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139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735248.2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85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过充安全边界的测定方法。包括:提供一充满电的电池,在绝热条件下,采用第一电流连续过充电至电池热失控,统计过充电期间的充电总量,记为连续过充量;提供一充满电的电池,在绝热条件下,对所述充满电的电池阶梯过充电,所述阶梯过充电具体为:A)采用第二电流恒流充电,所充电量达到所述连续过充量的1~10%时停止充电,并静置处理;所述第二电流为0.1C以下;B)重复步骤A)至电池在静置处理阶段持续自产热,实现电池过充安全边界的确定。该测定方法,可在降低和消除电流极化影响和热效应影响的基础上,获得电池的实际过充安全边界值,为电池的使用提供安全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819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583162.4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4 ,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效库伦效率的测定方法及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方法,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待测动力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某一温度作为待测温度,以下步骤均在此温度条件下进行;将待测电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将第n周循环对应的充电电量记为Qcn,第n周循环对应的放电电量记为Qdn;计算第n周循环的库仑效率ηn;对ηn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βn=Qcn/Qdn‑1,得到第n周循环对应的等效库伦效率。本发明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普通精度的充放电检测设备,通过对库伦效率以修正系数βn进行修正,得到的等效库伦效率更为准确,有利于容量保持率的准确计算,从而实现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快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08312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17950.7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晓兵 , 方彦彦 , 沈雪玲 , 刘美 , 王晓丹 , 李晓萍 , 王泽 , 袁敏娟 , 严细峰 , 王喆 , 唐玲 , 云凤玲 , 崔义 , 张杭 , 闫坤 , 张向军 , 王琳
IPC: G01N3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离酸的测定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游离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所述测定方法包括:采用电位滴定法,用滴定剂滴定待测电解液至电位突变;其中,所述滴定剂的溶质为甲醇钠或甲醇钾,溶剂为甲醇溶液。本发明选用的滴定剂中无水,并且可以直接滴定而非先溶于溶剂在滴定,可避免引入溶剂中的水。所述测定方法还包括:测定所述滴定剂的滴定度。使用甲醇钠的甲醇溶液或甲醇钾的甲醇溶液作为滴定剂前,用苯甲酸的甲醇溶液对其进行滴定度测试,测试出真实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或甲醇钾的甲醇溶液的浓度,最终测定数值更加真实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8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76689.8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施阳 , 云凤玲 , 方彦彦 , 栗敬敬 , 高敏 , 苗丹阳 , 王健 , 沈雪玲 , 唐玲 , 崔义 , 张杭 , 暴新建 , 张潇华 , 闫坤 , 高哲峰 , 王琳 , 张莹 , 张明 , 张向军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参数测量设备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参数测量设备中,第一导热防护面板设于第一冷板的下方;电池纳入腔处插入第一待测电池芯体、第二待测电池芯体;电池纳入腔中还包括绝热防护材料及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设于第一待测电池芯体与第二待测电池芯体之间;第二导热防护面板设于第二待测电池芯体的下方;第二冷板设于第二导热防护面板的下方;电池参数测量设备,用于根据目标电池温度确定导热系数。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参数测量设备的设备结构克服了电池电芯单一方向导热系数受电芯尺寸限制而不易测得的缺陷,解决了较难准确地测得某个方向上尺寸较小的电池的电池参数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2212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85910.9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85 ,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待检测电池进行外部加压,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结果,所述待检测电池为满电状态;根据所述电流结果,获取对应的电池自放电数据,以根据所述电池自放电数据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微短路现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电池表面进行加压,既能还原电池实际使用状态,还能对电池微短路启到加速作用,使得检测电池微短路情况时,还能检测电池微短路过程,从而分析测试电流结果,得到更为准确的电池微短路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5795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67286.2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5/20 , H01M10/615 , H01M10/6554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锂离子电池电芯导热系数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选取两块待测电池芯体,测量待测电池芯体的属性;在待测电池芯体之间放置加热片并叠放,在对应的叠放方向上包裹导热防护面板,在其他方向上包裹绝热防护材质;将两块待测电池芯体放置于冷板之间,设定冷板温度,并静置直至温度恒定;调节若干次加热片的功率,并在每次调节后静置直至待测电池芯体进入稳定温度梯度状态,记录待测电池芯体的内外侧温度;通过属性、若干组待测电池芯体的内外侧温度以及对应的加热片功率进行数据拟合,计算待测电池芯体的导热系数。采用本方法能够防止加热片的热量扩散,提高测量结果精度的同时提供一种可重复性测试导热系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1361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30846.X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R31/385 ,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关系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每一温度测试点每一SOC状态下待测锂离子电池开始放电时的电池端电压的瞬间下降值、放电结束后电池端电压的瞬间跃升值、放电电流和电池端电压的零输入响应;根据电池端电压的瞬间下降值、放电结束后电池端电压的瞬间跃升值、放电电流和零输入响应,获取欧姆电阻、开路电压、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容;获取所述待测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中欧姆电阻、开路电压、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容随温度和SOC的变化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参数关系建立方法通用性强,可以得到显式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也可以识别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0475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53420.X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焊接形状的设计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初始原型电池样品,进行恒流放电测试;取初始原型电池样品,进行脉冲放电测试;确定原型电池样品的优化几何参数,建立焊接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将模型文件导入仿真平台,形成焊接轮廓面。通用性强,可适用不同材料体系和容量大小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87317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46865.9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89 ,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性能测试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分析固态电池衰减的方法及异常点位置的检测装置,该方法包括:对固态电池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施加预定的测试压力;获取固态电池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强变化实时图像;基于压强变化的实时图像得到异常点位,并能够实现异常点位的数量和位置的判断;基于各个异常点位的位置进行温度变化的测量,实现电池性能衰减程度的分析。本发明通过分析固态电池在性能测试过程中受界面稳定性变化造成的局部压力变化,从而识别其界面接触异常点位置,接着通过对于异常接触点位置的的温度监测,从而在固态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实现提前给出性能衰减信号的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77420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1585546.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6 , G01R31/396 , G01R31/389 , G01R1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微/内短路检测方法,属于电池短路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微/内短路的检测方法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要求高,实现难度大;以及误判概率高,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先记录多次充电静置循环中,待测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的总电压和单体电芯电压,再记录多次放电静置循环中,待测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的总电压和单体电芯电压,然后计算相同时刻单体电芯开路电压与基准开路电压的电位差异,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实现检测。该检测方法,能有效准确的判断锂离子电池模组是否发生微/内短路,且方法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