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工器官表面凝血检测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961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87452.5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器官表面凝血检测的装置,通过在人工器官上设置电容传感器,采用非物理接触的检测方式,运用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间的边缘效应对凝血区域进行检测,电容的两极板间产生静电场,根据电容值的改变判断是否发生凝血或者该区域是否有血液浓度突变,及早的判断和检测凝血。将电容传感器以阵列的方式固定,可以更为精确的判断具体凝血的位置,更好的判断凝血发生情况,及时准确的给医生反馈信息。采用MEMS电容传感器可以实现传感器的微型化和高集成度,从而可以实现传感器阵列的高密度,同时该微型传感器结构简单,由于通过非物理接触式检测,且将电容传感器设置于抗凝血涂层的下侧,提高电容传感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一种具有可调力感知功能的触诊探头及触诊检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830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40572.4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力感知功能的触诊探头及触诊检测设备,包括:支撑组件和检测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基座、外壳和第一半球,外壳罩设在基座的外侧,第一半球与基座连接;检测组件包括第二半球和感应模块,第二半球与感应模块贴合,感应模块嵌设在基座内,且第二半球与外壳抵接;感应模块包括弹性层、传递层和敏感层,弹性层和敏感层分别设置在传递层两侧,弹性层包括液态金属层,液态金属层内设置有电阻丝,电阻丝连接可变电流。本发明通过调节电阻丝的电流的大小控制液态金属相态,进而控制压敏电阻的灵敏度,最终达到触诊探头力感知功能可调的目的。既能确保高精度检测,又能实现对深层组织的大范围检测,实现一器多用,提高触诊的效率。

    一种手势捕捉和触觉反馈功能的智能手套及人机交互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73285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40571.X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势捕捉和触觉反馈功能的智能手套及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手套本体、传感模块和反馈驱动模块,传感模块设置在手套本体手背上;传感模块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二封装层和液态金属电极;液态金属电极呈多回形弯状设置在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之间;反馈驱动模块设置在手套本体手心上;反馈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和压电复合层;压电复合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压电复合层与第一基底之间和第二基底之间均有柔性电极,两个柔性电极分别连接交变电压。本发明的传感模块具有较强的可拉伸能力与稳定性,实现大幅度手势运动和微小手势变化的捕捉。反馈驱动模块能实现快响应和高振幅触觉反馈,实现较强的触觉反馈和佩戴舒适度。

    一种平摆-振荡升频式能量收集装置及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42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87194.3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摆‑振荡升频式能量收集装置及发电系统,包括摆动机构、升频转台和发电模块,摆动机构包括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摆动件;升频转台同轴连接于转轴上并同轴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轨道,轨道包括多个连续交替的波峰和波谷;发电模块包括多个绕转轴环形阵列排布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连接上支撑板,支撑柱上均滑动设置有保持架,保持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滚动连接于轨道中的滚轮,且相邻的两个滚轮分别位于轨道的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同时相邻的保持架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磁体和线圈。本装置能够将频率较低的波浪运动转换为高频的振荡运动,并利用振荡运动进行发电,从而实现对波浪能的收集和利用。

    一种基于手势的冗余软体机器人用户友好型实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88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73321.X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体机器人控制方法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手势的冗余软体机器人用户友好型实时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光学手跟踪模块生成一定范围的交互空间,并在所述交互空间内实时跟踪手部状态,得到手势信息;S2:在所述手势信息即时变换时,以平滑处理后的四元数形式的手势姿态序列作为输入信号,根据所述输入信号得到驱动指令;S3:基于所述驱动指令,计算出机器人尖端的指定姿态,根据所述指定姿态,线驱动软体机器人的尖端做出与手部运动相对应的转向动作。本发明不仅能够提供直观、自然的交互体验,还能够确保机器人运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种涡轮式立轴电磁风能收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0861262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810712411.1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涡轮式立轴电磁风能收集器,包括风能收集单元、电磁发电单元,两者通过二级齿轮增速机构连接并上下依次叠加固定设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涡轮式立轴电磁风能收集器,相比于水平轴风能收集器,整体体积更小,风能利用率更高。同时,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风能收集器风腔结构,在尽量简化收集器传动系统的前提下引入了二级齿轮增速机构,使得风能收集器在相同风速下能取得更高的功率输出。

    应用碳纳米管作为导电沟槽的鳍式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903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711284970.9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场效管,采用立式源极、漏极和栅极,在上面并排黏着更多的碳纳米管作为沟槽并将碳纳米管架空形成一个三维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采用立式的栅极可以节省基底的平面面积,能够把工艺线宽做到最小。将碳纳米管架空可以提高载流子的弹道速度,使用多根碳纳米管能够提高电流密度,这些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将电极设计成立式的可以有效节省基底的平面面积,使得单个场效应晶体管可以做的更小,超小的晶体管不仅能显示出量子效应也使得同样大小的芯片上可以放下更多的晶体管,更加提高了芯片的性能。将碳纳米管架空使之不与基底接触,架空后可以提高载流子的弹道速度,使得晶体管具有更好的性能。

    一种自供电旋转检测及交互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302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0404043.9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电旋转检测及交互控制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手指关节(3)、肘关节(4)以及肩关节(5);所述手指关节(3)和肘关节(4)通过第一连接杆(1)进行连接,所述肘关节(4)和肩关节(5)通过第二连接杆(2)进行连接。所述手指关节(3)、肘关节(4)以及肩关节(5)中均安装有角度传感器,每个关节处的旋转角度由角度传感器测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对人形机器人进行示教时,只需将其穿戴在人的手臂上,通过人的手臂就可以对机器人手臂各种复杂的动作进行示教,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编程的效率。

    靶球吸附器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606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210191365.1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靶球吸附器,包括基座;固定座;转接头座体;转动装置;吸附装置;气缸装置;传感器装置;基座、固定座和转接头座体内部设有负压气路,并与吸附装置的吸附针连接,实现对靶球的吸附;气缸装置将转动装置的六个自由度全部限制,以对靶球进行吸附,或将转动装置设成只有一个转动自由度,即限制另外五个自由度,以对靶球进行装配和检测作用力;传感器装置通过转动装置与吸附装置共同组成杠杆机构检测靶球的受力情况。本申请提供的靶球吸附器,通过吸附针对靶球进行无伤真空吸附与装配;内部设有无阻尼转动结构,对气路进行气体润滑;利用力传感器与杠杆机构相结合来检测吸附针末端靶球的受力情况,提高对靶球吸附、移动和装配的效率。

    一种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其末端夹持器

    公开(公告)号:CN11199108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946743.3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其末端夹持器,末端夹持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第一夹钳与第二夹钳均设有检测部,检测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触点的弹性垫及至少一个与触点相对的弹性臂,全部弹性臂设有力检测件;当第一夹钳与第二夹钳夹持外物时,弹性垫在外物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变形,使弹性垫带动触点挤压弹性臂,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依据全部力检测件反馈的信号解耦出三维力信息,提升力感知的灵敏性。力感知灵敏性的提升有利于获取准确的力感知,有助于提升末端夹持器的动作精度,降低误操作风险,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