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85833A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710055867.7
申请日:2007-07-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G73/10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溶性含氟芳香聚酰亚胺及其合成方法属于高分子技术领域。可溶性含氟芳香聚酰亚胺具有如下通式:二胺单体Ar中苯侧基上取代基为甲基、三氟甲基、两个三氟甲基或者氯和三氟甲基。用含有三氟甲基和醚键的二胺基单体与二酐单体进行缩和反应,合成本发明的聚合物材料。本发明的含氟芳香聚酰亚胺在不牺牲材料的耐热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溶解性,增加材料的光学透过性,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较低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305936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10016654.4
申请日:2005-03-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再分散性聚芳醚砜类微粉及其制备方法属高分子聚合物领域。基本成份是含重复单元的聚亚芳基醚砜或含重复单元的带有侧基的聚亚芳醚砜,含有表面活性剂,平均颗粒直径是0.01~10μm。制备过程是,将聚芳醚砜溶于有机溶剂和助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再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高速分散,将聚芳醚砜类聚合物溶液缓慢倒入分散,制备成聚芳醚砜类乳液;蒸去有机溶剂;再喷雾干燥。本发明的可再分散性聚醚砜微粉可以制作耐热涂料或涂料聚合物用。本发明扩大了聚芳醚砜类工程材料的应用范围,适应环保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可再分散性,有利于保存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07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052799.3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C217/92 , C07C213/08 , C07C17/263 , C07C25/24 , C07C201/08 , C07C205/12 , C09K9/02 , C08G73/12
Abstract: 含有四苯基乙烯‑双芳胺结构的二胺单体、制备方法及其在超稳定电致变色材料中的应用,属于有机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有四苯基乙烯‑双芳胺结构的二胺单体,该单体的命名为N‑{4‑[1,2‑双(4‑氨基苯基)‑2‑{4‑[双(4‑甲氧基苯基)氨基]苯基}乙烯基]苯基}‑4‑甲氧基‑N‑(4‑甲氧基苯基)苯胺。本发明采用将扭转的四苯基乙烯结构和螺旋桨型双芳胺结合到一起,以二胺单体的形式引入聚酰亚胺中,四苯基乙烯较高的下吸光系数有效地提供了全黑的电致变色颜色,同时利用歧化作用也可以降低聚酰亚胺的氧化电位,通过此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黑色电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0402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28978.1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氨基聚芳醚环氧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是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将反应原料和成盐剂、带水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升温溶解后加热至回流并去除带水剂,然后升温反应,降温后得到粘稠的溶液,出料于冰水中得到白色产物,粉碎后在氮气保护下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热洗,真空烘干后得到所述氨基聚芳醚环氧固化剂粉末,其相对于传统固化剂分子量更大,通过调整投料比来控制分子链氨基含量,进而调控分子中的胺基密度来调控固化后的交联密度,来提高不同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久性,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根据固化剂的化学结构和固化条件,可以获得具有高韧性、耐化学品腐蚀性、高强高硬度、高粘结强度、高耐热性等性能的交联网络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628565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75966.0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9D179/08 , C09D5/08 , C09D171/10 , C08G73/10 , C08G65/48
Abstract: 一种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涂料、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复合涂层,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复合涂料由25%~32%的聚醚酰亚胺、15~25%的聚醚醚酮微粉、5%~10%的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0~8%的颜填料和余量的稀释剂组成。本发明通过共聚的方法将聚醚酰亚胺引入聚醚醚酮中,提高了聚醚醚酮的热性能,有利于降低两相尺寸,进而提高聚醚醚酮和聚醚酰亚胺的相容性。将嵌段共聚物和聚醚醚酮微粉作为填料加入到聚醚酰亚胺涂料体系中制成的涂层具有十分致密且稳定的均相,充分发挥了聚醚醚酮优异性能。所制备的涂层体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下,是一种低膜厚、高耐腐蚀性能防腐涂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27635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633011.X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D487/14 , C08G73/00 , H01M4/60
Abstract: 一种2,8,14‑三硝基取代六氮杂萘单体和其偶氮基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合成了一种2,8,14‑三硝基取代六氮杂萘单体,其可以直接作为电极材料使用,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含六氮杂萘结构单元的偶氮聚合物,引入的偶氮键不仅是氧化还原活性位点,还有助于聚合物形成延伸的共轭骨架结构。本发明制备的六氮杂萘结构基偶氮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并且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更为优异。此外,本发明产物制备方法简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5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96556.0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9D175/04 , C09D5/24 , C09D7/63
Abstract: 一种掺合型水性聚氨酯基电磁屏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磁屏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用樟脑磺酸/N‑甲基吡咯烷酮或樟脑磺酸/间甲酚二次掺杂聚苯胺,修饰聚苯胺的链构象,增强了聚苯胺链的有序结构。将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与导电聚合物聚苯胺复合在一起,二者之间的p‑p共轭相互作用,构成连续的导电网络,增加了复合填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能较单一填料高,提高了电磁屏蔽效能。本发明樟脑磺酸掺杂后的聚苯胺与水性聚氨酯有良好的相容性,大大地提高了聚苯胺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分散性与相容性,减少了团聚,避免了因团聚而造成导电网络不连续,最大化发挥填料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4523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010270.0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C217/92 , C07C213/08 , C07C213/02 , C08G73/12 , C09K9/02
Abstract: 一种含有四苯基乙烯‑三苯胺结构的二胺单体、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无色聚酰亚胺中的应用,属于有机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三苯胺通过醚键与四苯基乙烯相结合,以二胺单体的形式引入聚酰亚胺中;再通过大角度的扭转聚合物主链结构,以及柔性的醚键破坏分子间电荷转移的方式构建聚酰亚胺,不仅在自然状态下达到了完全无色,同时独特四苯基乙烯的中心结构在氧化还原时能发生歧化作用,降低氧化电位,提高电致变色稳定性。实验表明,聚酰亚胺薄膜在自然状态下几乎无可见光吸收,达到无色透明,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透过率逐渐减弱,变为蓝色,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606810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50011.9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C213/08 , C07C217/84 , C08G69/26 , C09K11/06 , C09K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四苯基乙烯‑双芳胺结构的二胺单体、制备方法及其在聚酰胺合成中的应用,属于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由于聚酰胺材料普遍具有颜色深、荧光效果差等问题,直接将三苯胺基团引入聚酰胺材料中荧光效应弱,因此本发明采用将四苯基乙烯结构和三苯胺基团结合到一起,设计了一种含四苯基乙烯‑双芳胺结构的二胺单体,以二胺单体的形式引入聚酰胺中,其扭转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弱分子间电荷转移,提高聚酰胺的透过率,而且其独特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又能极大程度的提升荧光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923289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999570.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超支化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交联超支化聚酰亚胺制备技术领域。以4,4’‑(苯乙炔基对苯)二醚二酐为二元酸酐与芳香多元胺制备酸酐封端或氨基封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聚合物的侧链含有可交联的苯乙炔基团,经热交联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孔道结构,在气体吸附材料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相比CN104478838A具有孔径分布小,微孔体积更大、气体吸附效果更好的特点,进一步扩展了交联聚酰亚胺在气体吸附材料领域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