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62422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610107620.4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眨眼频率测量装置,包括可佩戴于被测人员头部的可穿戴终端、测量单元,以及带有磁性并可固定于被测人员上眼脸的磁性部件;测量单元安装于可穿戴终端,通过该测量单元检测磁性部件的磁场变化并转化为眨眼频率数据。本发明不仅便于穿戴,还具有测量准确、实时性高、数据处理简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30628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13969.0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OPSIS法的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网络结构;逐个时刻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根据蒙特卡洛仿真得到的网络结构对网络进行分析;判断网络解裂个数,并根据解裂网络类型对网络进行潮流计算,再根据潮流不平衡调整策略进行调整;根据潮流计算的结果统计计算可靠性指标;用向量规范化方法求得规范决策矩阵;构造可靠性指标成对比较的结果的矩阵A;检验矩阵A的一致性;求得矩阵A的最大本征值λmax所对应的本征向量W=[ω1,ω2,…,ω7]T;构造加权规范阵X={xij},其中,xij=ωj·zij,i=1,…m;j=1,…7;计算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计算各个方案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根据公式 计算各个方案综合评估值,并按照由大到小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
-
公开(公告)号:CN10819949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39481.5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33 , H02J50/12 , H02M3/33584 , H02M200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系统运行过程中,整个装置可以分为能量整形、能量注入和自由谐振三个主要工作模式。其中,能量整形采用电感进行储能,获得可调控的电流源,易于功率调节;能量注入采用双向注入的方式,一个周期内有两次能量注入,提高了能量变换率;发射端的自由谐振与前端的能量整形相互独立,从而在整个周期内谐振过程谐振频率顺应发射端和接收端等效参数牵引,即自适应谐振,谐振频率可达开关频率的数倍,即实现了低开关频率下的高频变流,且所有功率开关管均可实现零电压开通与零电压关断,降低了开关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5896978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13261.0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M3/1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3/1584 , H02M2001/0058 , H02M2003/1586
Abstract: 应用于分布式并网发电前端的DC?DC变换器,涉及DC?DC变换器。设有电源、输出电容、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箝位二极管、第一箝位电容、第二箝位二极管、第一反馈二极管、第一开关电容、第二反馈二极管、第二开关电容、第三反馈二极管、第三开关电容、第四反馈二极管、第四开关电容、第一耦合电感和第二耦合电感;第一耦合电感和第二耦合电感为三绕组耦合电感,三绕组耦合电感包括一个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采用耦合电感和开关电容提升电压增益,主开关管电压应力降低。利用交错式操作方式使输入电流纹波和输出电压纹波减少。在耦合电感的漏感作用下,开关管实现零电流开通、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被削弱。
-
公开(公告)号:CN10570365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12822.5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灭菌的高频高压脉冲发生器,涉及脉冲发生器。设有控制电路和脉冲发生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设有电压比较器、三极管、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耦合器、继电器;所述脉冲发生电路设有继电器常开开关、MOSFET开关管、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二极管、电容、火花放电器。在传统高频脉冲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NE555定时器、并利用DSP对灭菌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使灭菌电路受干扰大大减小。采用电容充放电方式获取高电压脉冲,使输出脉冲的达到12~100kV/cm,并且将宽度控制在微秒级,将脉冲前沿控制在纳秒级,能有效杀菌并且不会使食物成分发生变化;能在瞬间实现导通和关断并且通流能力大、工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3490717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413923.5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何良宗
IPC: H02S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输出P-V特性优化装置和相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电池组,放电桥臂,电容桥臂,和开关桥臂构成的网络。并且,基于本优化装置,使用特定的驱动方法来控制开关桥臂,可以获得良好的单功率极值点输出效果。本发明电路简洁,成本低,能有效解决局部阴影条件下常用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的问题,适用于局部阴影问题较为严重的各种光伏电源系统,还可广泛应用于光伏照明等小型光伏系统,特别适合于光伏组件集成变换器应用,兼容性好、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555325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89107.8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91 , H02M3/07 , H02M1/32 , H02M2001/325
Abstract: 一种含开关电容的零电压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涉及DC-DC变换。包括电源、功率开关管、功率电感、开关电容、箝位二极管、续流二极管、输出二极管和输出电容;第一功率电感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第一箝位二极管阳极和第三箝位二极管阳极相连,第一功率电感另一端与第二箝位二极管阳极和第一开关电容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电容另一端与第一箝位二极管阴极和第二功率电感一端相连,第二功率电感另一端与第二箝位二极管阴极、功率开关管漏极和第二开关电容一端相连;第二开关电容另一端与第三箝位二极管的阴极、续流二极管阴极和输出二极管阳极相连;输出二极管阴极与输出电容一端相连,输出电容另一端与电源负极、功率开关管源极共同连接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457888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3983.1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 , H02M7/53871 , H02M1/12 , H02M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型Tran-z-source微型逆变器,该变换器由一对耦合电感、一个滤波电感、两个储能电容、一个二级极管和一个H桥逆变器组成。其中的逆变器可以工作于三个模态,即短路、开路和有效工作模态,通过改变耦合电感的匝数比和逆变桥的短路模态占空比来调节逆变母线的电压增益。理论上该逆变器能够实现零到无穷大的任意升降压。该逆变器通过直通状态实现升降压,不存在同一桥臂不能直通的问题,所有传统PWM控制方法均可用于该变换器;与常规逆变器相比,在获取电压大增益的情况下,输入电流的纹波较小,电容电压应力低。该逆变器适合于微网系统具有低压输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40770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42573.1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3/01 , G06F3/041 , G06F3/04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11 , G06F3/0488 , G06F2203/04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纹理触觉再现系统,能够触觉再现空间间隙在厘米级及以上的大纹理。包括:交互平板、手指定位装置、机械传动装置、压电陶瓷矩阵驱动装置、双向信息反馈装置、带3D显示器的PC机。通过手指定位装置实时检测手指位置,通过双向信息反馈装置控制压电陶瓷矩阵驱动单元驱动变摩擦力纹理再现交互平板产生高频振动,进而实现大纹理表面的微小纹理粗糙感再现;通过三自由度机械传动装置控制变摩擦力纹理再现交互平板的平移及转动来挤压手指的皮肤及肌肉,实现大纹理的弧度再现。具有高精度、高带宽、高采样频率以及低机械阻尼和干摩擦力的优点,并满足稳定性、透明性、无源性和耗散性等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200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64055.5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J50/12 , H02M7/5387 , H02M3/00 , H02M1/12 , H02M1/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电平PT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原边回路,包含直流电源、三电平逆变器、原边谐振电容、发射线圈;副边回路,包含副边谐振电容、接收线圈、整流电路、滤波电容及负载;所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实现原边回路和副边回路的能量传输;所述多电平PT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模型增益率#imgabs0#为全桥逆变PT对称WPT系统的cos(α/2)倍。本发明引入的三电平逆变器产生三电平电压,其谐波分量更少,从而提高了电压利用率,同时减小了逆变器开关管所承受的器件应力;本发明引入的数字控制,其占空比可调,对比传统单发射单接收线圈的PT型WPT系统具备更多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