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摄像单元的工程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57745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918872.6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摄像单元的工程状态监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准模型的载入、多摄像单元的布设与调试、实景模型的建立、实景模型与基准模型的比对及工程现场的工程状态监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基于多个摄像单元对工程现场的影像数据进行多维实时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影像数据建立实景模型,通过与基准模型进行比对,以分析得到实景模型与基准模型之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判断工程现场的工程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工程状态的多维实时监测,如此有效地辅助工程现场监测,完善现有监测技术对工程状态的监测不全面,精细度不足等问题,真正达到对工程状态的全面监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摄像单元的工程状态监测系统。

    一种基于抛物线原理的基覆界面自动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157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10854413.4

    申请日:2018-07-30

    Abstract: 一种基于抛物线原理的基覆界面自动建模方法,包括步骤S1:定义基覆界面约束边界,S2:TIN构网生成基覆界面初始面,S3:抛物线原理插值生成基覆界面骨架面,S4:深度Kriging插值生成基覆界面光滑面,即完成基覆界面模型创建。其中,S1是由边界数据、实测勘探点或勘探剖面数据和地形面共同构成;S3是根据抛物线原理,构建基覆界面的骨架面;S4是对基覆界面骨架面进行深度Kriging插值,得到基覆界面光滑面。本发明提出抛物线插值原理,使得建模具有全局可参考的性质,能处理勘探数据非常少情况下的基覆界面建模,提高了基覆界面自动建模的效率和质量。该方法参考地形面的起伏,依据覆盖层的厚度拟合,使得基覆界面形态随地形起伏而变化,符合地质规律。

    一种基于平法图信息自动生成钢筋三维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683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0899287.6

    申请日:2021-0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平法图信息自动生成钢筋三维模型的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平台间配筋结果的转换,方便设计人员根据需要对项目进行平台的更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平法图信息自动生成钢筋三维模型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从平法图提取混凝土结构信息及钢筋参数信息,结构信息包括定位信息和构件截面信息,钢筋参数信息包括混凝土施工图中钢筋的直径、型号等信息;S2、根据所提取信息分析计算出钢筋位置信息,并按构件类型生成墙钢筋位置信息,梁钢筋位置信息,板钢筋位置信息,柱钢筋位置信息;S3、根据结构信息、钢筋参数信息及计算出的钢筋位置信息自动创建钢筋三维模型。

    一种基于轻型数据库的BIM全信息解析与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798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698600.X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轻型数据库的BIM全信息解析与转换方法,包括步骤:S1:BIM数据准备,遍历源文件中的设计模型,建立直线型设计模型结构树;S2:BIM数据解析,遍历直线型设计模型结构树中所有设计模型中的元素,解析其全信息数据结构,包括几何、属性和材质信息;S3:BIM数据转换,将解析得到的元素信息分类转换成轻型数据库可识别的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对象采用全信息数据结构,并写入自定义数据库文件。本发明可实现BIM数据的全信息转换,保证模型中元素几何、属性、材质信息不丢失,及较高数据转换、存储效率及元素级更新同步,达到数据无缝流转与共享应用的效果,满足面向基础设施领域各类场景的数据交付和应用需求。

    一种基于空间信息模型与实时图像比对的定位导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944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1403627.0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信息模型与实时图像比对的定位导航方法,它将空间信息模型进行全空间、全方位网格剖分,并进行所有节点和视角的模型图像特征提取,记入位置信息表;然后获取移动物体当前位置和视角下的实景图像,并进行实景图像特征提取,将提取的图像特征与位置信息表记录进行匹配检索,得到移动物体当前位置和视角信息。本发明利用工程建设竣工提供的空间信息模型可进行复杂室内建筑物的定位和导航,定位精度更高,建设成本低,导航更加立体、直观。本发明打破了室内、室外两种定位导航技术互相隔离的现状,统一数据源和统一技术实现了室内外定位导航的一体化应用。

    一种基于轻型数据库的BIM全信息解析与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79805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698600.X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轻型数据库的BIM全信息解析与转换方法,包括步骤:S1:BIM数据准备,遍历源文件中的设计模型,建立直线型设计模型结构树;S2:BIM数据解析,遍历直线型设计模型结构树中所有设计模型中的元素,解析其全信息数据结构,包括几何、属性和材质信息;S3:BIM数据转换,将解析得到的元素信息分类转换成轻型数据库可识别的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对象采用全信息数据结构,并写入自定义数据库文件。本发明可实现BIM数据的全信息转换,保证模型中元素几何、属性、材质信息不丢失,及较高数据转换、存储效率及元素级更新同步,达到数据无缝流转与共享应用的效果,满足面向基础设施领域各类场景的数据交付和应用需求。

    一种基于抛物线原理的基覆界面自动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157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854413.4

    申请日:2018-07-30

    Abstract: 一种基于抛物线原理的基覆界面自动建模方法,包括步骤S1:定义基覆界面约束边界,S2:TIN构网生成基覆界面初始面,S3:抛物线原理插值生成基覆界面骨架面,S4:深度Kriging插值生成基覆界面光滑面,即完成基覆界面模型创建。其中,S1是由边界数据、实测勘探点或勘探剖面数据和地形面共同构成;S3是根据抛物线原理,构建基覆界面的骨架面;S4是对基覆界面骨架面进行深度Kriging插值,得到基覆界面光滑面。本发明提出抛物线插值原理,使得建模具有全局可参考的性质,能处理勘探数据非常少情况下的基覆界面建模,提高了基覆界面自动建模的效率和质量。该方法参考地形面的起伏,依据覆盖层的厚度拟合,使得基覆界面形态随地形起伏而变化,符合地质规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