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378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09405.3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04 , B01J2231/49 , C07C67/03 , C07C69/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乳酸的醇解反应,公开了催化聚乳酸(PLA)醇解回收乳酸甲酯的催化剂及方法。该方法以低共熔溶剂ChCl-Zn(OAc)2为催化剂,反应物聚乳酸和醇发生醇解反应,生成乳酸酯。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PLA的醇解率和乳酸酯的收率,同时该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用量极少,利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927070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108913.X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将壳聚糖溶于1~5%的1‑羧甲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水溶液中,完全溶解制成浓度1~5wt%的壳聚糖制膜原液,经挤压过滤、静置脱泡、玻璃板上旋转涂膜、恒温40℃恒湿50%干燥、1~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5h揭膜、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并恒温40℃恒湿50%干燥等操作,获得壳聚糖膜。壳聚糖膜的厚度为2.5~3.5μm,断裂强度≥170MPa,断裂伸长率>3.6%,初始模量>3.3GPa。该膜可作为抗凝血材料、骨修复材料、创伤敷料等。
-
公开(公告)号:CN10724475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0418475.6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2F9/02 , C07C37/05 , C07C39/08 , C07C213/00 , C07C215/76 , C02F10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苯二胺生产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苯二胺水解液的后处理方法。该苯二胺水解液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为:将水解液进行三段萃取,每段萃取分3‑8级萃取,每级的萃取油相和萃余水相均经过滤除杂,萃取油相富含苯二酚进入脱溶工序,萃余水相进入下一段处理;之后萃余水相进行活性炭吸附脱色处理,活性炭采用填充柱装填,萃余水相连续流经活性炭填充柱进行吸附,处理后的水相满足水解反应配酸使用要求。本发明处理后水相中醇、酸、酮、醚、酯类含量小于50ppm,该水相按一定比例与纯水混合配酸后重复使用对苯二胺水解反应无影响,处理方便,原理科学,提高了反应料液的利用率,绿色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07118108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0418507.2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7C209/36 , C07C211/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加氢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苯胺‑硝基苯缩合液的催化加氢方法。该苯胺‑硝基苯缩合液的催化加氢方法,其特征为:向缩合液中加入预处理剂,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升温搅拌处理,之后将预处理的缩合液转入加氢反应釜中;向加氢反应釜中加入含水醇溶液及骨架镍催化剂,先用惰性气体置换加氢反应釜内空气后再通入氢气置换,启动搅拌器搅拌并升温,反应,至反应结束。本发明降低了催化加氢反应对苯胺和硝基苯的缩合反应过程的脱水程度和溶剂醇类含水量苛刻要求,实现缩合料液在含水溶剂中的正常加氢反应,降低了反应能耗和物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147958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810132371.3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7C51/00 , C07C59/1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 C07C51/00 , C07C59/185
Abstract: 一种催化纤维素转化制备乙酰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B-L酸性催化剂,在纤维素和催化剂质量比为1000:1~100:1、纤维素和水质量比为1:200~1:10、反应温度80~230℃下反应6.0~20.0h制备乙酰丙酸,并回收重复利用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1.催化剂两酸性位间具有协同催化效应,催化活性高,底物转化率高,产物选择性高;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03388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349462.4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7C209/86 , C07C211/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橡胶抗氧剂中间体生产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对氨基二苯胺生产中氢化混合液的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其特征为:将氢化混合液送入脱溶剂塔脱除加氢反应溶剂醇,剩余的混合液从塔底采出;将塔底混合液送入萃取分液塔,同时塔内融入萃取溶剂,将混合液中的苯胺和对氨基二苯胺萃取出来作为油相,从萃取塔塔顶采,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从塔底采出;将油相送入蒸馏分离工序,塔顶分别蒸出萃取剂和苯胺,对氨基二苯胺由塔底采出。本发明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有效提高了油水两相的分层速度和分离效果,耗水量少,减小了回收缩合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后处理难度,减少了其消耗,同时萃取剂易于回收循环使用,方法便捷,经济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738271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82183.3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03 , B01J29/0308 , B01J2229/186 , C07C69/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O/MCF介孔碱性分子筛催化醇解聚乳酸的方法,属于废弃资源高值转化技术领域,其为以CaO/MCF型介孔碱性分子筛为催化剂、以甲醇为反应物降解聚乳酸的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滤、蒸馏等操作回收乳酸甲酯产品,聚乳酸(PLA)的醇解率可达98%以上,产品乳酸甲酯的选择性可达90%以上。本方法以CaO/MCF为催化剂,甲醇为反应原料,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方法简单,原料价格低廉,产物回收工艺简单,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降解效率高,能够大大工业降低降解废聚乳酸的成本,实为一种经济有效地方式,值得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7286024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19031.4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7C209/84 , C07C211/5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84 , C07C211/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间苯二胺生产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间苯二胺的除杂纯化方法。该间苯二胺的除杂纯化方法,以间苯二胺灰品为处理对象,其特征为:将预先熔融的间苯二胺灰品连续送入精馏塔中部,对精馏塔内部进行抽真空处理;在负压下进行连续精馏,间苯二胺经塔顶冷凝器冷凝后部分作为回流液经回流管返回塔顶;将部分液体经间苯二胺采出管作为产品采出;采出的间苯二胺在惰性气氛保护条件下进行切片包装,得到高纯间苯二胺成品,剩余间苯二胺连同杂质从塔釜采出,作为普通纯度级别产品使用。本发明经纯化处理后间苯二胺中杂质含量可接近或低于100ppm,可满足高纯度应用的要求,处理方便,原理科学,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绿色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07244756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418475.6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2F9/02 , C07C37/05 , C07C39/08 , C07C213/00 , C07C215/76 , C02F10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26 , C02F1/283 , C02F2103/36 , C02F2301/08 , C07C37/05 , C07C213/00 , C07C39/08 , C07C215/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苯二胺生产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苯二胺水解液的后处理方法。该苯二胺水解液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为:将水解液进行三段萃取,每段萃取分3‑8级萃取,每级的萃取油相和萃余水相均经过滤除杂,萃取油相富含苯二酚进入脱溶工序,萃余水相进入下一段处理;之后萃余水相进行活性炭吸附脱色处理,活性炭采用填充柱装填,萃余水相连续流经活性炭填充柱进行吸附,处理后的水相满足水解反应配酸使用要求。本发明处理后水相中醇、酸、酮、醚、酯类含量小于50ppm,该水相按一定比例与纯水混合配酸后重复使用对苯二胺水解反应无影响,处理方便,原理科学,提高了反应料液的利用率,绿色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05776243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10147419.9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1B39/04 , C07D233/58
Abstract: 一种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结构为的化合物为模板剂,将偏铝酸钠、30%质量百分数的二氧化硅水溶液、25%质量百分数的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氢氧化钠和水的混合物室温下搅拌反应得均相混合物后于100‑150℃下晶化3‑6小时,得导向剂。将导向剂加至盐酸和模板剂的混合物中,于30‑60℃下搅拌16‑24小时得到均相凝胶混合物后,于100‑130℃下晶化24‑72小时,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焙烧,即制得微‑介孔分子筛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1.所得微‑介孔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晶态孔壁和介孔结构,水热稳定性好。2.所制得的微‑介孔分子筛为高温高压反应提供了潜在的催化材料或载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