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顶管施工中的钢后靠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27008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32701.3

    申请日:2019-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钢后靠,作为顶管的反力基座,安装在内衬墙与顶管千斤顶之间,包括后靠板、钢垫块以及钢牛腿,所述后靠板由H型钢与焊接在H型钢前、后翼缘的厚钢板组成,所述后靠板与内衬墙之间通过钢垫块支撑连接,所述钢垫块与后靠板之间通过钢牛腿支撑连接。本发明的用于顶管施工钢后靠,提供了顶管施工的反力架的需要,解决了传统混凝土后靠结构形式局限性以及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钢后靠采用预加工,安装前送至现场实施安装,大大降低了工期的制约影响,实现绿色化施工。

    双体组合链式土方垂直提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347934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781788.3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体组合链式土方垂直提升装置,具有上升运输装置、下降运输装置,多个驱动轮上绕装轨链构成垂直提升机构,上升运输装置和下降运输装置由驱动轮提供动力,料斗通过轨链上的电动卡扣与轨链连接,上升运输装置与下降运输装置之间连接有料斗滑轨,料斗通过料斗滑轨在上升运输装置与下降运输装置之间进行移动,同时,在移动过程中的指定位置打开料斗底部,将土料下落至皮带运输机上,完成卸料工作。本发明解决了逆作法工程由于出土洞口边的长臂挖机或履带抓斗铲机在垂直提升装土时需要回转操作,需要较大的运行空间,而且大型机械和车辆需要上楼板。并且极大提高逆作法施工土方出土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出土工作所占用空间。

    地下连续墙槽段泥浆电动取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368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365450.0

    申请日:2017-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泥浆电动取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控制电箱、电源指示器、紧急制动旋钮、下放按钮、停转按钮、提升按钮、手动/自动切换按钮、绕线筒、支座、电机、深度显示器、支架、测绳、取浆桶、滚轮。控制电箱、电机、深度显示器和绕线筒固定于支座上,支座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电机通过控制电箱上的按钮指令进行工作;绕线筒上绕有测绳,测绳与取浆桶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取浆装置人力操作费时费力,人工操作过程中用力不均衡导致泥浆外泄,取浆深度靠测绳刻度确定读数困难且误差较大导致取浆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实现了地下连续墙施工槽段内任意深度位置原位取浆快速省力,安全高效。

    粉细砂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循环泥浆再生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055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036220.9

    申请日:2016-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细砂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循环泥浆再生调节方法,具体施工步骤是:(1)使用除砂机对循环泥浆进行过滤处理,去除循环泥浆粒径较大的粉砂及渣土颗粒;(2)取经除砂机过滤处理后的适量循环泥浆样品分别与水、新浆和絮凝剂按一定比例进行勾兑调配;(3)分别观测静置1小时、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泥浆的离析和沉淀状态;(4)对未出现离析且底部有明显沉淀的泥浆进行性能指标检测;(5)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确定最佳的水、新浆或絮凝剂与循环泥浆的配比;(6)将经除砂机过滤处理后的循环泥浆与试验确定的水、新浆或絮凝剂的配比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并对搅拌后的泥浆进行沉淀处理,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循环泥浆。

    紧邻河海超深近距双沉井下沉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17412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60820.0

    申请日:2017-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3/00 E02D2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邻河海超深近距双沉井下沉施工方法,具体步骤是:沿两井中心连线中垂线位置,在两井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重力挡土墙;在两沉井四周布置深井进行降水,隔断沉井下沉需穿越的地下水层;两沉井制作与下沉同步施工,协调下沉,减小相互影响;在沉井下沉期间;根据侧壁摩阻力、侧壁压力大小变化情况,调整各井格内泥面高差或采取定向气幕减阻措施;经计算满足沉井接高要求后回填砂土,完成接高;根据沉井下沉所穿越的土层情况进行计算,采取相应的助沉和纠偏措施,使沉井平稳下沉至设计深度,完成沉井封底。本发明能解决超深近距双沉井互相影响大,易造成沉井出现位移、倾斜等问题,同时能优化临江场地丰富地下水情况下的沉井下沉方式。

