板材渐进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5879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482596.8

    申请日:2015-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背板支撑的高分子板材渐进成型方法。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金属背板为高分子板材提供有效的刚度、强度支撑,同时成形回弹会给高分子零件施加反向压力,有效改善了高分子零件的受力状况,能有效避免高分子零件在加工中的局部扭曲变形;2)金属背板可以有效改善高分子零件成形中的整体扭曲偏转;3)金属背板刚性支撑可以有效控制高分子加工件局部的颈缩减薄,可以实现高分子加工件厚度的有效控制;4)提高渐进成形工艺的适应性,有助于渐进成形技术在高分子零件加工中的推广使用。

    一种制备弥散增强相轻质Mg-Ti固溶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3230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62567.8

    申请日:2016-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0408 B22F1/0003 B22F9/04 C22C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的一种制备弥散增强相轻质Mg-Ti固溶体的方法,属于镁合金基体增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相似晶体结构弥散相增强基体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成品Mg-Ti固溶体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常规铸造方法难以生产Mg-Ti固溶体的困境,Mg与Ti元素本身密度比较小,Ti元素仅为4.54g/cm3,形成的Mg-Ti固溶体充分发挥镁合金材料质量轻的优势;Ti与Mg都具有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使得Ti与Mg有良好的结合界面,Ti元素以弥散的方式进入到镁的晶格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固溶体的各项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