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3389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880054830.9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环天线,其能够明确地设定通信区域的边界且建立平衡良好的通信区域。双环天线(100)具备第一环形天线(11)和第二环形天线(21),第一环形天线(11)和第二环形天线(21)形成于x-y平面,第一环形天线(11)的中心和第二环形天线(21)的中心配置在x轴上距双环天线(100)的中心即原点相同距离处,分别流过第一环形天线(11)和第二环形天线(21)的电流的相位差是130度到230度的范围内的任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53729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80026171.8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形天线和环形天线的设计方法,即使在无法将与主环路(1)连接的电容(C1)以及与放大用环路(2)连接的电容(C2)的至少任意一个设定为最佳值的情况下,通过根据在表示电容(C1、C2)的值与电流(I2)的大小的关系的图中穿过电容(C1、C2)的最佳点(C1opt、C2opt)并沿着连接电流(I2)的大小相等的点的等高线的脊的最优C2曲线、最优C1曲线或最优C1直线,设定电容(C1、C2),也能够充分地增大流过放大用环路的电流(I2)的电流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0338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880054830.9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环天线,其能够明确地设定通信区域的边界且建立平衡良好的通信区域。双环天线(100)具备第一环形天线(11)和第二环形天线(21),第一环形天线(11)和第二环形天线(21)形成于x-y平面,第一环形天线(11)的中心和第二环形天线(21)的中心配置在x轴上距双环天线(100)的中心即原点相同距离处,分别流过第一环形天线(11)和第二环形天线(21)的电流的相位差是130度到230度的范围内的任意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76B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680015874.1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有助于使用了磁场的无线系统的区域扩大的环路天线。该环路天线具备作为连接到信号源(5)或者接收电路的开放环路的主环路(1)和作为具有与所述主环路(1)相同形状的闭合环路的放大用环路(2),所述主环路(1)与所述放大用环路(2)被配置在由绝缘体形成的平面基板的同一面,对所述主环路(1)连接第1电容,对所述放大用环路连接第2电容。
-
-
公开(公告)号:CN1311644C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310114204.X
申请日:2003-10-31
Applicant: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5/02 , H04B1/3827 , H04B5/0012 , H04B13/005
Abstract: 一种根据将被发射的数据在电场传播媒体中感应电场并通过使用感应电场至少实现数据发射的收发信机,包括:一个发射单元,被配置用来通过产生具有规定频率的交流信号来调制将被发射的数据,并且发射通过调制将被发射的数据获得的调制信号;一发射电极,被配置用来根据在电场传播媒体中要被发射的数据感应电场;一个谐振产生单元,被配置来与该发射单元和发射电极串联连接,且用来与在发射单元的接地与大地接地之间出现的寄生电容和在电场传播媒体与大地接地之间出现的寄生电容引起串联谐振;和一个控制单元,被配置用来输出用于控制所述谐振产生单元特性的一个控制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701544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480000884.5
申请日:2004-06-29
Applicant: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3/005 , G06F1/163 , G06F3/041
Abstract: 当人用手(100)拿收发机(3a)时,就会拿绝缘壳(33)的外壁面底部和外壁面侧部。因此,收发机被构造成使得不仅绝缘壳(33)的外壁面底部、而且直到外壁面侧部,都被收发电极(105)及绝缘膜(107)覆盖。第1地电极(131)、第2地电极(161)以及第3地电极(163)被安装在绝缘壳(33)的内壁面的上部的、远离收发电极(105)的位置上。在绝缘壳(33)和收发机主体(30)之间设置绝缘性发泡部件(7a),在收发机主体(30)和电池(6)之间设置绝缘性发泡部件(7b)。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