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8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75175.X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0M125/26 , C10M169/04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可溶性含镁化合物、含硅化合物加入预定pH值的水中,混合均匀后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得到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纳米粉体;将羟基硅酸镁纳米粉体、钼酸钠、硫脲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再次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该发明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得到的由二硫化钼包覆层和棒状羟基硅酸镁内核构成的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显著降低摩擦因数、减小磨损,并可对已磨损表面实现20~50%的修复,从而大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48144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71903.5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22C38/3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36 , C22C37/10 , C22C37/06 , C23C12/02 , B22D27/18 , C22C33/06 , C21D1/18 , B22C9/02 , B22C1/00 , B24C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磨抛丸机叶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磨抛丸机叶片及其制备方法。高耐磨抛丸机叶片包括铸铁层与表面耐磨层,铸铁层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1~2%C、0.5~1%Si、0.5~1%Mn、7~12%Cr、0.2~0.5%B、余量为Fe;表面耐磨层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3.5~4.5%C、0.5~1%Si、0.5~1%Mn、6~22%Cr、0.2~0.5%B、余量为Fe。本发明抛丸机叶片为了节约成本,采用表面渗碳和铬处理,采用铸型壳体浇注系统浇注成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高耐磨抛丸机叶片具有高强度、冲击韧性等特点,可显著提高耐磨部件的使用寿命,使得抛丸机叶片服役周期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9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573450.X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磨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高韧耐磨高铬铸铁及其制备方法。该铸铁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wt%):2.5~3.5%C,0.5~1.0%Si,15~18%Cr,0.4~0.6%B,0.3~0.5%Nb,0.3~0.5%Ti,0.6~1%K/Na,0.3~0.5%Re,余量为Fe。本发明通过添加有效的合金元素和变质处理可以细化高铬铸铁基体组织,改善相应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使高铬铸铁的强度和韧性改善,可提高高铬铸铁的耐磨性。本发明所述铸铁宏观硬度可达到63~66HRC,冲击韧性可达到13.5~17.5J/cm2。
-
公开(公告)号:CN1126629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27444.5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34 , C22C38/38 , B02C13/28 , C21D1/20 , C21D1/28 , C21D6/00 , C21D9/00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耐磨铸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磨损硬化能力贝氏体耐磨铸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强磨损硬化能力贝氏体耐磨铸钢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含量为,C:0.45%‑0.60%、Si:2.0‑3.0%、Mn:1.5‑2.5%、Cr:0.8‑1.2%、Mo:0.4‑0.8%、Cu:0.4‑0.7%、RE:0.03‑0.06%、P≤0.040%、S≤0.04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强磨损硬化能力贝氏体耐磨铸钢在中、高应力下具备极强的耐磨损能力,本发明强磨损硬化能力贝氏体耐磨铸钢在大型破碎机锤头等大冲击磨料磨损工况的耐磨损件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62641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30764.6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韧高耐磨含硼白口铸铁,属于抗磨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铸铁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0.35%~0.4%C,1.9%~2.2%B,5.0%~5.5%Cr,0.7%~1.0%Mn,3.0%~5.0%Mo,0.5%~1.0%V,0.8%~1.01%Si,S
-
公开(公告)号:CN11111852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0056919.8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31 , C25B11/054 , C25B11/061 , C25B11/091 , C22C45/02 , C22C33/00 , B82Y30/00 , B82Y40/00 , B22D11/06 , C23F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合金化处理提高Fe基非晶合金电解水析氢催化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Fe基非晶合金浸泡在浓度为0.5~10mol/L的强碱溶液中去合金化处理1~600min。所述Fe基非晶合金的组成为:FemSinBp,40≤m≤81,2≤n≤30,5≤p≤30且m+n+p=100。本发明在碱液下进行去合金化处理,由于零价态铁在碱液中被腐蚀后选择性脱合金,导致脱合金区域体积发生收缩,从而使非晶合金圆片表面产生纳米多孔结构和具有HER催化能力的Fe(OH)3/FeOOH纳米晶;多界面反应与Fe(OH)3/FeOOH纳米晶显著提升的Fe基非晶合金HER催化活性,降低析氢反应的过电位。
-
公开(公告)号:CN10902060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06084.4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8/0006 , B22D19/0081 ,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303 , C04B38/0645 , C04B2235/3244 , C04B2235/404 , C04B2235/4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Cu‑Ti合金微粉包覆下多孔ZTA陶瓷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通过将合金化处理Cu‑Ti混合粉体,然后与ZTA颗粒混合,通过水玻璃和造孔剂的添加,在CO2的气氛下快速固化,预制体的压溃强度可达2MPa,能够有效抵挡金属液的冲型作用,Cu‑Ti粉体可利用与金属液接触过程产生获得的高温,实现对ZTA陶瓷表面的活化处理,改善陶瓷表面与金属液的反应特性,极大的提高了金属液与陶瓷间的冶金结合效率,因此可很好的应用在钢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
-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3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92186.3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碳/二硫化钼复合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一定比例的葡萄糖、硫脲和钼酸钠粉末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将磨抛超声后的氧化物陶瓷涂层置于的溶液中,进行真空浸渍处理;将陶瓷涂层与溶液一起置于反应釜中,在180~320℃保温6~48小时;即获得孔内含有碳/二硫化钼复合润滑剂的热喷涂陶瓷涂层。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热喷涂陶瓷涂层在有效提升涂层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赋予了涂层优异的摩擦学性能。该发明采用一步法合成双组份润滑剂,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得到的复合涂层具有低摩擦因数、高抗磨损能力,并有效延长金属基材的服役寿命、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48142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73470.7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磨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磨高铬白口铸铁及其制备方法。该铸铁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wt%),包括:2~3C,0.5~1Si,0.5~1Mn,12~15Cr,0.3~0.5B,0.2~0.5Ni,0.2~0.4Ti,余量为Fe。本发明的高耐磨含硼高铬白口铸铁经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成形,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生成的马氏体呈现针片状,具有高硬度(63~65HRC)、高韧性(13.5~15.5J/cm2)和高耐磨性(较Cr15高铬铸铁提高35~45%),且残余应力较低(‑180~‑220MPa)。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