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轮胎
    21.
    发明公开
    一种充气轮胎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0809950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70515.0

    申请日:2017-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体、胎圈以及三角胶,胎体围绕所述胎圈和三角胶从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内侧朝向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反包,所述三角胶从胎圈处沿轮胎径向向上延伸,所述三角胶中段具有厚度不变的胶段,该胶段下端点的高度a=(0.05~0.3)H,胶段上端点的高度b=(0.3~1.0)H,其中a

    一种提升耐久度的充气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809950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70536.2

    申请日:2017-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9/18 B60C1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升耐久度的充气轮胎,其胎体包括第一胎体帘布层和第二胎体帘布层,第一胎体帘布层围绕所述胎圈芯和三角胶从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内侧朝向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反包,第二胎体帘布层沿着所述胎圈芯和三角胶从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向下延伸正包,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的反包端点高度为(0.45~0.55)SH,第二胎体帘布层的正包端点位于胎趾位置的上下3mm内,其中SH为轮胎断面高度;第二胎体帘布层与子口护胶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径向延伸的补强胶片,所述补强胶片的下端点到胎趾的垂直高度为5‑11mm,补强胶片沿轮胎径向的宽度为42‑48mm。本发明通过双层帘布和带有复合补强胶片的子口结构,可以提升轮胎的耐久性能。

    超耐磨高承载节油环保VAN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4228473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10524695.3

    申请日:201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耐磨高承载节油环保VAN轮胎,包括轮胎行驶面,上述轮胎行驶面沿中心线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花纹块,上述轮胎行驶面两侧均设置有肩部分,上述花纹块与上述花纹块之间、上述花纹块与上述肩部分之间设置有沿轮胎行驶方向的主沟,上述花纹块由多个节距沿轮胎行驶方向叠加而成,上述肩部分由多个肩块沿轮胎行驶方向叠加而成,上述肩块与上述节距相互面对的侧面均设置有凸出部和凹入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提高湿地抓着性能以及低噪音性能的胎面花纹,极大地改善了轮胎对雨水的分散能力,使得轮胎刚性和湿地性能达到了平衡;均衡轮胎各区域的刚性分布、花纹块密度,利于轮胎整体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轮胎的操控性能。

    一种改善耐久性能的缺气保用胎

    公开(公告)号:CN109501530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811199067.7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耐久性能的缺气保用胎,包括胎面、内衬层和胎侧,所述胎面与内衬层之间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带束层和帘布层,所述帘布层与内衬层之间的胎侧处设有用于缺气保用的支撑胶,在轮胎断面高度SH从胎肩往胎趾方向的1/3处和2/3处在支撑胶上依次划分出上端支撑胶、中部支撑胶和下端支撑胶,所述支撑胶的上端点到同侧所述带束层靠近胎肩处端点的横向距离s1为5‑25mm,支撑胶的下端点到胎趾的垂直距离s2为10‑30mm,上端支撑胶的最大厚度T1、中部支撑胶的最大厚度T2和下端支撑胶的最大厚度T3,具有(T1=T3)<T2的关系。该改善耐久性能的缺气保用胎对支撑胶的尺寸大小进行改进,降低橡胶老化速度,提升了在缺气状态下缺气保用胎的耐久性能。

    一种乘用车轮胎气密层最薄成品对应半成品厚度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353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10720909.2

    申请日:2018-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轮胎气密层最薄成品对应半成品厚度的设计方法,轮胎对应半成品包括内衬层,该内衬层内设有气密层,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所需最薄轮胎成品的气密层厚度Tmin,获取轮胎成品的冠部胎体膨胀率Lc,根据上述气密层厚度和冠部胎体膨胀率,得到轮胎对应半成品的气密层厚度Tg:Tg=Tmin*Lc+Tj/2,其中,Tj为未充气状态下硫化胶囊凸起的高度。本发明根据气密性能要求,定义最薄气密层厚度,可以准确选择最合适的半成品气密层厚度及最优厚度内衬,避免选择偏厚内衬带来的损失,在设计之初就精确计算气密层最薄厚度,避免切割轮胎去确认实际厚度,节约了成本。

