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2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22370.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文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采煤工作面的待测含水层的当前水头高度数据;若待测含水层的预设数量的历史水头高度数据的平均值大于当前水头高度数据,则对待测含水层的第一监测频率进行调整,获取待测含水层的第二监测频率,同时联动调整与待测含水层相邻的含水层的监测频率,并与其自身调整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相邻含水层的监测频率;若第二监测频率和第一监测频率之间的比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发出报警。本发明实现在第二监测频率和第一监测频率之间的比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水文监测分站自身的报警器进行实时报警,有效提高监测报警的及时性,以提示相关人员及时对水文灾害做出应急措施,以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879011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107008.8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含水层下坚硬覆岩预裂弱化控制导水裂缝带高度方法,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为便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而发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工作面主采煤层与含水层之间覆岩的结构特征;根据所述覆岩的结构特征,确定所述覆岩的覆岩类型和控裂关键层分布位置;预测预裂前主采煤层的覆岩破坏高度;基于预测的所述覆岩破坏高度,结合主采煤层与含水层的空间关系,确定顶板预裂弱化后导水裂缝带控制高度;在导水裂缝带控制高度范围内,确定预裂弱化目标层位及预裂弱化范围;采用水力压裂方式,在确定的预裂弱化范围内,对确定的所述预裂弱化目标层位进行预裂弱化操作。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预裂弱化目标层位进行预裂弱化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125783.6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3/138 , E02D1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水害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井下钻孔注浆的投送系统及投送方法。投送管体适于连接至灌注口,第一灌注管路的一端与投送管体连接,第一灌注管路的另一端适于连接注浆装置;第一灌注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灌注管路的一端与投送管体连接,第二灌注管路的另一端适于连接骨料投料装置;第二灌注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第三灌注管路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灌注管路靠近注浆装置的位置,第三灌注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灌注管路靠近骨料投料装置的位置;第三灌注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本发明可代替人工进行骨料加注,可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批量且持续地加注骨料,能够提升注浆工程的效率和施工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9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74545.9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随钻碎屑清除装置及施工方法,涉及煤矿开采领域。包括滤水储渣管组件和中心管组件,滤水储渣管组件的内部具有储渣腔,滤水储渣管组件的上端设置进渣口;中心管组件穿设于储渣腔内,中心管组件的下端贯穿储渣腔的底壁之后与钻头或取芯管连接。通过在滤水储渣管组件的外周面设置导流部,导流部在随同滤水储渣管组件转动时,带动井底的冲洗液和碎屑向上流动,以使碎屑可以通过进渣口进入到储渣腔内。由于是在不改变正常的试验技术要求的情况下,通过随钻碎屑清除装置提升井底冲洗液的清洁度,排除井底碎屑沉渣对导水裂缝带实测精度的干扰,提高了钻井效率、安全性以及试验的精准度,从而实现了安全钻进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协调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1174968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010658906.8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7/10 , E21B33/126 , E21B33/1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动裂缝井下导高观测系统及工作方法。该观测系统包括:注推机构、胀封机构和探测机构,胀封机构分别连接于探测机构的两端,注推机构与胀封机构连接;探测机构包括连通管、容纳腔和减压阀组件,容纳腔位于连通管的端部,且胀封机构通过容纳腔与连通管连接,减压阀组件的一端与容纳腔连接,另一端与连通管外侧的探测段连通。该工作方法,可实现单水源高压胀封、低压探测和多种压力情况下的递进式探测。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研究多压状态下的采动裂缝导水能力、精确探测导水裂缝带高度有着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30049.5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水害防治领域,提供一种奥灰岩溶地层断层位置的判识方法,其中,奥灰岩溶地层断层位置的判识方法,包括:在主水平分支孔轨迹上间隔布设多个次级断层探查分支孔;在次级断层探查分支孔的上部布设上挑探查分支孔;获得次级断层探查分支孔和上挑探查分支孔钻进过程中的返排岩屑中碳酸盐含量、随钻伽马以及钻时数据,以判识断层位置信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断层探查方面的间接性、不准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奥灰岩溶地层断层位置的判识方法,通过在水平上和垂向上定向钻探控制,多元素综合判识断层位置;通过返排岩屑的碳酸盐含量检测、随钻伽玛与钻时综合判识岩性有效提高了断层位置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44563.5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层开采覆岩控制方法及装置,该煤层开采覆岩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煤层顶板的岩石质量指标、基岩柱厚度和煤层厚度;基于岩石质量指标,得到硬厚岩层的分布信息;基于煤层厚度和预设的裂采比,得到覆岩破坏高度;在确定硬厚岩层厚度与煤层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厚度阈值、覆岩破坏高度小于或等于基岩柱厚度且位置为预设的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确定硬厚岩层为可预裂的硬厚岩层。本发明所述方法实现了煤层开采时的覆岩破坏可控,为后续硬厚岩层的预裂过程提供判断依据,进而提升了煤层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963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08275.X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包括:基于隔水关键层的力学参数、含水层的至少一个目标富水性参数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确定含水层的瞬时水量;渗透系数与采动影响的程度相关;基于渗透系数及含水层的水位监测数据,确定含水层的渗流水量;基于瞬时水量及渗流水量,确定矿井工作面涌水量的预测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充分考虑了含水层受采动影响后补给、径流与排泄能力的变化;结合含水层自身富水特性的影响及含水层渗透系数受采动扰动影响的程度,使基于瞬时水量和渗流水量确定出的矿井工作面涌水量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从而提高了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18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40608.7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奥灰岩溶含水层浆液扩散范围检测方法,包括:在目标治理区域中的奥灰岩溶含水层布置一条注浆试验分支钻孔,以注浆试验分支钻孔为基准,按照第一间距在注浆试验分支钻孔的水平方向上对称布置偶数条取样试验分支钻孔,并以注浆试验分支钻孔为基线,按照第二间距在注浆试验分支钻孔的垂直方向的下部布置多条取样试验分支钻孔;在对注浆试验分支钻孔中的注浆位置完成注浆作业后,采集各个取样试验分支钻孔的目标取样区间中的岩屑,以对各个岩屑进行矿物分析;根据统计采集的岩屑中包含目标矿物的岩屑的数量和位置,确定奥灰岩溶含水层进行注浆作业后的浆液扩散范围。本发明可以提高经济性和时效性,也有效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42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1437496.5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采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监测方法,包括:根据煤层底板回采前后的裂隙发育情况和导水性确定导水破坏带,根据所述煤层底板回采前后的应变变化情况确定应力应变带,根据所述煤层底板回采前后的物性变化情况确定物性差异带;根据所述导水破坏带、所述应力应变带和所述物性差异带监测所述煤层底板在采动时的破坏深度。通过“点‑线‑面”的全空间、多参量的协同监测模式,可以将煤层底板划分为导水破坏带、应力应变带和物性差异带,有助于分析煤层底板在采动时的受影响程度,有助于监测煤层底板的破坏情况,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危险性预测、安全性预测以及水害防治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