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19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54377.5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CoFe2O4@SiO2/RGO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CoFe2O4@SiO2/RGO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CoFe2O4纳米粒子分散在混合溶剂中,接着缓慢滴加正硅酸四乙酯TEOS,搅拌进行第一次反应,然后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磁析分离,去离子水洗涤数次后重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CoFe2O4@SiO2悬浮液;S2、向CoFe2O4@SiO2悬浮液中加入表面负电荷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悬浮液,搅拌进行第三次反应,磁析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到CoFe2O4@SiO2/RGO电磁波吸收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oFe2O4@SiO2/RGO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多种厚度甚至在超薄厚度下均展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0665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0495269.0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热特性的上转换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IGBT模块表面测温装置中的应用,属于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测量温度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IGBT模块芯片表面分布式测温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将上转换纳米材料与PDMS混合制备得到具有光热特性的透明薄膜,利用上转换纳米材料含有的Er3+具有丰富的阶梯状排列能级,Yb3+具有敏化作用,采用荧光强度比技术在特殊的极端条件下保证了高灵敏度优势,实现高质量的温度传感,减少荧光记录过程中外部环境干扰的影响,误差极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实现对IGBT模块芯片表面高分辨率的分布式测温,在当前尖端领域中实现高分辨率测温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3894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366079.9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常州厚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理工学院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传感领域,公开了一种再生有机树脂复合型材成型检测用高速应变光纤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它包括光源(1)、第一光纤耦合器(2)、第一光纤环(3)、第二光纤耦合器(4)、第二光纤环(5)、形变片(6)、光谱仪(7)和处理系统(8);本发明包含两个相互耦合的光纤环形谐振腔,可产生感应透明效应,当型材发生形变时,会使两光纤环形谐振腔的腔长产生相同的变化,进而改变感应透明效应的周期;本发明重量轻、寿命长、精度高、抗电磁干扰、抗腐蚀性能好、响应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6481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68779.1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感应透明效应的小型形变传感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光源、直波导、波导耦合区、第一环形波导、形变片、第二环形波导、光谱仪、处理系统;本发明包含两个可发生光学谐振效应的环形波导,两环形波导相互耦合,产生光学感应透明效应,当被测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使两环形波导相互耦合时的光振幅透射系数产生变化,进而改变光学感应透明效应所产生的透射峰的最大透射率;本发明可以测量与形变片的短边平行的方向上的形变,并且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抗腐蚀性能好、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724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8482.1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污染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材料技术领域,抗污染膜包括共混的膜材料和NPC‑PVP‑Ag复合材料,所述NPC‑PVP‑Ag复合材料中的PVP包覆在Ag表面,且与NPC键合。抗污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NPC粉末分散在水中形成NPC分散液,将PVP溶解在所述NPC分散液中,之后加入AgNO3溶液形成混合液,最后将所述混合液通过高压汞灯光照处理后进行离心、干燥、研磨即可得到NPC‑PVP‑Ag复合材料;将所述NPC‑PVP‑Ag复合材料与膜材料共混、固化即可形成抗污染膜。本发明的抗污染膜具有均衡且稳定的抗污染性,解决了现有膜材料抗污染性能不稳定、持续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8002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588232.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磁性铅离子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废水治理中的应用,属于新材料的制备及水体金属离子传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智能磁性铅离子传感器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纳米粒子、Ag纳米粒子和罗丹明B,其中,Fe3O4纳米粒子负载在RGO片层上,Ag纳米粒子包覆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罗丹明B负载在Ag纳米粒子上。本发明制备所得智能磁性传感器,原料来源广,制备过程简便,易于产业化生产;该传感器能够快速实现废水中铅离子的检测,且检测敏感性高,选择性强,同时经检测后的传感器能够利用自身的磁性通过外磁场富集进行循环使用,避免了一次性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80067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1068623.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C02F9/04 , C01G3/05 , C02F1/52 , C02F1/74 , C02F101/12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氯离子废水高值化利用制氯化亚铜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取含有氯离子的废水,并调节其pH,按照Cl‑浓度添加氧化亚铜理论用量的50~80%,期间维持pH在2‑3.5,氧化亚铜添加完成后搅拌反应8‑15min,离心,得到氯化亚铜粗品和上清液,在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氧化亚铜加入量,且两次反应共加入氧化亚铜为理论量的90~100%,期间维持pH,氧化亚铜添加完成后搅拌反应8‑12min,反应结束后离心,得到氯化亚铜粗品,酸洗、醇洗、干燥即可。本发明方法大大降低了氧化亚铜用量,大幅减少氯离子处理成本,同时提高了氯化亚铜的纯度,使得氯离子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94158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169953.7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灰水洗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搅拌装置、过滤装置、检测箱、混合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机构、液压提升机构以及水温控制装置;所述搅拌罐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和罐盖之间通过液压提升机构连接;采用边加入飞灰边喷淋搅拌提高搅拌的效率,缩短水洗时间,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脱水,打开第二阀门自动脱水,通过第一水泵,可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有效减少堵料现象;水洗完成后打开排料阀门排出水洗污泥,通过液压提升机构提升罐盖可对内部进行清洁;混合装置通过气液混合泵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混合装置内部通过气压控制装置进行增压,提高过滤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反应效率,缩短脱钙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80067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68623.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C02F9/04 , C01G3/05 , C02F1/52 , C02F1/74 , C02F101/12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氯离子废水高值化利用制氯化亚铜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取含有氯离子的废水,并调节其pH,按照Cl‑浓度添加氧化亚铜理论用量的50~80%,期间维持pH在2‑3.5,氧化亚铜添加完成后搅拌反应8‑15min,离心,得到氯化亚铜粗品和上清液,在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氧化亚铜加入量,且两次反应共加入氧化亚铜为理论量的90~100%,期间维持pH,氧化亚铜添加完成后搅拌反应8‑12min,反应结束后离心,得到氯化亚铜粗品,酸洗、醇洗、干燥即可。本发明方法大大降低了氧化亚铜用量,大幅减少氯离子处理成本,同时提高了氯化亚铜的纯度,使得氯离子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33935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60643.4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及纳米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响应型Fe3O4-RGO-MTX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纳米药物包括Fe3O4-RGO载体和甲氨蝶呤,所述甲氨蝶呤负载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及RGO片层上;所述Fe3O4-RGO载体的载药率为84%~99%,载药量为13%~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酸响应型Fe3O4-RGO-MTX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Fe3O4-RGO纳米粒子作为MTX的载体,具有磁靶向作用的同时提高了载体的生物相亲性;RGO特有的单原子厚度和二维平面结构能够大大地提高抗癌药物MTX的载药量和缓释效果,提高了药物疗效和生物利用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