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工业浓缩液减量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21834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85122.X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章真怡 赵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工业浓缩液减量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将PH值为6-9、含盐量为15-20g/L、放射性水平为3.7×104Bq/L的核工业放射性废水进行电渗析处理,得到电渗析浓缩液和电渗析净化液;将所述电渗析浓缩液采用正渗透技术进行分离处理;正渗透后获得正渗透净化液和正渗透浓缩液返回电渗析过程,正渗透净化液与所述电渗析净化液混合,正渗透浓缩液与所述电渗析浓缩液混合;上面步骤同步循环进行,直至电渗析净化液放射性水平不高于60Bq/L,然后将所述电渗析净化液直接排出,将所述电渗析浓缩液导出做后续处理。通过该种耦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核废液处理的效率,加大了淡水室和浓水室液面的液位压差△h,有利于正负离子更快速地向浓水室渗透。

    一种用于核工业浓缩液减量的膜蒸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62005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30606.X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章真怡 赵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工业浓缩液减量的膜蒸馏装置,该装置包括防辐射抗压容器,防辐射抗压容器两端分别设有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之间设有淡水腔室;淡水腔室中设有疏水膜单元管件,疏水膜单元管件两端分别与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相连,形成浓缩液流通通道;浓缩液通过疏水膜单元管件,潜热汽化出蒸气进入淡水腔室。该装置采用疏水膜单元管件的管内过料液、管外侧过蒸气的模式,不仅容易进行疏水膜单元管件的检查、维护,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交换效率,促进潜热反应的发生,提高膜通量;且本发明的膜蒸馏装置上设置冷凝系统、真空系统或扫气系统,蒸气过疏水膜后可直接受冷凝、真空或扫气的作用,促进传质,进而促进膜蒸馏效率。

    一种在磁核材料Fe3O4表面包覆致密单层SiO2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24891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347195.8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磁核材料Fe3O4的表面包覆致密单层SiO2、TiO2和Al2O3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得材料适宜作为复合磁性载体。本发明采用醇盐水解法,通过调节反应液中有机溶剂(如异丙醇等)的种类、醇/水比例以及滴加反应速度,使醇盐水解反应缓慢进行,在Fe3O4磁核表面形成致密的包覆层。进一步利用表面单层分散原理,确定不同物质在Fe3O4表面的单层分散阈值,以此为指导优化制备过程的Fe/M(Si、Ti、Al)比例,获得表面单层包覆的复合磁性材料Fe3O4/SiO2、Fe3O4/TiO2和Fe3O4/Al2O3。表面包覆致密单层抑制了Fe3O4的氧化,同时也可将包覆以后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下降率控制在10%以内。

    一种处理高含盐量酸性废水的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058441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028077.5

    申请日:2013-0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高含盐量酸性废水的方法,针对高含盐量酸性废水,采用两套耐酸真空膜蒸馏装置和一套耐酸膜扩散渗析装置相结合的工艺方法,实现酸、盐分离以及酸、盐分别回收,达到零排放的处理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方法,可应用于稀土、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实现盐、酸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及废水的零排放,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处理高含盐量酸性废水的设备。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纳滤强化井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665296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910093103.6

    申请日:2009-09-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赵璇 吴琳琳 张猛

    Abstract: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纳滤强化井灌工艺,该工艺是将污水厂二级出水依次经絮凝、沉淀、臭氧氧化处理后进入人工回灌场,在人工回灌场经自然渗滤后通过底部的收集装置收集,然后进入纳滤系统,纳滤出水经回灌井注入深层地下含水层进行进一步净化。臭氧投加量根据再生水中DOC的含量确定,每毫克DOC投加臭氧0.5~1.0毫克,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不大于300。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纳滤膜对土壤系统处理后的残留污染物具有高效截留作用,能够有效保障深层地下水层的安全;二是利用人工回灌场土壤去除了再生水中的有机物,有效减缓了对后续纳滤膜的污染;三是通过对不同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形成了有效的多级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