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过充安全边界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7139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735248.2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过充安全边界的测定方法。包括:提供一充满电的电池,在绝热条件下,采用第一电流连续过充电至电池热失控,统计过充电期间的充电总量,记为连续过充量;提供一充满电的电池,在绝热条件下,对所述充满电的电池阶梯过充电,所述阶梯过充电具体为:A)采用第二电流恒流充电,所充电量达到所述连续过充量的1~10%时停止充电,并静置处理;所述第二电流为0.1C以下;B)重复步骤A)至电池在静置处理阶段持续自产热,实现电池过充安全边界的确定。该测定方法,可在降低和消除电流极化影响和热效应影响的基础上,获得电池的实际过充安全边界值,为电池的使用提供安全指导。

    一种等效库伦效率的测定方法及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9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583162.4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效库伦效率的测定方法及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方法,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待测动力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某一温度作为待测温度,以下步骤均在此温度条件下进行;将待测电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将第n周循环对应的充电电量记为Qcn,第n周循环对应的放电电量记为Qdn;计算第n周循环的库仑效率ηn;对ηn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βn=Qcn/Qdn‑1,得到第n周循环对应的等效库伦效率。本发明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普通精度的充放电检测设备,通过对库伦效率以修正系数βn进行修正,得到的等效库伦效率更为准确,有利于容量保持率的准确计算,从而实现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快速预测。

    电池参数测量设备及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798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76689.8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参数测量设备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参数测量设备中,第一导热防护面板设于第一冷板的下方;电池纳入腔处插入第一待测电池芯体、第二待测电池芯体;电池纳入腔中还包括绝热防护材料及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设于第一待测电池芯体与第二待测电池芯体之间;第二导热防护面板设于第二待测电池芯体的下方;第二冷板设于第二导热防护面板的下方;电池参数测量设备,用于根据目标电池温度确定导热系数。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参数测量设备的设备结构克服了电池电芯单一方向导热系数受电芯尺寸限制而不易测得的缺陷,解决了较难准确地测得某个方向上尺寸较小的电池的电池参数的技术问题。

    测量锂离子电池电芯导热系数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795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67286.2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锂离子电池电芯导热系数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选取两块待测电池芯体,测量待测电池芯体的属性;在待测电池芯体之间放置加热片并叠放,在对应的叠放方向上包裹导热防护面板,在其他方向上包裹绝热防护材质;将两块待测电池芯体放置于冷板之间,设定冷板温度,并静置直至温度恒定;调节若干次加热片的功率,并在每次调节后静置直至待测电池芯体进入稳定温度梯度状态,记录待测电池芯体的内外侧温度;通过属性、若干组待测电池芯体的内外侧温度以及对应的加热片功率进行数据拟合,计算待测电池芯体的导热系数。采用本方法能够防止加热片的热量扩散,提高测量结果精度的同时提供一种可重复性测试导热系数的方法。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关系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1361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30846.X

    申请日:2020-03-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关系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每一温度测试点每一SOC状态下待测锂离子电池开始放电时的电池端电压的瞬间下降值、放电结束后电池端电压的瞬间跃升值、放电电流和电池端电压的零输入响应;根据电池端电压的瞬间下降值、放电结束后电池端电压的瞬间跃升值、放电电流和零输入响应,获取欧姆电阻、开路电压、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容;获取所述待测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中欧姆电阻、开路电压、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容随温度和SOC的变化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参数关系建立方法通用性强,可以得到显式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也可以识别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一种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微/内短路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7420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1585546.9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微/内短路检测方法,属于电池短路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微/内短路的检测方法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要求高,实现难度大;以及误判概率高,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先记录多次充电静置循环中,待测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的总电压和单体电芯电压,再记录多次放电静置循环中,待测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的总电压和单体电芯电压,然后计算相同时刻单体电芯开路电压与基准开路电压的电位差异,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实现检测。该检测方法,能有效准确的判断锂离子电池模组是否发生微/内短路,且方法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