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8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75175.X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0M125/26 , C10M169/04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可溶性含镁化合物、含硅化合物加入预定pH值的水中,混合均匀后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得到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纳米粉体;将羟基硅酸镁纳米粉体、钼酸钠、硫脲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再次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该发明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得到的由二硫化钼包覆层和棒状羟基硅酸镁内核构成的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显著降低摩擦因数、减小磨损,并可对已磨损表面实现20~50%的修复,从而大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8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775175.X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0M125/26 , C10M169/04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可溶性含镁化合物、含硅化合物加入预定pH值的水中,混合均匀后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得到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纳米粉体;将羟基硅酸镁纳米粉体、钼酸钠、硫脲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再次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该发明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得到的由二硫化钼包覆层和棒状羟基硅酸镁内核构成的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显著降低摩擦因数、减小磨损,并可对已磨损表面实现20~50%的修复,从而大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45359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54239.1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金属表面自润滑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3D打印技术在金属基材表面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涂层;将聚四氟乙烯粉末铺展在涂层表面;再通过热压工艺,将铺展好的聚四氟乙烯粉末压入金属涂层的多孔结构内,冷却后后即获得在多种环境下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的自润滑复合涂层。本发明集合了表面织构与表面涂层两种技术的优点,实现了在大气、去离子水、海水、酸性腐蚀介质等多种环境下的有效润滑。本发明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得到的复合涂层具有低摩擦因数、高抗磨损能力,并有效延长金属基材的服役寿命、节省能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