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07500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86059.2
申请日:2012-08-13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7C233/05 , C07C2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制备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包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乙酸甲酯、二甲胺、甲醇和催化剂在反应釜中反应。反应后的液相混合物经粗馏脱除二甲胺、乙酸甲酯、甲醇和水后再在精馏塔中进行减压精馏,通过精馏得到纯度大于99.9%的N,N-二甲基乙酰胺。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克服现有合成技术存在的乙酸对设备的腐蚀较为严重、毒性大、原料成本高以及转化率和选择性较低等缺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1586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96797.4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西南化工(眉山)有限公司 ,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艺之 , 张俊 , 苏敏 , 乔莎 , 郑珩 , 张新波 , 胡志彪 , 梁立 , 张明胜 , 何洋 , 杜勇 , 郭游博 , 惠武卫 , 李启强 , 刘毅 , 傅涵 , 刘承 , 岳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活性甲醛生产尾气净化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高活性甲醛生产尾气净化整体式催化剂,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负载催化剂;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助剂、及负载活性组分与助剂的氮掺杂载体;活性组分为Pt或/和Pd,助剂包括In2O3,氮掺杂载体包括储氧材料和Al2O3。本发明还公开了高活性甲醛生产尾气净化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醇制甲醛尾气净化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氮元素对载体进行掺杂并引入铟元素,增强了贵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结合能力,使贵金属处于氧化态以稳定贵金属元素,调节改善了材料的电子性质,提高了材料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95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29982.0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西南化工(眉山)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原料气中有机氯常温深度脱除的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脱氯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60~80%的载体、5~15%的活性组分一、5~10%的活性组分二、1~5%的活性助剂、5~10%的结构助剂、1~5%的成型助剂,总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0%。在该脱氯剂中,通过将活性组分一中的金属嵌入分子筛骨架结构,使得金属活性组分更加均匀的分散在分子筛的表面,形成骨架催化强吸收效应,得到的M‑O‑Al及M‑O‑Si的结构使得分子筛具有Mδ+(0≤δ≤2),其表面的得电子能力更强,通过负载其他组分得到催化及吸收活性更强的脱氯剂,适用于原料气中有机氯的深度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1504117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697534.9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23/83 , B01J23/825 , B01J37/03 , B01J21/04 , B01J21/06 , B01J23/10 , B01J23/08 , B01J21/10 , B01J32/00 , B01J35/10 , C01B3/22 , C01B3/32
Abstract: 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化甲醇制氢装置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催化剂前驱体化合物共沉淀反应,共沉淀反应的同时加入改性载体化合物;S2.催化剂前驱体化合物的强化均质晶化处理;S3.催化剂前驱体化合物的后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60247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372734.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合成气直接制高碳烯烃的催化剂,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该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剂,其中活性组分选自Fe、C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助剂一选自Zn、Mn、Cu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助剂二选用Li2O、Na2O、K2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载体选用MOx/α‑Al2O3、MOx/Rutile‑TiO2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可实现由合成气一步法制高碳烯烃,C5+烯烃选择性高,副产物CH4选择性低,成本低,与非负载催化剂相比,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积碳量减少。本发明可用于固定床、流化床、浆态床,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2145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60149.7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氢气和一氧化碳的生产工艺,属于化工领域中甲醇裂解制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甲醇水溶液经换热、汽化过热、催化裂解、换热冷却及水洗后得到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及二氧化碳气体的裂解气;2)裂解气经升压后进入脱碳分离装置分离出二氧化碳、甲烷杂质气体;3)分离后含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裂解气送至提氢分离装置,根据所需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比例分离出多余的氢气,获得适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本发明采用膜分离脱碳和PSA提氢的集成分离,可以使裂解气中一氧化碳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一氧化碳产量相对于传统的提一氧化碳装置工艺提高10%~20%。
-
公开(公告)号:CN10673261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35451.2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80 , C07C31/12 , C07C29/1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相分解制备铜基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使催化剂在水相中完成分解,干燥后即可成型,减免了煅烧过程,有效降低了能耗,降低了催化剂制备成本。采用本发明制备铜基催化剂,避免了高温对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影响,所得催化剂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寿命优于煅烧所得催化剂。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在现有的制备设备上即可完成工艺技术改造,无需改装、添加新设备,有助于产业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03551153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517963.4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23/889 , B01J37/03 , C07C9/04 , C07C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基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该催化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金属的氧化物,所述金属包括铜、钴、铝、锌,以及镁、铁和锰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提供该铜基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铜基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中显示出优越的活性和甲烷选择性。该催化剂适用于合成气甲烷化制天然气后段产品气体(富含CO2和H2,几乎不含CO)的甲烷化反应中,同时也可用于CO2减排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86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519008.4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7C1/12 , C07C9/04 , C07C31/04 , C07C29/15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煤、焦炉煤气、电石炉尾气、煤层气及页岩气制备的合成气合成甲醇以及甲烷化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合成气合成甲醇并联产甲烷的系统及工艺。该系统中将合成甲醇反应器和合成甲烷的反应器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甲醇合成器放在除末端位置以外的任何位置,末端的反应器为合成甲烷化的反应器;合成甲醇反应器的数量为≥1个,合成甲烷的反应器的数量为≥1个,合成气不循环。本发明采用合成气合成甲醇并联产甲烷,同时实现了煤制甲醇以及煤制天然气生产,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碳的转化效率;实现了合成甲醇工业中合成气的不循环生产,降低了甲醇合成的能量消耗,可减少15~30%的动力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86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19008.4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7C1/12 , C07C9/04 , C07C31/04 , C07C29/15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煤、焦炉煤气、电石炉尾气、煤层气及页岩气制备的合成气合成甲醇以及甲烷化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合成气合成甲醇并联产甲烷的系统及工艺。该系统中将合成甲醇反应器和合成甲烷的反应器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甲醇合成器放在除末端位置以外的任何位置,末端的反应器为合成甲烷化的反应器;合成甲醇反应器的数量为≥1个,合成甲烷的反应器的数量为≥1个,合成气不循环。本发明采用合成气合成甲醇并联产甲烷,同时实现了煤制甲醇以及煤制天然气生产,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碳的转化效率;实现了合成甲醇工业中合成气的不循环生产,降低了甲醇合成的能量消耗,可减少15~30%的动力消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