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公开(公告)号:CN11486778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80090238.1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提供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该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所述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通过熔融混炼等制作包含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的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时的混炼性优异,且在不损害一直以来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特别是软质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所具有的优异的柔软性、耐弯曲白化性、低温特性的前提下,耐热老化性、耐转移性、抗雾性、电特性、印刷性得到改进。一种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氯乙烯系树脂(A);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其具有包含丙烯酸酯单元的聚合物链段(b1)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元的聚合物链段(b2);及凝胶化促进剂(C),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0~250000的范围,前述聚合物链段(b2)在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中的含量为10~25质量%的范围,相对于氯乙烯系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20~150质量份、含有凝胶化促进剂(C)4~18质量份。

    高分子量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及包含其的粘合粘接剂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1519089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80017305.1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提供具有优异的保持力和加工性这两者的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及包含其的粘合粘接剂组合物。一种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其具有:由甲基丙烯酸酯单元形成的聚合物嵌段(A)、和95质量%以上由通式(1)CH2=CH‑COOR1[式中,R1表示碳数7~12的有机基团。]所示的丙烯酸酯单元形成的聚合物嵌段(B),该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具有(A)‑(B)‑(A)所示的三嵌段结构,该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110,000~250,000,两端的嵌段(A)的合计含有率为18质量%以下。

    包含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171205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80026229.5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提供一种包含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其充分抑制由皮脂所包含的物质、特别是油酸引起的污染且能够保持柔软性。一种树脂组合物,其以特定比率包含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I)和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II),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I)具有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1)和包含特定丙烯酸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B1),并且满足特定要件,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II)具有包含特定甲基丙烯酸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2)和包含特定丙烯酸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B2),并且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II)满足特定要件。

    包含由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层的层叠体

    公开(公告)号:CN1166012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80086032.6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提供:由包含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的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层的粘合力的经时变化小的、具有粘合层的层叠体。一种层叠体,其包含由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Z)形成的粘合层(B)和由聚烯烃树脂(a)形成的基材层(A),所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Z)包含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I),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I)具有:含有源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嵌段(b1)1个以上、和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嵌段(b2)1个以上,前述聚合物嵌段(b1)含有源自通式(1)CH2=CH‑COOR1(式中,R1表示碳数7~12的有机基团)所示的丙烯酸酯(b1‑1)的结构单元。

    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公开(公告)号:CN1148677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80090238.1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提供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该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所述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通过熔融混炼等制作包含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的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时的混炼性优异,且在不损害一直以来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特别是软质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所具有的优异的柔软性、耐弯曲白化性、低温特性的前提下,耐热老化性、耐转移性、抗雾性、电特性、印刷性得到改进。一种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氯乙烯系树脂(A);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其具有包含丙烯酸酯单元的聚合物链段(b1)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元的聚合物链段(b2);及凝胶化促进剂(C),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0~250000的范围,前述聚合物链段(b2)在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中的含量为10~25质量%的范围,相对于氯乙烯系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20~150质量份、含有凝胶化促进剂(C)4~18质量份。

    催化剂层、其制备方法、使用所述催化剂层的膜电极组件和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652887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880004458.7

    申请日:2008-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H01M4/8668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构成在用于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中的两个气体扩散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催化剂层,所述组件由聚合物电解质膜和两个气体扩散电极组成,所述气体扩散电极结合至聚合物电解质膜,同时将所述膜布置在所述电极之间。在该催化剂层中,离子传导性粘合剂主要由粒径为1μm以下的嵌段共聚物组成,所述共聚物包括具有离子传导性基团的聚合物嵌段(A)和不具有离子传导性基团的聚合物嵌段(B),这些嵌段彼此相分离。聚合物嵌段(A)形成连续相,并且嵌段共聚物与催化剂粒子之间的接触部分由具有离子传导性基团的聚合物嵌段(A)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膜电极组件和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

    膜-电极组件和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939870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80104371.1

    申请日:2009-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用膜-电极组件和使用该组件的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所述膜-电极组件包含聚合物电解质膜和结合到所述膜上使得所述膜能够位于它们之间的两个气体扩散电极,其中所述组件的各气体扩散电极由电极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构成,在所述电极催化剂层与所述膜之间设置作为离子导体的中间层,所述离子导体主要包含如下嵌段共聚物,该嵌段共聚物包含具有离子传导基团的聚合物嵌段(A)和没有离子传导基团的聚合物嵌段(B),所述两种嵌段相互发生相分离,聚合物嵌段(A)形成连续相,并且所述中间层与所述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接触部分以及所述中间层与所述电极催化剂层的接触部分由具有离子传导基团的聚合物嵌段(A)构成。通过本发明,提供了经济的、环境友好的、成型性良好的、界面电阻小且发电效率优异的膜-电极组件和燃料电池。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成型品、层叠结构体和该层叠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441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80018415.X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提供:柔软性、拉伸特性、透明性优异,即使对于极性高的材料也具有优异的粘接力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成型品、层叠结构体和该层叠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含有:氢化嵌段共聚物(A)100质量份、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20~180质量份、芳香族系聚合物(C)5~45质量份、和软化剂(D)70~250质量份,前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是如下嵌段共聚物(P)的加氢产物,所述嵌段共聚物(P)具有2个以上含有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嵌段(a1)、且具有1个以上含有源自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嵌段(a2),前述聚合物嵌段(a1)的含量为3~45质量%的范围,前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具有1个以上含有源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嵌段(b1)、且具有1个以上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嵌段(b2),前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B)的峰顶分子量为50000以上且180000以下的范围。

    阴离子聚合方法和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176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980054615.3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更可靠地提供高活性的(甲基)丙烯酸酯的阴离子聚合方法而不会损害透明性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原本所具有的特性,另外,提供更可靠地制造分子量的均匀性高的(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合物的方法。一种(甲基)丙烯酸酯的阴离子聚合方法,其为使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有机锂化合物(B)和至少1种的路易斯碱(C)存在于聚合体系内的(甲基)丙烯酸酯的阴离子聚合方法,前述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包含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1),该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1)具有铝原子所具有的3个原子键中的2个以上借助氧原子与芳香环键合的化学结构,前述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中的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2)与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1)的摩尔比(A2)/(A1)为0%以上且0.8%以下的范围,该三取代有机铝化合物(A2)具有铝原子所具有的3个原子键中的1个以下借助氧原子与芳香环键合的化学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