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5267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37178.X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蓄电池(1),其具有电槽(2)、盖体(3)、极板群(4)和端极柱(5)、电极端子(6)和导线连接部(7),上述电极端子(6)为平板状或长条状的铅或铅合金块,上述导线连接部(7)包括带有内螺纹孔(11)的底座(10)和一端部被插入到上述底座(10)的上述内螺纹孔(11)中而与上述底座(10)进行螺纹连接的导线(12),上述电极端子(6)的第一个端部与上述端极柱(5)的顶端焊接为一体,上述电极端子(6)的第二个端部以被上述导线连接部(7)的上述底座(10)贯穿通过的方式与上述底座(10)焊接或铸造为一体,其中,按照上述形态由上述端极柱(5)、上述电极端子(6)和上述导线连接部(7)依次连接而形成的端子组件被配置在由上述盖体(3)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围挡结构体(8)围成的空间内,在上述空间内填充有对上述端子组件进行密封和固定的树脂层(9)。

    铅蓄电池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5264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37540.3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蓄电池(1),其具有电槽(2)和用于对该电槽(2)进行封口的盖体(3),在上述电槽(2)内具有由间隔壁(5)隔开的多个单体电池室(6),上述单体电池室(6)内具有极板群(7)以及电解液,上述极板群(7)以浸渍于上述电解液的状态收纳在上述单体电池室(6)中,上述极板群(7)是由多片正极板和多片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排列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的集电体均是由切拉法制成的拉网格栅,在上述盖体(3)的两个短边的侧面上分别基本上水平地设置有把手(4)。本发明的铅蓄电池通过在盖体的特定部位设置把手并使用切拉法拉网格栅型正负极板,由此能够使得把手和电池不易破损并能够负重、搬运方便、使用寿命长。

    铅蓄电池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18201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62517.8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蓄电池,其具有多个单元电池,所述单元电池具有极板群、电解液以及单元电池室,所述极板群和所述电解液收纳在所述单元电池室中,所述极板群是由多片正极板和多片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排列而成,所述隔板为AGM隔板,在所述极板群和所述电解液收纳在所述单元电池室中的状态下的所述隔板的密度为117~129g/dm3的范围,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中的至少一个极板具有下述结构:所述极板的集电体是由切拉法制成的拉网格栅,所述极板由两个具有凸起的凸起状端部和介于这两个端部之间的平坦中间部分组成,所述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本发明的铅蓄电池能够同时实现良好的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放电容量和高率放电容量。

    铅蓄电池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18178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62277.1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铅蓄电池,其具有电槽、中盖(5)、极板群和端极柱(4),所述端极柱(4)插入到以贯穿的方式预先埋入所述中盖(5)中的管形铅套(6)中并且所述端极柱(4)和所述管形铅套(6)焊接成一体,所述中盖(5)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端极柱(4)的上端面和所述铅套(6)的上端面对齐成一个平面,所述端极柱(4)与电极端子(7)焊接成一体,在所述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以覆盖在所述铅套(6)与所述中盖(5)之间的界面处存在的缝隙(8)的方式形成有树脂层(9),所述树脂层(9)在所述平面上的厚度为1.0~3.0mm。上述铅蓄电池能够有效避免在上述缝隙(8)处出现爬酸的现象,使得防漏液性良好,而且耐振动性和容量特性优良。

    铅蓄电池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91272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369447.7

    申请日:2012-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6 Y02T10/7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蓄电池,其具有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具有极板组、电解液以及单体电池室,所述极板组以浸渍于电解液的状态收纳在所述单体电池室中,所述极板组是由多片正极板和多片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排列而成,其中,所述隔板由多个玻璃纤维层构成,在所述极板组中相邻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间距为0.8~1.2mm,所述电解液是以硫酸为主要成分且比重为1.32~1.36g/cm3,其中所述多个玻璃纤维层由在内层玻璃纤维层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层叠外层玻璃纤维层而成,其中所述内层玻璃纤维层是由平均纤维直径为4.3~4.9μm的粗玻璃纤维构成的且平均孔径为11.0~14.0μm,所述外层玻璃纤维层是由平均纤维直径为3.6~4.2μm的细玻璃纤维构成的且平均孔径为7.0~10.0μm。

    控制阀式铅蓄电池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74708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10166741.7

    申请日:2007-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6 Y02P70/54 Y02T10/7016

    Abstract: 本发明的控制阀式铅蓄电池系具有由正极板和负极板交互层叠构成的极板群、且在其间设置有隔膜,上述正极板及负极板含有用于保持活性物质的多个网孔的格栅体,至少负极板的格栅体由网状金属格栅构成,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距离在1.20mm或以上,且负极板的保持于网状金属格栅的网孔的活性物质的反应利用率在25.0%~32.0%的范围内。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4763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03816523.6

    申请日:2003-06-12

    Abstract: 本发明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其具备极板群以及浸渍并保持在所述极板群中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极板群包括:含有由含Sn的铅合金构成的正极集电体与保持在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板、含有由铅合金构成的负极集电体与保持在所述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板、和隔板,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Sn含量是1.1~3.0质量%,并且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每单位质量的微孔体积是0.115~0.150cm3/g。通过采用上述的构成,可以得到负极板具有稳定的氧吸收能力、正极板的集电体的腐蚀受到抑制、且具有可靠的长寿命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铅蓄电池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66232U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20615491.1

    申请日:201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铅蓄电池,其具有电槽、中盖(5)、极板群和端极柱(4),所述端极柱(4)插入到以贯穿的方式预先埋入所述中盖(5)中的管形铅套(6)中并且所述端极柱(4)和所述管形铅套(6)焊接成一体,所述中盖(5)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端极柱(4)的上端面和所述铅套(6)的上端面对齐成一个平面,所述端极柱(4)与电极端子(7)焊接成一体,在所述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以覆盖在所述铅套(6)与所述中盖(5)之间的界面处存在的缝隙(8)的方式形成有树脂层(9),所述树脂层(9)在所述平面上的厚度为1.0~3.0mm。上述铅蓄电池能够有效避免在上述缝隙(8)处出现爬酸的现象,使得防漏液性良好,而且耐振动性和容量特性优良。

    铅蓄电池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04076U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20103075.4

    申请日:2011-03-31

    Abstract: 一种铅蓄电池,其具有多个单体电池(12),上述单体电池具有极板组(11)、电解液以及单体电池室(14),所述极板组(11)以浸渍于电解液的状态收纳在所述单体电池室(14)中,所述极板组是由多片正极板(2)和多片负极板(3)隔着隔板(4)交替排列而成,每片正极板(2)包括具有极耳(9)的正极集电体和由该正极集电体保持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每片负极板(3)包括具有极耳(10)的负极集电体和由所述负极集电体保持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特征在于,上述单体电池的正极板的正极汇流排(6)、负极板的负极汇流排(5)分别与同该单体电池相邻的单体电池各自的负极板的负极汇流排(5)、正极板的正极汇流排(6)采用无极柱直接焊接,由此将上述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且所述每片正极板的极耳的截面积与所述每片负极板的极耳的截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1.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