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传动的自调节消隙结构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7215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68218.6

    申请日:2016-07-19

    Inventor: 余学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20 F16H57/12 F16H2057/127

    Abstract: 齿传动的自调节消隙结构,包括同步、同向的第一驱动齿和第二驱动齿,所述第一驱动齿与所述第二驱动齿之间通过一弹性件连接,该弹性件促使所述第一驱动齿、所述第二驱动齿反向预压在从动齿上。本发明通过一弹性件促使同步、同向的第一驱动齿、第二驱动齿反向预压在从动齿上,即可利用第一驱动齿驱动从动齿,利用第二驱动齿反向驱动从动齿,变向驱动时不会产生由齿侧间隙所带来的传动误差。即使在齿磨损后,弹性件始终促使第一驱动齿、第二驱动齿反向压靠在从动齿上,继续保持消除齿侧间隙带来的传动误差,从而使得本发明具有在齿磨损后自调节消隙的效果。

    换刀机械手装置及数控加工机床

    公开(公告)号:CN222095450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125534.6

    申请日:2024-01-18

    Inventor: 余学林 张富健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换刀机械手装置及数控加工机床。换刀机械手装置包括底座、伸缩转动机构和刀夹机构,伸缩转动机构安装于底座,伸缩转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刀夹机构连接,伸缩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刀夹机构伸缩和转动,刀夹机构包括安装座、夹持组件和锁刀组件,夹持组件安装于安装座,锁刀组件被配置为锁定夹持组件的开合。底座用于支撑伸缩转动机构,以保证伸缩转动机构的稳定性。伸缩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刀夹机构的伸缩和转动运动,以使刀夹机构能够进行高速换刀操作。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刀具,在换刀后锁刀组件锁紧刀具,避免刀具在转动过程中甩出,从而能够保证高速换刀的可靠性。

    刹车装置及五轴加工中心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67424U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20110339.6

    申请日:2024-01-17

    Inventor: 余学林 张富健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刹车装置及五轴加工中心。刹车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刹车机构、活塞、进油机构和弹性复位机构,刹车机构包括轴承座和刹车片,液压油接入进油机构,活塞被液压油推动并使得活塞在活动腔体内移动,挤压刹车片抵接固定机构内壁,实现回转轴制动。液压油从进油机构退回后,活塞在弹性复位机构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原位,远离刹车片,回转轴可以恢复转动。刹车装置中仅需一个液压进油口即可控制回转轴的刹车和松开,活塞依靠弹性复位机构能够快速顺利回位,防止卡顿现象的发生。

    动滑枕装置及数控机床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21075U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20429116.6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动滑枕装置及数控机床。动滑枕装置包括滑板机构、滑枕机构、第一滑动机构、第二滑动机构和第三滑动机构,滑板机构沿水平方向贯穿形成通行空间,为滑枕机构的滑动提供足够的空间,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机构于滑枕机构的顶面,设置第二滑动机构和第三滑动机构于滑枕机构的底面,实现了滑枕机构顶部和底部均有滑动支撑点,多重支撑点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滑枕机构的稳定性和刚度,从而在滑枕机构滑动伸出较长时仍能保持稳定。当滑枕机构相对滑板机构滑动伸出较长时,由于有多重滑动支撑点的设置,滑枕机构能够保持足够的刚度,同时减小振动对加工的影响,以确保在加工过程中保持稳定性,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效果。

    一种Z轴动力机构和加工中心

    公开(公告)号:CN221110893U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23085268.3

    申请日:2023-11-15

    Inventor: 余学林 李佳荣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Z轴动力机构和加工中心,Z轴动力机构包括:滑板;滑枕,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滑板,滑枕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刀具的主轴;夹紧板,安装于滑枕的侧边,夹紧板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刹车组件,包括直线驱动件和动刹车片,直线驱动件固定于滑板,动刹车片安装于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动刹车片压抵于夹紧板,以阻碍滑枕沿竖直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Z轴动力机构能够避免Z轴刹车时出现抖动和延迟的问题,提高Z轴刹车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提高加工精度。

    一种自冷却电机结构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103141U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22930229.2

    申请日:2023-10-31

    Inventor: 余学林 张富健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自冷却电机结构,自冷却电机结构包括:电机本体;安装架组件,固定于所述电机本体,且位于所述电机本体设有输出轴的一端;多个散热风扇,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组件,多个所述散热风扇绕所述电机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均朝向所述电机本体设置,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的夹角α大小范围为60°至8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冷却电机结构能够通过风冷加速电机本体的散热,提高电机本体的运行效率,令电机本体在长时间大负荷的状态下亦能正常运行,延长电机本体寿命和提高电机本体运行的安全性。

    转台过线机构和五轴加工中心

    公开(公告)号:CN220592442U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21855164.3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转台过线机构和五轴加工中心,转台过线机构安装于数控转台,转台过线机构包括过线套筒、径向轴承、轴承座、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轴承座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数控转台,径向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连接,径向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过线套筒,过线套筒内设有供线缆穿过的过线通孔,第二固定件固定于过线套筒,第二固定件用于限定穿设于过线通孔的线缆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台过线机构能够避免线缆与数控转台和过线套筒之间的磨擦,从而避免线缆磨损,并减小线缆的旋转幅度,解决线缆缠绕的问题。

    跟随冲水装置和机床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966677U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21098298.5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跟随冲水装置和机床,跟随冲水装置包括:伺服驱动电机;直线模组,沿X方向延伸设置,直线模组的输入端与伺服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伺服驱动电机能够驱动直线模组的输出端沿X方向移动;冲水机构,包括用于喷淋冷却水的喷嘴,喷嘴与外部的供水装置连通,冲水机构与直线模组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随冲水装置既能够在短电弧加工时跟随电极的端部位置喷淋,保障机床加工效果和避免工件损毁;也能够在机械加工时自动调整喷嘴以使其对准刀尖的位置,提高机床加工效率。

    一种用于较远距离传动且可中通切削液的惯性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787021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23241229.4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余学林 黄永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惯性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较远距离传动且可中通切削液的惯性轴结构包括:壳体;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顶部;惯性轴,所述惯性轴的顶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惯性轴的顶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惯性轴的底端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底部设置有主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较远距离传递动力,通过焊接连接,惯性轴中间较长段采用无缝钢管,可大大降低重量,亦可降低材料成本,减少传动轴的转动惯量,通过动平衡螺丝孔的设置,可以用于打动平衡时添加螺丝增重,调节动不平衡量,方便快捷,通过使用螺钉调节,更加快捷方便,且不会产生铁屑污染环境。

    一种铣头滑动导轨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092288U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23043525.3

    申请日:2020-12-16

    Inventor: 余学林 黄永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铣头滑动导轨,包括底座、水平滑动座和两个竖直滑动座,所述底座两端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竖直滑动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竖直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滑动轨道,所述水平滑动座底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配合使用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水平滑动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滑动座,所述水平滑动座和所述竖直滑动座均设置为中空型,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一限位杆的配合,可有效的防止水平滑动座发生移位,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滑动座和竖直滑动座均采用中空设计,有效的降低了水平滑动座和竖直滑动座的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