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87878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1170966.9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552
Abstract: 一种基于纳米孔阵列的三明治结构等离子体尺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上层为贵金属纳米孔阵列、中间层为间隔层及蛋白层、下层为贵金属层。在该结构中,上层的贵金属纳米孔阵列能够与下层的贵金属层产生强烈的反对称等离子体耦合效应,耦合效应的强弱取决于间隔层的厚度。该检测器能够灵敏响应间隔层变化,其灵敏度达到61nm/nm。在降钙素原检测中,检测限可达11.9pg/mL。该方法制备操作简单,涉及检测仪器成本低廉,具有使用价值。本发明利用特殊的夹层结构设计取代传统检测器利用表面检测的特征,实现高准确度,高灵敏度,快速高效的检测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7328750B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710463707.X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一种高活性和高均一性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纳米材料和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在基底上均匀地组装上尺寸均一的球形金属纳米粒子阵列。在此基础上,再沉积一层金属,得到金属纳米球与纳米孔的杂化结构,同时在纳米球和纳米孔之间形成的环形纳米缝隙充当了SERS的“热点”。而环形缝隙的宽度可以通过沉积金属的厚度进行可控调节,从而对基底的拉曼增强效果进行优化。本发明通过消除异常“热点”对SERS信号的负面影响,能够实现SERS基底出色的均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00274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88394.4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B3/0061 , B82Y20/00 , B82Y40/00 , G01N21/314 , G01N2021/3148
Abstract: 一种调节二维金属纳米粒子阵列的间距、密度和光学性质的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通过气体等离子体对电中性的聚合物薄膜基底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产生带电荷的化学基团,在不同温度下热退火处理,然后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使其表面吸附携带有正电荷的聚电解质,此时基底上便具有不同密度的正电荷,最后将基底浸泡在预先制备得到的带有相反电荷的金属纳米粒子溶液中足够长时间,取出冲洗、吹干后便可得到不同粒子间距、密度和光学性质的二维金属纳米粒子阵列。此外,将具有温度梯度的热源应用在热退火这一步中,最终可以得到具有大面积梯度的样品,其纳米粒子的间距、密度,以及光谱中的吸收峰的强度和峰位在整个样品上呈现梯度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157525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099387.6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面神”硅纳米柱阵列的微流体单向阀门器件的制备方法。我们的方法涉及以改良的微模塑技术结合等离子刻蚀技术在硅片表面制备硅纳米柱阵列,再通过倾斜的沉积技术及选择性修饰的方法来制备具有“两面神”结构的硅纳米柱阵列并将其用于微流体单向阀门器件。整个过程操作简便,过程低耗清洁,并且所制备的“两面神”硅纳米柱阵列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体孔道结合,实现了水在孔道中的单向流动的调控。通过改变流体的流量或者孔道的截面积进而调控流体的压强可以实现所制备的单向阀门的开关。利用我们的方法制备的单向阀门器件,无论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微流体体系的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911664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48269.7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聚乙烯醇等线性非共轭聚合物在水热条件下合成的具有荧光性质的聚合物点、制备方法及其在作为荧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其是将聚乙烯醇、聚醚酰亚胺、聚乙二醇或聚氧化乙烯等非共轭聚合物配制成浓度0.01~100mg/mL的水溶液,将该水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60~250℃条件下水热反应2~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至室温,从而得到聚合物点水溶液。我们合成的聚合物点不仅具有荧光性质,还很好的保持了聚合物链的性质。由聚乙烯醇制备的聚合物点水溶液在手提紫外灯下可以发出蓝绿色荧光,同时可以利用旋涂、电纺丝等方法制作荧光膜以及荧光细丝。
-
公开(公告)号:CN102876327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21532.3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量子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化学修饰法制备荧光颜色可控的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绿色荧光石墨烯量子点;2.对绿色荧光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化学接枝方法达到调控荧光的目的;3.对绿色荧光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化学还原方法达到调控荧光的目的。本发明所述表面化学调控的实验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控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对荧光机理的理解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利用石墨烯量子点的上转化荧光性质,可将其应用在双光子生物成像方面;此技术可以减少传统荧光物质成像过程中,紫外光激发对生物体的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01969102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247438.1
申请日:2010-08-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L51/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6 , H01L51/0003 , H01L51/0038 , H01L51/4213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全水相合成半导体纳米晶与导电聚合物进而制备高效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方法。主要包括水相纳米晶和水相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三个步骤。该方法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所需的纳米晶材料来源广泛,种类众多,尺寸可调;所采用的共轭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可调,有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吸收。电池器件加工能够在室温下空气中进行,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加工周期短,成本低廉。该方法开辟了一种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成功地将水相合成的优质纳米晶引入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过程中,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太阳能制备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429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910066607.9
申请日:2009-03-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82B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中空纳米锥阵列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大面积、底径长度均一、间距可控、周期可控、排列有序的硅中空纳米锥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单晶硅片的清洗及表面亲水化处理、聚苯乙烯单层胶体晶体的制备、中空硅纳米柱阵列的制备、中空硅纳米锥阵列的构筑四个步骤。该方法得到的硅中空纳米锥阵列大面积、底径长度均一、间距可控、周期可控、排列有序。得到的硅中空纳米锥阵列具有十分优异的宽波段减反射性能,在深紫外到中红外波段内(250nm到15μm)有效的减少表面反射损失。这种方法简单,较为可控,在低成本、大面积的光电器件及减反射表面的构筑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1997451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49437.7
申请日:2025-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4/135 , B29C64/245 , B29C64/20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70/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含有双键的硅氧烷化合物对硅基基底进行化学修饰,得到化学修饰的硅基基底;将所述化学修饰的硅基基底固定在金属平台上,按照预先构建的模型进行3D打印,在化学修饰的硅基基底上形成模型;将形成有模型的硅基基底与3D打印机的金属平台分离。本申请采用含有双键的硅氧烷化合物对硅基基底进行化学修饰,提高了模型与硅基基底的粘附力,从而能够在平整光滑的硅基基底打印尺寸小至10μm的微小模型。而且,本申请直接在硅基基底上进行模型的制备,可以直接得到硅基芯片或者微流控芯片。另一方面,本申请可以采用酸液处理使模型与硅基基底分离,不会对模型,尤其是微小模型造成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