    对环境微扰动的沉井下沉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8512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261230.3

    申请日:2014-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环境微扰动的沉井下沉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是:1.灌注桩反力地锚施工,2.沉井开始下沉前的准备工作,3.安装反力拉杆,4.调整穿心千斤顶的压力大小,5.先压沉后取土,6.压沉施工过程,7.压沉至设计标高后拆除压沉设备,进行沉井后续施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的沉井下沉施工方法,本发明与传统沉井下沉方式相比,千斤顶纠偏与出土结合,提高了沉井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控制沉井下沉姿态,沉井下沉均匀平稳,且精度更高;通过反力装置调节沉井的下沉系数,可大幅提高沉井下沉速度、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期节省成本;可实现沉井内部预留土塞,能减少沉井下沉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有效保护周边环境。

    气压沉箱起沉临时支墩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88289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8874.6

    申请日:201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压沉箱起沉临时支墩及施工方法,在墩台中心位置施工墩柱,墩柱顶到达沉箱工作室顶板底高度;在墩柱顶加设木垫板,进行沉箱工作室顶板的浇筑;沉箱工作室顶板及首节沉箱结构制作完成后,拆除临时支墩,气压沉箱开始排土下沉。在气压沉箱首节制作下沉时,在素混凝土垫层上制作的混凝土结构的临时支墩,用来分担上部的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等,使传到地基中的压应力不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保地基不致失稳导致沉箱结构偏斜甚至倾覆。临时支墩制作方便,尺寸可调,布置数量可在气压沉箱中按需布设。临时支墩的布置,将有效保证首节沉箱上部结构的制作时地基和结构的安全,对首节沉箱的顺利制作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对环境微扰动的沉井下沉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8512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61230.3

    申请日:2014-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环境微扰动的沉井下沉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是:1.灌注桩反力地锚施工,2.沉井开始下沉前的准备工作,3.安装反力拉杆,4.调整穿心千斤顶的压力大小,5.先压沉后取土,6.压沉施工过程,7.压沉至设计标高后拆除压沉设备,进行沉井后续施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的沉井下沉施工方法,本发明与传统沉井下沉方式相比,千斤顶纠偏与出土结合,提高了沉井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控制沉井下沉姿态,沉井下沉均匀平稳,且精度更高;通过反力装置调节沉井的下沉系数,可大幅提高沉井下沉速度、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期节省成本;可实现沉井内部预留土塞,能减少沉井下沉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有效保护周边环境。

    真空预压地基处理低掺量水泥土搅拌密封墙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24579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0678.6

    申请日:201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预压地基处理低掺量水泥土搅拌密封墙的施工方法,密封墙采用两排双轴700mm的水泥粘土搅拌桩,搭接宽度200mm,桩长10m,水泥掺入量5%,膨润土掺入量为0.8%,Na2CO3掺入量为膨润土重量的5%,水灰比为1.9~2.0。密封墙施工时,水泥粘土搅拌桩的桩位偏差小于等于50mm,垂直度小于1%。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大面积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多区块、高标准处理要求密封性能不好且相邻区块密封墙承受双向渗流容易产生渗透沉陷开裂等问题,确保密封墙的密封效果能够满足膜下真空度的要求。且在保证密封性和真空度要求的前提下本发明还能减少搅拌桩水泥用量,节约资源节省施工成本。

    长距离顶管中继环联动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7310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01557.7

    申请日:2014-0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距离顶管中继环联动施工方法,在长距离顶管同时启用至少三个中继环进行施工,具体步骤是:在最后一个中继环顶进完成后,直接启动第一中继环,同时后座千斤顶同步顶进,形成第一中继环和后座千斤顶的联动。本发明能解决传统的中继环施工方法在超长距离顶管中多只中继环启用顶进效率低,且在更多中继环启用的情况下可能会演变为无法顶进的局面的问题。本发明在长距离顶管顶进过程中,能够实现多个中继环同时工作,实现长距离顶管的多点同时顶进,从而大幅提高顶管的施工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