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变形预警值确定方法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8956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2010057437.4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预警值确定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岩石隧洞开挖变形预警值缺少准确的确定方法的不足,是一种能考虑隧洞围岩岩体质量、监测时机、洞室尺寸等因素的变形监测预警值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通过变形监测数据对地下隧洞开挖过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所述方法的实施步骤为:步骤1,现场测量确定隧道半径和围岩参数;步骤2,安装监测设备;步骤3,计算监测设备位置的变形占围岩最大变形量的百分比、极限应变、峰值破坏应变;步骤4,计算第一预警值和第二预警值;步骤5,根据实际测量形变隧洞与所述第一预警值和第二预警值的比较结果,对当前隧洞稳定状态进行评价。

    一种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原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823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010904530.4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原位测试装置,包括混凝土箱,所述混凝土箱内填充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箱的两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混凝土箱之间可拆卸;所述混凝土箱的与岩体或者喷层的表面的接触侧以及与该侧的相对侧为镂空面;所述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原位测试装置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金属压板和设置在金属压板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施加至金属压板上的作用力,所述金属压板用于朝向岩体或者喷层的表面抵住混凝土箱内的混凝土。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解决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不便原位测定的问题。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956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38194.1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地下洞室支护设计综合指标H;S2、确定不同指标的取值范围和计算公式;S3、依据Pairwise技术生成工程案例库;S4、基于H值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S5、提出地下洞室的一般性支护设计原则和要求;S6、根据岩体结构和强度特征、H值和洞室开挖跨度构建了地下洞室支护参数设计表;S7、构建基于综合指标H和地下洞室跨度的地下洞室群支护设计系统。本发明可以快速、定量地评估岩体开挖响应方式、计算地下洞室所须的设计支护压力以及确定详细的设计支护参数和类型,从而为岩体地下工程中的支护设计、安全稳定评估提供基础。

    基于遗传算法的矩形抗滑桩智能配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12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19528.7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矩形抗滑桩智能配筋方法,为:S1、随机产生M个初始个体,构成初始种群,其中个体包含钢筋保护层厚度参数和钢精束间距参数;S2、基于种群中个体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参数和钢精束间距参数判断该个体是否满足限制条件;S3、基于满足限制条件的个体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参数和钢精束间距参数计算该个体的矩形抗滑桩配筋量目标函数值,并根据矩形抗滑桩配筋量目标函数值计算个体的适应度;S4、对种群中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复制、交叉、变异遗传操作,构成新一代的种群;S5、重复步骤步骤S2~S4,直至遗传代数达到设定代数,得到经遗传算法优化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参数和钢精束间距参数。

    一种适用于岩体条件地下洞室群变形分级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796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039651.0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岩体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群开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岩体条件地下洞室群变形分级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考虑岩体质量、洞群效应、监测时机等因素影响下地下洞室群的变形分级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主要是以能够反映岩体质量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的地质强度指标GSI为基础,并根据监测仪器的埋设时机,埋设位置,通过数值分析手段对地下洞室群不同部位监测点分别建立三级变形预警指标并对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该方法确定的变形预警指标还可以根据后续的反演分析成果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对整个地下洞室群不同部位、各个施工阶段的变形进行分级预警。

    隧洞掌子面监测及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546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261428.4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本发明是针对采用全断面开挖的软岩或软土隧洞,提供了隧洞掌子面监测及优化设计方法,包括系统性监测内容的设计,各监测仪器的布置以及监测频次,开挖支护设计方案的优化等,达到解决现有的监测方法中未能全面考虑掌子面变形特征对隧洞稳定的影响的问题,并为施工方案及支护参数优化提供直接依据。本方法的具体内容是:对预先选取的隧洞试验段进行开挖,分别在开挖过程中逐步减少玻璃纤维锚杆搭接长度、逐步提高开挖进尺、逐步提高掌子面停留时间,其他开挖支护参数不变,同时监测开挖过程中的隧洞掌子面变形情况进行监测,获得优化后的玻璃纤维锚杆搭接长度参数、开挖进尺参数、掌子面停留时间参数。

    一种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原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823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04530.4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原位测试装置,包括混凝土箱,所述混凝土箱内填充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箱的两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混凝土箱之间可拆卸;所述混凝土箱的与岩体或者喷层的表面的接触侧以及与该侧的相对侧为镂空面;所述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原位测试装置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金属压板和设置在金属压板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施加至金属压板上的作用力,所述金属压板用于朝向岩体或者喷层的表面抵住混凝土箱内的混凝土。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解决混凝土‑岩体‑喷层接触面抗剪强度不便原位测定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