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9529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009637.1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彻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及其金属环的制造方法,一面将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环的突起部的突出高度抑制成最小限度,一面提高对于断裂的耐久性。在多层的金属环中的至少一个金属环的内周面上形成内周突起部,并且在最外层的金属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周突起部,因此可通过内周突起部及外周突起部来阻止从金属环的表面进行伸展的龟裂。而且,由于使不抵接在其他构件上的最外层的金属环的外周突起部的突出高度比抵接在其他构件上的内周突起部的突出高度小,因此即便突出高度大的内周突起部因与其他构件的抵接而磨耗,也可以使此内周突起部残存来阻止龟裂的伸展,不仅如此,还可减小不产生磨耗的外周突起部的突出高度来提高金属环的外周面的平坦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08049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081395.2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1D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8/26 , B21D28/16 , B21D53/14 , F16G5/16 , B21D3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旨在利用模具来压制制造后表面具备凹部的金属元件时,使金属元件的板厚均匀化,并且降低压制负载。金属元件原材料(23’)的倾斜面对应部(30’)与模具(47、49)的倾斜面成形部(47b、47c)是彼此平行且无间隙地抵接。因此不仅能够将使金属元件(23)成形所需的压制负载抑制为最小限度而提高模具(47、49)的耐久性,而且由于在金属元件(23)的耳部(26)及主体部(24)这两者的后表面通过借助模具(47、49)的压制加工而形成有凹部(24a、26a),因此通过调整两凹部(24a、26a)的大小来改变模具(47、49)径向内外的压制负载的分配,能够防止模具的倾斜而减少金属元件(23)径向内外的板厚差。
-
公开(公告)号:CN10755939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461430.7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66272 , F16H55/56 , F16H61/66259
Abstract: 本发明解决因对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可动侧带轮半体的移动端进行限制的限位块而产生的摩擦系数下降、传递效率下降、带轮或金属部件的磨损量增加等问题。金属带(15)卷挂于驱动带轮(13)及从动带轮(14)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在LOW变速比下,驱动带轮(13)的可动侧带轮半体(17)不会沿着轴方向受到限制,从动带轮(14)的可动侧带轮半体(23)抵接于关闭限位块(30)而使关闭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在OD变速比下,驱动带轮(13)的可动侧带轮半体(17)不会沿着轴方向受到限制,从动带轮(14)的可动侧带轮半体(23)抵接于打开限位块(31)而使打开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0436863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380104637.5
申请日:2003-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一种卷绕在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来进行驱动力传递的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包括:层叠了多枚无端头状金属环的金属环集合体(31);和形成有对嵌合金属环集合体(31)用的环缝(35)实施了凸面加工的鞍形面(44)的多个金属元件(32)。通过使所述凸面加工的顶点(p)的位置比鞍形面(44)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s)向宽度方向外侧偏移,而使金属环集合体(31)的宽度方向外端与带轮V面(45)抵接。另外对应于施加在金属环集合体(31)上的负荷,来设定金属元件(32)鞍形面(44)的凸面加工的曲率半径(Rs)与自由状态下的金属环集合体(31)的凸面加工的曲率半径(Rr)的比。由此,可以防止因金属环集合体的宽度方向内端与金属元件的颈部接触所导致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821613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04259.9
申请日:2006-0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抑制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环的侧面磨损以达到延长其寿命。在由复数个(#1到#12共12个)无缝金属环层叠而成的金属环集合体支撑多个金属部件形成的,套在滑轮上传送驱动力的金属带中,因为将相邻的金属环之间的间距的范围设为,最内层(#1)到中间层(#5)为正值到负值的范围,中间层(#5)到最外层(#12)仅为正值,在润滑容易不充分的中间层(#6)到最外层(#12)的金属环之间的间隙时常为正值而使滑动面的润滑状态保持良好,实现举动的稳定化,防止金属环的侧面与金属部件的颈状部的金属接触面产生动态接触,而且由于使最内层的金属环维持低的张力,达到抑制摩擦而延长其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828576B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010185893.7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彻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728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1060758.4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彻
IPC: F16H9/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可将带轮的轴向推力抑制为最小限度,并可实施变速。在第1工序,根据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中的滑动侧带轮的切线方向摩擦系数及卷绕直径,推断非滑动侧带轮的切线方向摩擦系数。在第2工序,根据滑动侧带轮的切线方向摩擦系数及卷绕直径,算出通过金属带所传递的扭矩。在第3工序中,根据扭矩及非滑动侧带轮的卷绕直径,算出该非滑动侧带轮的所需轴向推力。在第4工序中,使非滑动侧带轮的比率保持轴向推力朝向所需轴向推力减少而变更变速比。因此无须进行使滑动侧带轮的轴向推力增加而进行变速的以往控制,只要使非滑动侧带轮的轴向推力减少便可进行变速,从而可提高带轮或金属带的耐久性及降低液压泵的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0938658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0750010.5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带轮V面上的裂缝伸展而提高带轮的耐久性的无级变速器用带轮及此带轮的制造方法。供金属片抵接的带轮的V面具备:从带轮的旋转轴线侧朝径向外侧及周向其中一侧以涡旋状延伸的多个第一槽、朝径向外侧及周向另一侧以涡旋状延伸的多个第二槽、及由这些槽包围的多个菱形状的突出部。突出部的平均周向宽度在V面的径向内侧位置小于径向外侧位置,因此在对金属片的接触面压或滑动量大因而容易产生裂缝的V面的径向内侧位置,突出部的平均周向宽度变小。结果,突出部中产生的裂缝被第一槽或第二槽阻止而不会超出径向上短的突出部的宽度,裂缝的进一步伸展受到阻止而带轮的V面的耐久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72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060758.4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彻
IPC: F16H9/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可将带轮的轴向推力抑制为最小限度,并可实施变速。在第1工序,根据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中的滑动侧带轮的切线方向摩擦系数及卷绕直径,推断非滑动侧带轮的切线方向摩擦系数。在第2工序,根据滑动侧带轮的切线方向摩擦系数及卷绕直径,算出通过金属带所传递的扭矩。在第3工序中,根据扭矩及非滑动侧带轮的卷绕直径,算出该非滑动侧带轮的所需轴向推力。在第4工序中,使非滑动侧带轮的比率保持轴向推力朝向所需轴向推力减少而变更变速比。因此无须进行使滑动侧带轮的轴向推力增加而进行变速的以往控制,只要使非滑动侧带轮的轴向推力减少便可进行变速,从而可提高带轮或金属带的耐久性及降低液压泵的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00473865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510116442.3
申请日:2005-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 Y10T29/49771 , Y10T29/49776 , Y10T29/49863
Abstract: 通过适当设定金属带用金属环的自由状态半径从而最大限地增加其寿命的金属带用金属环。对与金属零件鞍形面接触而受到接触负载的最内层金属环进行氮化处理而施予的压缩残余应力、与以最小缠绕半径量纲为1的金属环的自由状态半径的关系,设定在斜线区域。斜线区域的边界S1、S2,根据作用于金属环内周面的压缩残余应力、由于弯曲产生的压缩应力及接触应力的相加值不超过金属环的弹性变形界限这样的条件决定。边界S5、S6,根据金属环的最大压缩应力不过大这样的条件决定。边界S4,根据确保金属环表面的耐磨损性而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