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17295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54057.4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IPC: B01D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床静电强化过滤除尘装置,其包括壳体及自上而下依次设于壳体内的滤料颗粒层和布风装置,壳体上设有位于滤料颗粒层上方的含尘气进气口和含尘反吹气出气口、位于布风装置下方的干净气出气口和干净反吹气进气口,滤料颗粒层中竖直设有接地的金属集尘板,金属集尘板分隔滤料颗粒层为多个子滤料颗粒层,子滤料颗粒层中心位置上竖直插有与高压电源连接的金属电极棒,子滤料颗粒层置于由插设的金属电极棒和对应的金属集尘板所形成的电场中;金属集尘板的正上方竖直设有接地的金属荷电极板,金属电极棒的正上方竖直设有与高压电源连接的电晕放电极,使滤料颗粒层的正上方区域形成电晕荷电区;优点是过滤除尘效率高,清灰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3281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26016.4
申请日:2016-10-2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IPC: B01D1/16 , C02F1/12 , C02F1/16 , C02F1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41 , B01D1/16 , C02F1/12 , C02F1/16 , C02F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废液喷雾干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塔的进气口上连接有进气烟道,进气烟道的入口与锅炉的主烟道的上游或中游处连通以分流锅炉的主烟道内的热烟气,喷雾干燥塔的出气口上连接有出气烟道,出气烟道的出口与锅炉的主烟道的下游处连通以将热烟气送回锅炉的主烟道,喷雾干燥塔的顶部内设置有脱硫废液雾化器,脱硫废液雾化器的入口上连接有脱硫废液进液管;优点是可将从锅炉的主烟道分流的热烟气作为热源,使热源在喷雾干燥塔内与由脱硫废液雾化器雾化后的脱硫废液细雾进行热质交换,使得脱硫废液细雾快速干燥成细粉,彻底消灭了脱硫废液,且不会对锅炉的主烟道及除尘器产生结垢、腐蚀等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920540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154714.8
申请日:2014-04-1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排气后处理中SCR脱硝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及装置,其通过在柴油机上游排气总管或柴油机下游排气总管上串装空气加热器,且由风机向空气加热器送风,先由经空气加热器加热后形成的热空气吹扫和置换滞留于SCR反应器内的柴油机排气,再利用在混合器内由热空气与臭氧发生器产生的含臭氧气体混合而成的臭氧-空气混合气中的臭氧氧化清除沉积于催化剂孔道上的微粒实现催化剂原位再生,由于催化剂在SCR反应器内原位再生,因此再生时不需要将催化剂移出SCR反应器,再生后也不存在将再生后催化剂移进SCR反应器的过程,这对于微粒沉积堵塞速度快、需要频繁再生的柴油机SCR反应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适合于船舶SCR反应器的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953420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54308.1
申请日:2014-04-1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排气后处理中SCR催化剂沉积微粒的清除方法及装置,其利用混合器与燃烧器产生高温排气,并利用冷却器、氧化器和臭氧发生器产生含高价态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的低温排气,再混合高温排气和低温排气生成含高价态氮氧化物的再生气,最后以高价态氮氧化物低温氧化沉积于SCR催化剂上的柴油机微粒,由于催化剂上的沉积微粒在SCR反应器内原位清除,因此清除沉积微粒时不需要将催化剂移出SCR反应器,清除后也不存在将沉积微粒清除后的催化剂移进SCR反应器的过程,这对于微粒沉积堵塞速度快、需要频繁再生的柴油机SCR反应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适合于船舶SCR反应器的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536391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002788.0
申请日:2012-01-0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排气的净化装置,包括净气管、密闭的壳体和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的分隔板,分隔板的下方为排气室,分隔板的上方为净气室,分隔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过滤元件,排气室与柴油机的排气管相连通,净气管与净气室相连通,特点是排气室内或排气管上设置有粉体注入装置,壳体上设置有清灰装置;优点是利用外加粉体使过滤元件表面形成粉饼,并通过粉饼来捕集柴油机排气中的微粒,该粉饼改善了过滤元件的过滤特性,捕集效率高,同时它将粘性微粒与过滤元件的表面隔开,避免了微粒牢固黏结于过滤元件表面或嵌入其内部的情况,使微粒能在外加振动的作用下很容易随同粉饼一起脱落移离过滤元件表面,达到高效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48459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36563.0
