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08819B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680023114.1
申请日:2006-0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20 , C04B35/522 , C04B35/532 , C04B35/6262 , C04B2235/3826 , C04B2235/425 , C04B2235/528 , C04B2235/5296 , C04B2235/5436 , C04B2235/604 , H01M4/02 , H01M4/362 , H01M10/446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非水性二次电池用石墨质复合颗粒、负极活性物质材料、负极和非水性二次电池。即使在为了实现高容量化而使集电体上的具有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的活性物质层高密度化时,所述非水性二次电池也具有很小的初期循环时的充放电不可逆容量。采用以下非水性二次电池用石墨质复合颗粒实现了上述目的,所述颗粒满足以下要求:(1)1<DL/DS≤2,其中,DLμm是指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基于体积的中值粒径;DSμm是指在SEM中由轮廓不与其他颗粒的轮廓重叠的颗粒的测定面积S求出的平均圆对等粒径;以及(2)拉曼R值为0.04~0.14,其中拉曼R值是指,在拉曼光谱中,1360cm-1附近的最大峰强度IB与1580cm-1附近的最大峰强度IA之强度比IB/IA。
-
公开(公告)号:CN100527488C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580037522.8
申请日:2005-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35 , H01M4/0404 , H01M4/0409 , H01M4/139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由该负极材料可以获得在初期循环时的充放电不可逆容量小,且快速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优异,并且没有电析的问题的非水二次电池。该材料以石墨粒子为主要成分。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方法测定的体积基准粒径分布中的石墨粒子的中值直径为5~40μm。该负极材料的振实密度为0.7g/cm3以上。通过BET法测量的比表面积为0.2m2/g~8m2/g。通过规定极板制作方法由负极材料制作极板,并且用激光式形状测定显微镜测定制作的极板表面时,在表面粗糙度曲线中,由JIS B 0601规定的偏斜度(Rsk)为-1.7~0。
-
公开(公告)号:CN100524911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580037504.X
申请日:2005-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35 , H01M4/0404 , H01M4/0409 , H01M4/139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由该负极材料可以获得在初期循环时的充放电不可逆容量小,且快速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二次电池。该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粒子,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方法测定的体积基准粒径分布中的石墨粒子的中值直径为5~40μm、振实密度为0.7g/cm3以上、通过BET法测定的比表面积为0.2~8m2/g、平均圆度为0.83~1.00。通过规定的极板制作方法制作极板,并对制作的极板进行X射线衍射时,极板上石墨结晶取向比I110/I004为0.08以上,其中I110表示在极板上石墨粒子的2θ=76.5°~78.5°区域内的(110)面的峰的广角X射线衍射峰面积,I004表示在2θ=53.5°~56°区域内的(004)面的峰的广角X射线衍射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989637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580024301.7
申请日:2005-06-29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2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483 , H01M4/587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简单步骤制造并且可以得到以下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具有各种优异的电池特性,即极板强度高,浸液性良好,初期不可逆容量小,高电流密度充放电特性优异和循环保持率高。本发明使用了一种材料,其中两种以上的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分别附着在粒子(A)的不同位置,所述粒子(A)选自由碳材料粒子、金属粒子和金属氧化物粒子组成的组。
-
公开(公告)号:CN102362380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080013295.6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1 , H01M4/587 , H01M10/0566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显示出兼具快速充放电特性和高循环特性的优异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的混合碳材料。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下述碳材料A及碳材料B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中,碳材料A:其是包含石墨粒子及包覆该石墨粒子表面的无定形碳的多层结构碳材料,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其002面的面间距(d002)为3.37以下、Lc为900以上,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氩离子激光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附近峰强度与1580cm-1附近峰强度之比、即拉曼R值为0.25~0.6;碳材料B: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其002面的面间距(d002)为3.37以下、Lc为900以上,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氩离子激光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附近峰强度与1580cm-1附近峰强度之比、即拉曼R值为0.11~0.2。
-
公开(公告)号:CN101939865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80104092.5
申请日:2009-02-02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4B35/522 , C04B35/532 , C04B2235/425 , C04B2235/528 , C04B2235/5296 , C04B2235/5409 , C04B2235/5436 , H01M4/04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容量下初期充放电时的不可逆容量低、具有良好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的负极材料,此外提供使用该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的负极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通过下述多层结构碳质物或使用该多层结构碳质物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解决课题,该多层结构碳质物为将石墨质碳颗粒与有机化合物混合并进行热处理而得到的多层结构碳质物,其中,在石墨质碳颗粒的边缘部存在环结构,保持该环结构的状态下在其表面附着了有机化合物的炭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589492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780047592.0
申请日:2007-12-25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93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这样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即使为了高容量化而使在集流体上具有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层高密度化,其初期循环时的充放电不可逆容量也非常小。本发明是将球状天然石墨颗粒和粘合剂石墨复合化的复合石墨颗粒,通过使所述复合石墨颗粒的用BET比表面积规格化的存在于表面的CO基的量为1.35~5μmol/m2,平均球度为0.85以上、0.95以下。由此,可以解决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501899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780030302.1
申请日:2007-08-17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吸储·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该负极活性物质是将负极原材料的表面官能团进行交联而得到的。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电极制作容易、且做成电池时的充放电引起的不可逆容量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362381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080013373.2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C01B32/20 , C01P2002/72 , C01P2002/82 , C01P2004/32 , C01P2006/11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显示出兼具快速充放电特性和高循环特性的优异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的混合碳材料。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下述碳材料A及碳材料B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中,碳材料A是包含石墨粒子及包覆该石墨粒子表面的无定形碳的多层结构碳材料,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其002面的面间距(d002)为以下、Lc为以上,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氩离子激光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附近峰强度与1580cm-1附近峰强度之比、即拉曼R值为0.25~0.6;碳材料B是如下的石墨粒子: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其002面的面间距(d002)为以下、Lc为以上,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氩离子激光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附近峰强度与1580cm-1附近峰强度之比、即拉曼R值为0.2~0.5,利用流式颗粒分析仪求出的平均圆形度为0.9以上。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