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同进水碳氮比的人工湿地优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35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12742.X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进水碳氮比的人工湿地优化系统,设置一个前置玄武岩纤维接触氧化区,该区悬挂捆扎式改性玄武岩纤维束,其上捆扎一组预制的玄武岩纤维生物巢,并在池壁部分设置缓释碳源槽以添加缓释碳源;其次在接触氧化区后串联设置水平流人工湿地过滤区;当进水碳氮比较低,废水从缓释碳源槽两侧进入,充分接触后由玄武岩纤维接触氧化区前端布水管流入,从水平流人工湿地过滤区的末端流出;当进水碳源充足时,污水直接从接触氧化区前端进水管流入,从人工湿地末端流出;本发明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绿色环保;所设计的组合系统碳源充足且可更换,化学性和生物稳定性好、玄武岩纤维生物巢能促进微生物在其表面附着,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一种适用于人工湿地的锰改性玄武岩纤维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090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323583.7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人工湿地的锰改性玄武岩纤维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步骤如下:将经过丙酮清洗后的玄武岩纤维束浸没于碱溶液中浸泡,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至玄武岩纤维呈中性,随后烘干备用;将处理后玄武岩纤维浸泡于H2O2溶液中,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烘干备用;然后放入含MnO4‑溶液中,并加入含Mn2+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浸泡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烘干。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玄武岩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增加,改善了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纤维表面团聚体的附着使粗糙度大幅度上升,促进微生物在其表面的附着,显著提高污/废水处理效率,可广泛用于污/废水处理生物膜载体改性领域。

    一种聚多巴胺改性玄武岩纤维载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811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90176.2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多巴胺改性玄武岩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纤维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和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碱刻蚀:将丙酮溶液清洗过后的玄武岩纤维束浸没于NaOH溶液中刻蚀,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至中性,烘干备用;步骤2,配制Tris-HCl缓冲液,调节pH为8.0~8.5;步骤3,配制多巴胺改性溶液,将多巴胺和过硫酸铵溶解到所述的Tris-HCl缓冲液中,制得2~4mg/mL的多巴胺改性溶液;步骤4,将碱刻蚀并干燥后的玄武岩纤维浸泡于多巴胺改性溶液中,常温下放置于摇床中振荡后取出烘干。本发明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绿色环保。同时具备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能,促进微生物在其表面的附着性,增大挂膜量,提高污/废水处理效率。

    可更换填料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槽

    公开(公告)号:CN100391869C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096747.7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可更换填料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槽是一种有机污(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该槽是通过在常规人工湿地中设置强化除磷脱氮槽,在结构上形成人工湿地进水分布段(1)、人工湿地出水收集段(2)、强化除磷脱氮槽(3)三位一体的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处理系统;依湿地规模和磷浓度,在湿地全长沿横向设置1~3条与湿地相通、等深、宽为20~100cm的强化除磷脱氮槽(3);人工湿地进水分布段(1)位于人工湿地首端,人工湿地出水收集段(2)位于人工湿地末端;强化除磷脱氮槽(3)等距离或主要设置于人工湿地中、后部。该方法和装置使湿地运行效果稳定,除磷脱氮率高,并可方便地富集和回收有用磷资源。

    可更换填料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方法及强化除磷脱氮槽

    公开(公告)号:CN1935696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096747.7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可更换填料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方法及强化除磷脱氮槽是一种有机污(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是通过在常规人工湿地中设置强化除磷脱氮槽,在结构上形成人工湿地进水分布段(1)、人工湿地出水收集段(2)、强化除磷脱氮槽(3)三位一体的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处理系统;依湿地规模和磷浓度,在湿地全长沿横向设置1~3条与湿地相通、等深、宽为20~100cm的强化除磷脱氮槽(3);人工湿地进水分布段(1)位于人工湿地首端,人工湿地出水收集段(2)位于人工湿地末端;强化除磷脱氮槽(3)等距离或主要设置于人工湿地中、后部。该方法和装置使湿地运行效果稳定,除磷脱氮率高,并可方便地富集和回收有用磷资源。

    车载抑尘剂喷洒辅助装置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44489U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21422061.8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抑尘剂喷洒辅助装置,包括多孔溶解池、设置在所述多孔溶解池底端的环流推进浆、设置在多孔溶解池中并位于所述环流推进浆上方的溶解搅拌桨、设置在多孔溶解池上方的马达和药剂桶,所述溶解搅拌桨和环流推进浆同轴联动,并由所述马达驱动,所述药剂桶底端与多孔溶解池连通。本实用新型用于洒水车的改造,安装该装置后,现有的洒水车即可用于抑尘剂的喷洒,使用时直接将其固定在现有洒水车上即可,非常方便;可以实现洒水车内液体的内循环,这可以保证洒水车罐体内溶液浓度的均衡,同时可以避免无该套系统后不溶性抑尘剂的沉淀、粘结、板结而导致喷洒效果不佳。

    模块化格栅式组合人工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710094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454380.0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格栅式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分布区、湿地系统处理区和出水收集区,所述湿地系统处理区包括多个由格栅式湿地槽串联组合而成的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均与进水分布区上的一个出水口对应连接,处理单元的出水口则与出水收集区汇总连接,所述进水分布区的出水面和出水收集区的进水面均设置有穿孔布水隔板。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人工湿地局部发生堵塞时进行局部的更换或调整,减少了对湿地系统的整体影响,提高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也很容易针对湿地系统要处理的对象选择合适填充基质,以提高湿地系统的处理效果。

    预加工插合式组合人工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308123U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20458241.5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加工插合式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分布管、湿地系统处理区和出水收集管,所述湿地系统处理区包括多个由模块化湿地槽串联组合而成的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均与进水分布管上的一个出水口对应连接,处理单元的出水口则与出水收集管汇总连接;所述模块化湿地槽中设置有穿孔布水隔板,将模块化湿地槽分隔为依次连接的进水分布区、湿地槽处理区和出水收集区。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人工湿地发生堵塞时导致的整体停止运行,通过局部改造可以减少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避免了传统人工湿地容易出现的底部开裂渗漏现象,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潜流型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027186Y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20036956.2

    申请日:2007-05-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Y02W10/18

    Abstract: 潜流型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装置涉及一种人工湿地进水的分离、分布方法与装置,该分布器包括穿孔管(1-1)、防冲击挡板(1-2)、集水沉淀槽(1-3)、格栅(1-4)、砾石区(1-5),多孔布水花墙(1-6);其中,在集水沉淀槽(1-3)的进水面的上部设有穿孔管(1-1),在集水沉淀槽(1-3)中正对着穿孔管(1-1)的进口设有防冲击挡板(1-2),在集水沉淀槽(1-3)的另一面即出水面的上部设有格栅(1-4)并与位于集水沉淀槽(1-3)旁的砾石区(1-5)的进水面连通,砾石区(1-5)的出水面设有多孔布水花墙(1-6),多孔布水花墙(1-6)的外面为本分布器的出水面。通过该装置的来流分布,使人工湿地进水在全幅宽、全深分布均匀,保证湿地系统正常运行。

    一种除油三相分离器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80406U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20543123.7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王世和 李贺 黄娟

    Abstract: 一种除油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分离器的下段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出口的上部设置进水导向筒,两者通过加筋连接。分离器的侧壁周向设置溢流槽,溢流槽连接出水管,多级多隔板分离组件设置在进水导向筒与溢流槽之间,使在溢流槽液面下形成10-20cm的浓相油层。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效果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