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35851C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10118687.X
申请日:2005-11-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 , F25B9/06 , F25B13/00 , F25B25/005 , F25B2309/061 , F25B2313/02742 , F25B2313/0294 , F25B2339/047 , F25B2400/141 , F25B2500/26 , F25B2600/112 , F25B2600/13 , F25B2600/23 , F25B2600/2501 , F25B2700/19 , F25B2700/2104 , F25B2700/21152 , F25B2700/21161 , F25B2700/21172 , Y02B30/743 , Y02B30/7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制冷循环装置。上述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装置(2)、利用侧热交换器(3)、执行动力回收的膨胀装置(5)、热源侧热交换器(6)、将热源流体输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6)的热源流体输送装置(9),其控制方法是,在从压缩装置(2)启动的时刻开始的规定时间期间使热源流体输送装置(9)的转速小于目标转速,或使热源流体输送装置(9)停止。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压缩装置(2)启动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在膨胀装置(5)的前后端产生压差,不会造成膨胀装置(5)运转的不稳定,从而可以防止振动以及噪音,并使制冷循环装置迅速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308642C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310120262.3
申请日:2003-12-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除了构成双层管的内管和外管之外,不追加内叶片等促进传热的材料、价格更低的高性能的双层管式热交换器,其中,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层管式热交换器,将使外管从外侧向内侧凹下、前端朝向内管变细的近似圆锥状、近似圆锥台状、近似球面状、或近似圆柱、近似椭圆柱状等多个突起部,象是卷绕在内管上一样,配置成锯齿状或螺旋状。由此,仅在外管上实施简易的冲压等加工,就能增加在内管和外管之间流动的流体的湍流化程度,促进从在内管内流动的流体向在内外管之间流动的流体传热。
-
公开(公告)号:CN1854647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610077016.8
申请日:2006-04-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5B4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6 , F25B9/008 , F25B40/00 , F25B2309/061 , F25B2500/01 , F28D7/004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并且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减小由润滑油向内部热交换器的附着而产生的影响并且提高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1)、散热器(12)、膨胀阀(13)以及蒸发器(14),并设置有内部热交换器(30),该内部热交换器(30)在从散热器(12)流出的高压致冷剂和从蒸发器(14)流出的低压致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同时,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11)内的润滑油,内部热交换器(30)由处于超临界区域的高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一传热管(31)、和低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二传热管(32)构成,将第一传热管(31)配置在第二传热管(32)内。
-
公开(公告)号:CN1746593A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200510098129.1
申请日:2005-09-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62 , F25B9/008 , F25B40/00 , F25B2309/061 , F25B2339/047 , F25B2400/13 , F25B2600/21 , F25B2700/2106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 F25B2700/211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冷循环装置,其具有内部热交换器、而不具有接受器和蓄能器这样的致冷剂量调节装置,该装置可克服减压器在开度调整中的控制性方面的问题,并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可靠性的提高,同时改善COP。该致冷循环装置,使用可在高压侧成为超临界状态的致冷剂作为致冷剂,至少具有压缩机(21)、散热器(22)、内部热交换器(27)、减压器(23)、蒸发器(25),而不具有致冷剂量调节装置,包括:输出温度检测装置(30),用来检测从压缩机(21)到散热器(22)的致冷剂温度;和第一减压器用操作器(31),根据输出温度检测装置(30)的输出值来操作减压器(23)的开度。
-
公开(公告)号:CN1506646A
公开(公告)日:2004-06-23
申请号:CN200310120266.1
申请日:2003-12-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8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4 , F25B2309/061 , F25B2339/047 , F28D7/0016 , F28F1/36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通过使在圆管的外周上配置另一个圆管而构成的热交换器的热接触成为可靠的热接触,既可实现热交换器的高性能化和又可实现低成本化。其中,在由外周上具有散热片的带散热片管和圆管构成的、在流动于带散热片管的内部的第一流体和流动于圆管内部的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中,把圆管螺旋状地卷绕在带散热片管的外周上,折曲散热片并固定圆管。
-
公开(公告)号:CN2921762Y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20114981.3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8D7/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3条或3条以上的将至少两种流体分开的导热管,其中所述导热管横截面为圆形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所述导热管中的1条与其它至少2条紧靠,并且相邻的2条导热管间具有接触面。所述导热管的横截面形状彼此相同。并且,所述导热管相互盘绕呈螺旋状。此外,所述导热管彼此紧靠而形成的导热管束的横截面外周呈基本圆形。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构造简单,制造容易,有效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809499Y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520109921.8
申请日:2005-06-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4H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式热水器,至少包括热源机,所述的热源机包括压缩机、膨胀阀、包括冷媒管和水管的水热交换器、分隔板、蒸发器以及送风设备,其中所述的蒸发器和送风设备形成送风流路,压缩机和膨胀阀构成压缩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室和所述的送风流路之间,和分隔板一起将所述压缩机室和所述送风流路分隔开。本实用新型的热泵式热水器,能够有效地提高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制热效率,节约能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