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19194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03806506.1
申请日:2003-03-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中含有固相B中分散了固相A的复合粒子,前述复合粒子的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测定获得的衍射线中,归属于固相A的衍射X射线的最大衍射X射线强度IA和归属于固相B的衍射X射线的最大衍射X射线强度IB之比IA/IB满足0.001≤IA/IB≤0.1。该负极材料能够抑制随着循环出现的微细化。此外,通过使用该负极材料,能够获得高容量且循环寿命特性良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495938A
公开(公告)日:2004-05-12
申请号:CN03157008.9
申请日:2003-09-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0402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2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能够可逆地吸收和解吸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阴极材料,其包括具有不同组成的固相A和固相B,且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包围固相A的表面完全或部分地被固相B覆盖。固相A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硅、锡和锌的元素,并且固相B包括:固相A中含有的上述至少一种元素,以及至少一种选自第IIA族元素、过渡元素、第IIB族元素、第IIIB族元素和第IVB族元素的元素。对选自固相A和固相B的至少一种固相的原子排列和结构(例如晶体结构或非晶形结构)进行控制。通过将上述材料用作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阴极材料,抑制了由于充电/放电周期所致的品质降低。另外,通过使用上述阴极材料,本发明还能够提供具有优异充电/放电周期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472862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3147237.0
申请日:2003-07-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J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9/005 , H02J7/0065
Abstract: 电池驱动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电池4、通过电池4驱动并进行时间分割的第一负载5、通过电池4驱动并且能够在对第一负载5进行时间分割的周期之间的间隔中操作的第二负载6和控制第一负载5和第二负载6以使通过电池4驱动第一负载5的第一驱动周期和通过电池4驱动第二负载6的第二驱动周期彼此不相重叠的控制部分1。
-
公开(公告)号:CN1134080C
公开(公告)日:2004-01-07
申请号:CN00108176.4
申请日:2000-04-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364 , H01M4/5815 , H01M4/60 , H01M10/05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正极、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正极的锂电池,所述正极含有选自硫醇盐化合物或硫醇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有机硫化物、选自硫及以下式(1)表示的硫化锂中的至少一种:(LixS)n………(1)式中,0<x≤2,n>0。使用本发明的正极与以往的锂电池比较,可以得到具有更大的容量,且具有更高电压的锂电池。再者,在本发明的正极中,充放电时可以减少正极活性物质从正极的扩散,其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的下降也小,从而使二次电池实现高的比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310867A
公开(公告)日:2001-08-29
申请号:CN00801010.2
申请日:2000-06-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62 , H01M10/0567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通过抑制非水电解液和电极间的反应,有效地控制了随着充放电循环的进行而出现的放电容量下降和高温保存时电池特性下降的现象。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能够进行充放电的正极、含有Li的非水电解液及能够进行充放电的负极中的至少1种包含选自具有3个碳原子数为7~12的脂肪族烃基的磷酸酯,具有2个碳原子数为1~12的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的磷酸酯,以及具有1个碳原子数为1~12的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的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磷酸酯。
-
公开(公告)号:CN1271968A
公开(公告)日:2000-11-01
申请号:CN00108176.4
申请日:2000-04-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364 , H01M4/5815 , H01M4/60 , H01M10/05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正极、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正极的锂电池,所述正极含有选自硫醇盐化合物或硫醇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有机硫化物、选自硫及以下式(1)表示的硫化锂中的至少一种:(LixS)n………(1),式中,0 0。使用本发明的正极与以往的锂电池比较,可以得到具有更大的容量,且具有更高电压的锂电池。再者,在本发明的正极中,充放电时可以减少正极活性物质从正极的扩散,其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的下降也小,从而使二次电池实现高的比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803072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6333.5
申请日:2008-07-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6/08 , C22C18/00 , H01M4/06 , H01M4/244 , H01M4/42 , H01M10/283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干电池,其具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3)、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6)、隔膜(4)以及碱性电解液,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含有钙和铋的锌合金粉末,锌合金粉末相对于铋含有10重量%~60重量%的钙,含有0.004重量%~0.02重量%的铋,而且含有11重量%以上的粒径为75μm以下的粒子。由此,对于碱性干电池,不会招致在电池的短路时温度的急剧上升、以及漏液的产生等弊端,可充分提高高输出脉冲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796673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880105813.X
申请日:2008-09-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C01B32/20 , H01M4/40 , H01M4/5835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电池,其具备:含有金属锂或锂合金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含有氟化石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氟化石墨的表面的氟原子与碳原子的浓度比([F]/[C])为1.0以上且低于1.8。由此,能够提高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的大电流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33821C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680002961.X
申请日:2006-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片状负极。用于所述负极的活性材料包含主要由Si组成的第一相和含过渡金属硅化物的第二相。所述第一相和第二相中至少一相是无定形的或者低结晶的。平均粒径(D50)为0.50-20μm;并且其体积累积粒径分布中的10%粒径(D10)和90%粒径(D90)分别为0.10-5.0μm和5.0-80μm。电池在负极密度和集流性质方面得到改善,所述电池具有高的容量并且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0466340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610093747.1
申请日:2006-06-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它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包含至少含有Si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非水电解质包括作为主支持电解质的六氟磷酸锂,并且具有不低于50ppm且不高于200ppm的酸含量。所述负极在电池放电终止电压下相对于Li电极具有不低于0.6V且不高于1.5V的电势。所述电池可避免因充电期间负极上Si的溶解反应及已溶解Si的沉淀反应所引起的储藏特性的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