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64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81215.3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综合贡献率的多微网合作运行优化方法,属于能源系统领域,包括:构建多微网合作系统模型;基于优化模型构建成本计算模型和收益计算模型;基于成本计算模型计算多微网合作系统最小成本,获得微电网期望交易电量;基于期望交易电量和收益计算模型计算微电网期望最大收益,获得期望交易电价;基于计算获得的优化参数对多微网合作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合综合贡献率的多微网合作运行优化方法,能够改善多微网合作系统中各个微电网收益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提高多微网合作系统中各微电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513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09145.8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移动储能充电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各指标性能表现,实现IES经济利益进一步提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移动储能充电站(MCS)模型;步骤2,将上述建立的移动储能充电站(MCS)模型耦合进综合能源系统(IES)中,建立考虑电负荷以及热负荷的IES‑MCS模型;步骤3,以年运行成本节约率、一次能源节约率、二氧化碳减排率为目标函数,综合能源系统的设备配置为变量,设置约束条件,采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作为求解算法进行优化配置求解。本发明通过构建MCS模型,并将该模型耦合进IES系统中,建立了IES‑MCS模型,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各指标性能表现,实现IES经济利益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95714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47905.1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4 ,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IES电制冷比和运行方式准确性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上层中,以ATC、PEC、CDE为目标函数,IES的设备配置为决策变量,设置约束条件,使用寻优算法确定IES各设备的最优容量;步骤2,将上层求取得到的最优容量作为输入传递至下层,以ATC为目标函数,求解得到最优运行方案;步骤3,将步骤2求取得到的目标函数与历史记录的目标函数进行比较,若新的配置结果优于历史最优方案则进行替换,否则进行下一次优化,直至满足优化要求或达到预设的循环次数。本发明将设备的配置优化与运行优化进行结合,使用双层协同优化方法对所研究的IES进行多变量优化,该方法兼顾了计算速度、全局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05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674633.X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2J3/06 , F24D19/10 , E02B1/02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F113/04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局部阻力与潮流方向实时匹配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节点流量平衡,回路压力平衡,水头损失方程构建热网水力模型,初始化潮流方向;步骤2,根据潮流方向更新网络关联矩阵,获得局部阻力系数。步骤3,建立热网管道热力模型。步骤4,根据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水力与热力模型的耦合。步骤5,建立电网潮流模型,并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热力模型和电力模型的耦合,通过迭代计算直至收敛,最终输出潮流结果。本发明考虑了在迭代过程中因潮流方向改变而导致局部阻力不匹配的情况,能够提高潮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79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92607.1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综合需求响应的源‑网‑荷‑储系统协调规划的方法,首先综合考虑能源多类型耦合,构建综合需求响应模型;然后,在综合需求响应的基础上,以年规划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模型,并考虑源网荷储规划约束条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模型求解;最后,获得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最佳方案。本发明综合考虑规划系统成本,加强源网荷储内部协调互动,促进新能源消纳,平衡供需关系,提高规划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39789.7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电池运行效率和衰减特性的改进混沌粒子群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建立电池运行效率模型和电池寿命衰减特性模型;然后,建立电池储能成本效益模型;其次,建立以投资建设成本最小和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的容量配置模型,并考虑锂离子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充放电约束;并采用一种基于非线性动态化学习因子与自适应惯性权重的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模型;最后,设定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初始值和优化配置模型各个参数,求解出成本最低化和收益最大化的容量配置结果。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储能系统建设成本,最大化系统收益,还有助于调节需求响应和削峰填谷,为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做出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606109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310509032.X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评估对象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具体步骤为:整理数据,构建输入数据库模块;确定需要评估的对象,构建评估对象选择模块;对不同评估对象选择对应的评估方法;计算评估对象的风险指标,构建风险指标计算模块;将评估对象相应风险指标的评估结果保存在风险评估结果库中,构建风险评估结果库模块;分析评估对象的风险指标结果,给出电网的薄弱环节。本发明根据不同风险评估对象将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基础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对不同的评估对象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确定并计算了不同对象的风险评估指标,对电网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实现了基于评估对象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的目的,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64635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508940.7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17/00
Abstract: 一种基于风险理论的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其步骤是:整理数据,构建数据处理模块;计算电网元件的停运概率;元件停运概率数据存储;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方法抽取电网运行状态;系统状态分析;通过子模块5进行系统状态分析,判断是否发生线路过载、电压越限、母线孤立或者系统分离成孤岛等问题;电网运行风险指标计算;分析电网运行状态风险指标结果,给出电网的薄弱环节;本发明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风险评估;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较为合理地考虑了电网事件随机性质;使用了不同的风险指标,从多角度、多层次评估了电网运行状态风险;并对电网运行状态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电网的薄弱环节。
-
公开(公告)号:CN104616090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659643.7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基于风险评估的电缆检修策略方法,具体步骤为:根据电缆线路的检修特点,提出基于风险评估的电缆线路检修策略,同时考虑了电缆线路故障发生的概率性和故障后果的严重性。首先依据实时信息对电缆线路单元进行评价,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电缆线路整体健康指数,据此推算出电缆线路故障概率;通过电缆线路自身资产损失风险和运行损失风险确定电缆线路综合风险;最后根据电缆线路综合风险所处风险等级决策电缆线路检修策略;本发明综合在电缆线路状态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电缆线路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ALARP准则制定了电缆线路检修策略,为电缆线路检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222483080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109390.1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F2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变压器散热系统,包括:变压器、用于对变压器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用于测量变压器上层油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变压器表面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温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提供警示作用的报警装置和用于控制各部件运行的单片机;其中,散热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均与单片机相连。充分利用了精度良好的XPT2046这一芯片的A/D功能;实现了对变压器这一场景中温度检测控制的自动化,提升了实际情况中的安全性;本系统的温度检测方法简单,散热方式采用率高,不需要使用者具有太多专业认知素养,同时适合于各种检测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