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09241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010615589.8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其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并且其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回路内的循环制冷剂量,防止因高压异常而导致的压缩机构的过负荷运转。本发明涉及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的制冷装置(R),其具备:经由连通回路(101)与高压侧连接的制冷剂量调整箱(100);连通该箱的上部与中间压区域的连通回路(103);连通箱的下部与中间压区域的连通回路(105);连通回路(101)的电动膨胀阀(102);连通回路(103)的电磁阀(104);连通回路(105)的电磁阀(106);控制电动膨胀阀(102)及各阀装置而将制冷剂回路中的循环制冷剂回收到箱,并向制冷剂回路(1)放出制冷剂的控制装置(C)。

    制冷装置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00455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32720.5

    申请日:2010-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冷却时的废热而进行供给热水,且提高冷却能力及冷却效率,并且能够进行与冷却和供给热水的负载变动相对应的高效率的运转的制冷装置。其中,在第一制冷循环回路上设有对由第一散热器冷却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却的过冷却器,在所述过冷却器中,利用与所述第一制冷循环回路不同的第二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剂的蒸发作用对所述第一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却,且利用所述第二制冷循环回路的第二散热器中的制冷剂的散热作用对供给热水的水进行加温。通过所述第二制冷循环回路对所述第一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却,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制冷循环的制冷能力及制冷效率,同时有效利用所述过冷却相当量的废热进行供给热水。

    制冷装置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09239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08342.3

    申请日:2010-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即使在低外部气体温度时等,该制冷装置也能够防止在油中溶入制冷剂的不良情况,从而实现油顺利地返回到压缩机构。在本发明的制冷装置(R)中,由压缩机(11)、气体冷却器(46)、主节流机构(62A、62B)、蒸发器(63A、63B)构成制冷剂回路(1)且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该制冷装置(R)具备:分油器(44),其将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中的油分离;回油回路(73);油冷却器(74);油旁通回路(78);电磁阀(79);控制机构(C),其控制该电磁阀,使分油器内的油不经过油冷却器而返回到压缩机构。

    冷冻系统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0228C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610154056.8

    申请日:2006-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系统,该冷冻系统可有效地消除由压缩机运行控制的更新时间长所导致的效率恶化。该冷冻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回路,具有由该蒸发器冷却的被冷却空间,根据上述压缩机的低压侧压力和设定压力控制该压缩机的容量,同时,按预定周期根据上述被冷却空间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改变上述设定压力;其中:根据上述蒸发器对上述被冷却空间的冷却停止的信号,与上述预定周期无关地将上述设定压力改变成预定值,控制上述压缩机的容量。

    冷冻装置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10678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780011607.8

    申请日:2007-03-15

    Inventor: 三原一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309/061 F25B2400/13 F25B240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装置。使用从压缩机输出的制冷剂成为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由于冷冻能力不足,故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快速冷却,必须增加制冷剂的填充量。另一方面,当冷冻装置充分冷却时,存在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大量剩余制冷剂的问题。在本发明中,在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依次环状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中,在气体冷却器和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贮液器与压缩机的吸入口配管连接。另外,根据压缩机的输出侧压力和吸入侧压力的压力差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当冷冻能力不足时,增加制冷剂循环量,当冷冻能力过剩时,通过将剩余制冷剂贮留到贮液器中,可调整制冷剂循环量。

    冷冻装置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53752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52898.4

    申请日:2007-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400/22

    Abstract: 一种冷冻装置,其目的在于,在设计为HCFC系制冷剂用的既设的屋内设备以及屋内配管中,即使在置换成HFC系制冷剂用冷冻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冷冻能力,并且通过抑制制冷剂的流速的增加,防止因压力损失的增加而导致的运转效率的下降。主冷冻循环的制冷剂使用蒸发温度0摄氏度以下的制冷剂,副冷冻循环的制冷剂使用比主冷冻循环的制冷剂COP更良好的蒸发温度0摄氏度以上的制冷剂,由此,能够通过COP良好的副冷冻循环过冷却主冷冻循环的制冷剂,能够改善冷冻系统整体的运转效率。

    空调冷冻装置及空调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77023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410088186.7

    申请日:2004-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40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冻装置和空调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即使冷冻机发生故障,致冷剂的流动也不会停止。在冷藏系统(压缩机37)或冷冻系统(压缩机54)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该空调冷冻装置1形成旁通路径70、80,所述旁通路径使从蒸发器43、49流出的致冷剂不经过发生故障的压缩机37(或54)、而是经过另一个压缩机54(或37)导入级联热交换器的入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