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86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57864.8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10K11/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频大带宽静音材料,其特征是:由静音单元周期阵列而成,所述的静音单元由一条单向声波主通道,以及沿声波主通道、按一定间距布置的微穿孔板和膨胀腔构成,且微穿孔板的数量和膨胀腔的数量相同;微穿孔板布置在声波主通道内部,第一个微穿孔板位于声波主通道入口端;膨胀腔之间通过声波主通道连通,最后一个膨胀腔布置在声波主通道出口端;沿声波主通道入口端到出口端的方向,膨胀腔的体积逐渐增大。本申请公开的超低频大带宽静音材料,结构简单,尺寸小,经优化设计,吸声系数高于0.8的有效吸声频带可达8.6个倍频程,覆盖4Hz到1595Hz的频率范围,具有极大的工程应用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55705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0359269.7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展弦比机翼飞行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前部设置有大展弦比机翼,中部设置有机身储物仓,末端设置有启动舵,并且所述大展弦比机翼同所述机身垂直设置;所述大展弦比机翼包括内部的形变基板、翼肋和蒙皮,所述蒙皮通过翼肋包裹设置于所述形变基板外侧。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大展弦比机翼飞行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新型飞控系统取代了传统飞控的副翼及液压机构,大幅减少了机翼负载及复杂度,优化了机翼的气动特性。所述控制系统应用宏纤维压电复合材料作动器代替传统副翼及滚转舵,通过控制机翼变形对飞行姿态进行控制,进而提高大展弦比飞行器机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04778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1117142.0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状分裂模式下高效制备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末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坩埚和粉末收集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粉末收集区的转盘为镶嵌式结构,选择导热性较差的材料转盘的基体部分,选择与液滴的润湿角小于90°的金属材料,镶嵌进主体部分作为转盘的雾化平面,转盘内设有通气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末的方法,主要结合电磁力切割毛细管射流制备微粒子技术和离心雾化法两种方法,突破了传统金属分裂模式,使熔融金属呈现出纤维状分裂,从而能够制备出粒径分布区间窄、圆球度高、流动性好、铺展性优良且尺寸均匀可控、无卫星滴的3D打印专用的球形金属粉末,适宜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09312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119596.1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IPC: B22F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逐液滴雾化法制备超细低熔点球形金属粉末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坩埚和粉末收集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粉末收集区的转盘为镶嵌式结构,选择导热性较差的材料转盘的基体部分,选择与液滴的润湿角小于90°的金属材料,镶嵌进主体部分作为转盘的雾化平面,转盘内设有通气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方法,结合脉冲微孔喷射法和离心雾化法,配合转盘结构并对转盘表面感应加热,从而使金属液突破了传统熔融金属的分裂模式,实现了只有当雾化介质为水溶液或有机溶液时才能实现的纤维状分裂方式,在超微细化方面取得飞跃进步,制得圆球度高、有良好流动性和铺展性、无卫星滴的符合使用要求的低熔点超微细金属球形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0904778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17142.0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状分裂模式下高效制备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末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坩埚和粉末收集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粉末收集区的转盘为镶嵌式结构,选择导热性较差的材料转盘的基体部分,选择与液滴的润湿角小于90°的金属材料,镶嵌进主体部分作为转盘的雾化平面,转盘内设有通气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末的方法,主要结合电磁力切割毛细管射流制备微粒子技术和离心雾化法两种方法,突破了传统金属分裂模式,使熔融金属呈现出纤维状分裂,从而能够制备出粒径分布区间窄、圆球度高、流动性好、铺展性优良且尺寸均匀可控、无卫星滴的3D打印专用的球形金属粉末,适宜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464714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10617598.9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10K1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噪声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三维声隐身斗篷结构。该三维声隐身斗篷结构包括预应力阻抗变换层、预应力网格层、阻尼材料填充层和内部支撑壳等四部分。其中预应力阻抗变换层按等间距安装位移放大机构,以实现声学阻抗变换,并通过预应力实现可承静载。其中预应力网格层位于预应力阻抗变换层和内部支撑壳之间,由多层具有周期特性的结构层组成。每一个结构层由三维单胞周期排列而成,三维单胞中节点之间用弦或弹簧连接。其中阻尼材料填充层填充预应力网格层中的空隙,实现中高频吸声。其中内部支撑壳,位于预应力网格层内侧,用于承载。本发明的隐身斗篷结构,能控制声波的传播路径,实现被隐藏物体声隐身,特别适合于水下潜艇隐身。
-
公开(公告)号:CN105898648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53435.3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4R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2876 , H04R1/2815 , H04R1/289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学领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超薄声波阻抗变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或多个阻抗变换单元。其中阻抗变换单元由框架、多层预应力薄膜或多层预应力弦网、多层声学材料组成。其中框架内部具有上下通透的孔腔,孔腔内部交替放置预应力薄膜或弦网和声学材料,也就是从孔腔一端开始,一层预应力薄膜或弦网、一层声学材料、一层预应力薄膜或弦网、一层声学材料,如此循环直到将孔腔填满。其中孔腔可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包括变截面和等截面。其中每一层预应力薄膜或弦网在放置到孔腔内部之前,要求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大小由期望这一层薄膜或弦网达到的阻抗值决定。本发明能实现阻抗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快速变化,实现超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450538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83575.5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L23/49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涉及到传递高频信号时金属导线和均质基底之间的布局关系。其特征是,基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导线阻抗提取法、级联方法和布局优化方法,针对四种截面形状的金属导线,公开了减小肌肤效应的高频信号金属导线和基底之间的布局关系。若采用圆形或椭圆形截面金属导线,金属导线嵌入基底且嵌入深度为基底厚度的一半。若采用长方形截面金属导线,金属导线嵌入基底,且金属导线长方形截面上端面和基底上端面重合。若采用等腰三角形截面金属导线,金属导线等腰三角形截面下端面和基底上端面重合。本发明能促进金属导线在大规模高速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由于金属导线具有性能优异且成本低廉的优点,这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464711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41306.2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10K11/16 , G10K11/1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将吸声材料制成薄的吸声材料单元,通过弱弹性联接型式,将多个吸声材料单元级联在一起,构成具有低频禁带的低频吸声周期结构设计层。将不同频带的低频吸声周期结构设计层通过弱弹性联接型式级联,构成多层吸声结构。一方面,利用低频吸声周期结构设计层局部共振,实现低频声波吸收;另一方面,利用多层吸声结构的设计层振动和声学谐振相位补偿,实现中高频声波吸收。现已公开的吸声结构专利,主要以声波谐振理论为基础,实现中高频吸声降噪。本发明综合应用声波带隙理论和声波谐振理论,设计低频吸声周期结构设计层的低频声波带隙,实现低中高频宽带吸声。
-
公开(公告)号:CN10909312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117136.5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2F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均匀液滴逐一雾化法制备球形金属粉末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坩埚和收集仓,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粉末收集区的转盘为镶嵌式结构,选择导热性较差的材料转盘的基体部分,选择与液滴的润湿角小于90°的金属材料,镶嵌进主体部分作为转盘的雾化平面,雾化平面上设有同心圆凹槽,转盘内设有通气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方法,结合脉冲微孔喷射和离心雾化法,配合转盘结构并对转盘表面进行感应加热,从而使金属液突破了传统熔融金属的分裂模式,实现了只有当雾化介质为水溶液或有机溶液时才能实现的纤维状分裂方式,制备出满足要求的高熔点金属粉末,粒径可控,圆球度高、无卫星滴、流动铺展性良好,适宜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