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56851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0416729.1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9D133/00 , C09D7/61 , C09D5/33 , C09D127/12 , C09D163/00 , C09D183/04 , C09D161/06 , C09D127/18
-
公开(公告)号:CN11454113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19780.3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D06M11/46 , D06M11/79 , D06M15/263 , D06M13/292 , D06M15/09 , D06M15/53 , D06M11/76 , D06M15/55 , D06M11/55 , D06M15/07 , D06M15/564 , D06M11/56 , D06M11/45 , D06M11/44 , D06M101/20 , D06M101/32 , D06M101/34 , D06M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柔韧抗拉伸的可透气仿生人体皮肤的辐射制冷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辐射制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辐射制冷面料辐射制冷能力不足、柔韧性和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柔韧抗拉伸的可透气仿生辐射制冷面料,包括面料基材及其表面设置的具有表面褶皱和微纳孔隙的仿生辐射制冷基础层,含有反射型粒子和发射型粒子;还包括设置于仿生辐射制冷基础层表面的仿生辐射制冷互补层,仿生辐射制冷互补层含有与仿生辐射制冷基础层光谱互补的发射性粒子。本发明制备的仿生辐射制冷面料具有良好的辐射制冷效果,同时具有柔韧性、耐弯折和抗拉伸性能,通过发射率光谱互补的多层结构获得光谱调控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90118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11199872.4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基于仿生蛾眼微纳结构的近红外过滤性节能玻璃,属于光学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节能玻璃不具备对太阳辐射能量的选择透过性。技术要点:包括为仿生蛾眼微纳结构层和复合材料结构层,其中,复合材料结构层采用了SiO2、Al2O3和Ag三种材料制成多层膜结构,一共分为七层,按从上到下排列,第一层SiO2膜、第二层Al2O3膜、第三层Ag膜、第四层Al2O3膜、第五层SiO2膜、第六层Ag膜和第七层Al2O3膜,在复合材料结构层的第一层SiO2膜之上覆盖仿生蛾眼微纳结构层。所制得的节能玻璃拥有很好的近红外反射性和很高的可见光透光性,该玻璃对室内制冷节能的贡献率达34%。
-
公开(公告)号:CN108912572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810952161.9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辐射致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辐射致冷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辐射致冷膜包括基底膜以及分散于基底膜内的辐射体和疏水性纳米粒子,所述辐射体的红外发射峰位于8~13μm的红外辐射波段范围内且至少覆盖8~13μm范围内的一个波段区间。本发明利用纳米疏水粒子的高疏水性,使辐射致冷膜具有自清洁效果,避免了因灰尘堆积降低致冷效果的现象。本发明辐射致冷膜在8~13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大,采光性能良好,还能减少物体对其余波段能量的吸收,保证致冷效果。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两种不同粒径大小的辐射体,拓宽了辐射范围,将地面热量最大程度上辐射至外太空,提高了致冷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7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41343.7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N15/04
Abstract: 多特征管段、多角度位置、颗粒浓度可控的冲蚀沉积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属于核电站管道冲蚀沉积测试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管流式冲蚀沉积实验装置不能同时测试不同特征管段、同一管段不同角度位置冲蚀沉积情况,以及难以模拟核电站一回路管道内颗粒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冲蚀沉积情况的问题。本发明中动力装置包括变频器、三相电机和离心泵;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电源,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三相电机输出端连接离心泵,离心泵进水口连接循环管道主管路末端,离心泵出水口连接循环管道主管路始端;测试装置的部件中,与储液罐中介质接触的各部件均为非金属材料或不含Co、Fe、Ni、Mn、Cr的金属材料。本发明用于冲蚀沉积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10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22524.2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L31/04 , H01L31/054 , H01M8/0612 , H02S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2
Abstract: 一种通过光谱分频实现太阳能聚光光伏与中低温热化学联合产能系统及方法,属于太阳能全光谱技术领域。技术要点:菲涅尔透镜的正下方设置光谱分频器;光谱分频器将太阳光谱在波长1200nm处分开,使小于1200nm波长的太阳光输送到聚光光伏电池表面,使大于1200nm波长的太阳光输送到中低温热化学反应装置和低温热交换器中以提供吸热反应所需的热能,低温热交换器和中低温热化学反应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构成回路。在避开聚光光伏电池和热化学反应器热耦合的情况下达到太阳能全光谱利用的目的。利用光谱分频技术,从源头降低聚光光伏电池的温度,保证光伏电池正常工作,还可以获得更高温度的高品位热能来满足中低温热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74586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18456.4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 F24S10/70 , F24S10/45 , F24S80/00 , F24S2080/03
Abstract: 一种可以强化传热的内置扰流柱群的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包括真空玻璃罩和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安装在真空玻璃罩内,金属管与真空玻璃罩之间形成真空区域,金属管内构成传热流体通道;所述金属管下半段内壁上设置多个扰流柱组,多个扰流柱组沿金属管下半段内壁均布。本发明的管式太阳能吸热器,采用有目的性地内置扰流柱群,在热流密度大的流动区域增加扰流,破坏流动边界层,从而起到强化换热和均匀化温度场的目的,减小热应变,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将平均努赛尔数(Nu)由5528提高到5634。
-
公开(公告)号:CN10506647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90558.7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F24J2/26
Abstract: 一种具有强化传热和降低热变形的波节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金属圆管太阳能吸热器金属管的热变形的问题、并实现金属管内强化传热的目的。本发明的波节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包括真空玻璃罩,还包括波节管,波节管安装在真空玻璃罩内,波节管与真空玻璃罩之间形成真空段,波节管内构成传热流体通道;波节管为外凸形波节管。本发明采用外凸波纹管替代传统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系统中的圆管以实现提高强化传热、均匀化管式吸热器的温度场分布并达到降低管式吸热器的热变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47499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35125.1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 B01J8/08 , B01J19/127 , B01J2208/00451 , F24S21/00
Abstract: 具有防颗粒堵塞及粘着光学窗口功能的悬浮粒子系太阳能热化学反应器,属于太阳能热化学转换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悬浮粒子系太阳能热化学反应器的金属氧化物粒子泄漏、堵塞进出气口、粘附光学窗口的问题。反应器壳体和集热器壳体由下至上设置,光学窗口盖装在集热器壳体上,反应器壳体内设置有绝热保温层,绝热保温层的上端开有过孔,过孔将集热室和反应室连通,金属氧化物粒子填充在反应室内;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一端插入反应室内,位于反应室内的一端安装有气帽,出气口气帽结构和进气口气帽结构上开有气流出入口,窗口清洁喷嘴由集热器壳体的侧壁上端插入集热室内。本发明用于太阳能热化学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71469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0506222.5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仿生玫瑰花瓣微纳结构的可见‑近红外分频型辐射制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辐射制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辐射制冷材料无法兼顾采光和制冷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仿生玫瑰花瓣微纳结构的可见‑近红外分频型辐射制冷薄膜,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仿生玫瑰花瓣结构的透明仿生微纳结构层和多层薄膜结构层,透明仿生微纳结构层表面呈阵列分布有第一锥体微纳结构;第一锥体微纳结构的表面呈阵列分布有第二锥体微纳结构。本发明实现了辐射制冷薄膜对太阳辐射能量选择性透过,实现可见‑近红外波段分频功能和大气窗口高发射性能,能够兼顾采光和制冷性能,从而拓宽了辐射制冷材料的适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