    一种轮胎胎面及橡胶制品表面着色的便捷手持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9178626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10732578.4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胎面及橡胶制品表面着色的便捷手持工具,包括着色瓶和导通于着色瓶一端用于密封的瓶盖,所述瓶盖内通过连接轴固定有用于上浆的锯齿着色轮,所述锯齿着色轮两侧固定有用于色浆隔离的垫片,所述瓶盖内腔开设有用于色浆回收的空腔,且空腔与着色瓶相导通,所述空腔与着色瓶导通处一侧固定有防止色浆倒流的防漏组件,且防漏组件位于瓶盖底端,设计合理新颖,便于手持和操作使用,手持着色工具的稳定性较高,可以有效的避免在使用时发生色浆渗漏,同时可以对流出的多余色浆进行回收,降低色浆的浪费,避免色浆流出过多而导致色浆在胎面扩散,进而增加对轮胎胎面或橡胶制品表面着色的效率及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一种提升耐久力性能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7415591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10319389.X

    申请日:2017-05-08

    Inventor: 余本祎 陈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耐久力性能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该胎体分为胎体层、胎肩部、胎侧部和胎圈部,所述胎体层绕胎圈芯由内向外包括一层反包层和一层正包层,所述胎圈芯和三角胶置于反包层内,所述子口护胶置于正包层的轮胎轴向外侧;所述反包层的轮胎轴向外侧与子口护胶的轮胎轴向内侧之间,沿着该反包层从轮胎截面高度的30%~34%位置到轮胎截面高度的4%~7%位置设置一层胎侧粘合性补强胶条,所述带束层的侧边设置有用于防止带束层之间蠕动的边胶。本发明在配方和花纹维持不做改变,保证优异的承载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带束层边胶、正包结构以及胎侧粘合性补强胶条结构,同时限定各部件的尺寸和相对位置来提升轮胎的耐久力性能。

    一种乘用车轮胎气密层最薄成品对应半成品厚度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353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20909.2

    申请日:2018-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轮胎气密层最薄成品对应半成品厚度的设计方法,轮胎对应半成品包括内衬层,该内衬层内设有气密层,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所需最薄轮胎成品的气密层厚度Tmin,获取轮胎成品的冠部胎体膨胀率Lc,根据上述气密层厚度和冠部胎体膨胀率,得到轮胎对应半成品的气密层厚度Tg:Tg=Tmin*Lc+Tj/2,其中,Tj为未充气状态下硫化胶囊凸起的高度。本发明根据气密性能要求,定义最薄气密层厚度,可以准确选择最合适的半成品气密层厚度及最优厚度内衬,避免选择偏厚内衬带来的损失,在设计之初就精确计算气密层最薄厚度,避免切割轮胎去确认实际厚度,节约了成本。

    一种具有肩部补强胶片的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809950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70405.4

    申请日:2017-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肩部补强胶片的轮胎,包括内衬层、胎体和胎肩部,两侧胎肩部的内衬层与胎体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肩部补强胶片,该肩部补强胶片靠近胎面的一端与胎面中心的距离为肩部补强胶片在轮胎子午线方向上的宽度为80±20mm。本发明有选择性的加厚轮胎不同区域的增厚需求,能够针对性的加厚肩部区域的内衬厚度,提升轮胎的气密性能,利于修补打磨,降低因打磨造成的露线风险,能提升内衬与胎体之间的粘合度,使之结合的更好,可提升肩部区域的强度;肩部胶片的方案还能够节省内衬的生产成本。

    一种具有双三角胶的充气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8081878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70511.2

    申请日:2017-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三角胶的充气轮胎,包括胎体、胎圈、第一三角胶以及胎侧耐磨胶,胎体围绕所述胎圈和第一三角胶从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内侧朝向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反包,所述第一三角胶和胎侧耐磨胶从胎圈处沿轮胎径向向上延伸,所述胎体的胎体反包部一侧与胎侧耐磨胶之间设置有第二三角胶,该第二三角胶上端点的高度L1=(0.3~0.8)SDH,该第二三角胶下端点到胎趾的垂直高度为0-20mm,其中SDH为胎侧最宽处到胎趾的垂直高度。本发明通过增加第二三角胶以及补强胶片作为缓冲区域,减小不同部件的应力应变差异,从而减小各种材料间分离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