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光源散热器用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2413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648922.3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LED光源散热器用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LED光源散热器用铝合金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铝80~100份;铈0.1~0.5份;铜0.01~0.1份;镁0.1~1份;钛酸铋或改性钛酸铋20~30份。由于本发明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较高的导热率,因此,将其应用于制备超长距离探照用小锥角LED光源散热器,可以提高超长距离探照用小锥角LED光源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以及减少超长距离探照用小锥角LED光源散热器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使用会发生变形的情况。

    一种高导热航空铝合金及其在制备超大面积LED光源散热器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0241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650229.X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航空铝合金及其在制备超大面积LED光源散热器中的应用。所述的高导热航空铝合金其制备原料包含铝、硅、铁、铜、镁、锰、镍、锡以及钛酸铋或改性钛酸铋。所述的改性钛酸铋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钛酸铋、氧化镧以及五氧化二铌混合后进行球磨,得球磨粉体1;将球磨粉体1预烧得预烧混合物;将预烧混合物进行球磨,得球磨粉体2;所得的球磨粉体2即所述的改性钛酸铋。由于所述的高导热航空铝合金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较高的导热率,因此,将其应用于制备超大面积LED光源散热器,可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以及减少散热器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发生变形的情况。

    一种形貌可控的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05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498607.9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形貌可控的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将硝酸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乙二醇中,然后加入聚乙二醇;反应结束后即得纳米银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制备得到形貌可控的纳米银粉;成功克服了以硝酸银为原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纳米银,无法制备形貌可控的纳米银的技术缺陷。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快速制备得到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粒径均匀的纳米银粉。

    一种电沉积Ni-P-SiC复合镀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6063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87796.3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沉积Ni-P-SiC复合镀层的方法,包括在金属基体上电镀Ni-P-SiC复合镀层,其中所述电镀的工艺条件为:电镀液的pH为3-5,脉冲电源的频率为200-2000Hz,占空比0.2-0.9。本发明中脉冲电镀得到的镀层孔隙率低、光亮、均匀、致密、抗腐蚀性好、结合力强。脉冲电镀得到的镀层质量较好,因此在相同的镀层性能前提下镀层厚度可减薄30%~50%,从而节约了原材料。

    一种自愈合凝胶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9005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03575.7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愈合凝胶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聚苯胺/碳纳米管(PANI/CNT)粉末分散在植酸溶液中得到PANI/CNT悬浮液,然后将聚乙烯醇和甘油与所得PANI/CNT悬浮液加热混合均匀后进行热压,然后进行冷冻成胶,脱模得到PANI/CNT凝胶,即自愈合凝胶导电材料。所得由自愈合凝胶导电材料制得的自愈合凝胶态超级电容器中电解质既是凝胶态电解质又是分离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成分相似,并且层与层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能减少层与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此外,该电容器还可在遭受断裂损伤时,进行自我修复。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产品绿色环保,适合工业生产。

    一种Ti-Fe微粉包覆下的多通道陶瓷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4926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06086.3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Ti‑Fe微粉包覆下的多通道陶瓷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机械合金化(MA)的方法获得Fe‑Ti合金深共晶点附近得合金粉体,合金粉体的熔化温度可达1085℃,通过无压烧结的方法将合金粉体与ZTA陶瓷颗粒在1250~1550℃保温,促使熔融液态Ti对ZTA表面进行活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ZTA与表面活化作用,陶瓷与粘结剂间形成了Ti‑O过渡层使得预制体的压溃强度,提高陶瓷表面与钢铁溶液的润湿性,预制体的压溃强度可达5MPa。

    一种非晶态镁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0003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630722.6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态镁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感应熔炼方法制备得到镁基合金铸锭,再经过脉冲超快频率激光对置于有机液相中的合金铸锭进行快速加热,并快速冷淬,可获得尺寸约2nm至500nm的非晶态镁基纳米颗粒。本发明制备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加热和冷却速度高,工艺过程简单,适用于制备二元及多元镁基非晶颗粒的制备。本发明所制备的非晶态镁基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储氢性能,在50‑120℃即能实现可逆储氢,在固定式、移动式储氢系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一种塑性变形处理提高Cu基块体合金电催化CO2还原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518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91377.4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性变形处理提高Cu基块体合金电催化CO2还原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Cu基块体合金进行高压扭转处理1~100圈,其中高压扭转处理的接触压力为0.1~50GPa,扭转转速为0.1~100rpm。所述Cu基块体合金组成为:CumZnn,50≤m≤100,0≤n≤50,且m+n=100。本发明将Cu基块体合金圆片在室温下进行高压扭转处理,从而使Cu块体合金圆片由剧烈塑性变形诱导晶粒细化,产生可调控的晶界、位错等具有影响CO2还原性能的晶体缺陷,可有效提高块体材料中CO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且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时间短,能耗和成本低,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