申请日:2013-09-23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钢转炉炉气的除尘与余热回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用于收集炼钢转炉炉气的炉气收集活动烟罩,与炉气收集活动烟罩连通的汽化冷却烟道及与汽化冷却烟道的出口连通的第一炉气处理系统和第二炉气处理系统,第二炉气处理系统的入气端设置有燃尽室,该处理方法保证第一炉气处理系统只在吹炼中期开通,第二炉气处理系统在吹炼初期、吹炼后期和非吹炼期开通,优点是可保证第二炉气处理系统处于燃尽室后的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远低于可爆下限,第一炉气处理系统的一次烟气中的氧浓度低于2%,第一炉气处理系统和第二炉气处理系统均无爆炸隐患,并能高效回收煤气及炉气余热,且采用全干法除尘和冷却,不耗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019118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28054.7
申请日:2010-11-0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床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布风装置,特点是布风装置上铺设有颗粒层,颗粒层的颗粒粒径为0.25~1mm,颗粒层的厚度为20~75mm,颗粒层上铺设有粉体层,粉体层的粉体粒径为100~300目,粉体层的厚度为0.5~25mm;优点是由于颗粒层上铺设有粉体层,相当于在颗粒层的表面上加了一层粉体层滤膜,该粉体层滤膜不同于在过滤中形成的粉尘滤膜:首先,粉尘滤膜是在过滤中逐渐形成,清灰后消失,而粉体层滤膜在过滤时始终存在,清灰后不消失;其次,粉尘滤膜的特性取决于被过滤粉尘的特性,而粉体层滤膜的特性和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选择粉体和粉体层厚度来优化设计,因此,有了该粉体层滤膜,就可使颗粒层表面始终有一层表面滤膜,以粉滤尘,获得极高的过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13416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122265.3
申请日:2008-11-0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IPC: F01N3/023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排气净化装置,包括串装在柴油机排气管上的第一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和向第一滤芯供给臭氧的第一臭氧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达到臭氧氧化微粒所需温度的加热装置和与第一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相并联设置的柴油机排气旁通道,该柴油机排气旁通道与柴油机排气管之间形成上游并联接口和下游并联接口,并在柴油机排气旁通道上串装有第一阀门,而与该柴油机排气旁通道相并联的柴油机排气管上串装有第二阀门。当第一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需要再生时,只要借助于两阀门,就可使废气全部从柴油机排气旁通道中排空,因而本发明的微粒捕集和臭氧再生这两个过程是交替独立进行,互不干涉,从而使本发明具有臭氧利用充分,DPF再生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446837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710067109.7
申请日:2007-01-31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nventor: 杨国华
IPC: B01D4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床过滤除尘器,包括外壳体和沿高度方向设置在外壳体内的至少一层过滤装置,外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含尘气进口,外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粉尘出口,过滤装置设置有独立的气体换向装置,气体换向装置上连接有净气总管和反吹气总管,特点是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内壳体,内壳体上设置有通气口和通气管,内壳体内设置有颗粒层和布风板,通气口设置在颗粒层的上方,通气管设置在颗粒层的下方,通气管横向穿出外壳体与气体换向装置连接;优点是在过滤除尘时,内壳体被热气流包围,内壳体各部分热胀冷缩均匀,抗热变形性能好,使该除尘器能够用于高温及温度多变场合,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0375876C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610050767.0
申请日:2006-05-1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融脱落式制冰装置,其在原有的制冷回路、热脱冰回路和储冰槽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储冰槽内还放置有水,上述制冷回路中的蒸发器安装在该储冰槽内并浸没于水中,且蒸发器的各侧面交界处设置有防止两侧片冰连成一体的传热体。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后,管路相对简单,耗电量小,制冰速度快,且制得的片冰厚度均匀。同时又无噪音产生,且片冰完整不破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储冰率。再者,蒸发器所处位置较低,便于安装。另外由于蒸发器上增设有传热体,该传热体可以是电加热元件或流动在热流体通道内的制冷剂高压液、空气、热水、蒸汽或不冻液,利用它们的热量使蒸发器各侧面交界处的温度高于结冰温度,从而使各侧面的片冰不相连,而确保其易于脱落上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