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32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425387.4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其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会话密钥协商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一种会话密钥协商方法,应用于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服务端生成第一随机数,所述客户端生成第二随机数,并通过预设于本端的会话建立密钥经加密算法加密传输至对端;所述服务端和所述客户端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数、所述第二随机数和分散算法得到一组分散因子,将所述一组分散因子中的每一分散因子分散为会话密钥,分别得到会话密钥组,所述会话密钥组用于所述服务端和所述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加密。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简洁高效,且避免了会话密钥在网络上的传输,极大提高了会话密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7269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658088.6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 深圳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L12/751 , H04L12/725 , H04L12/733 , H04L12/753 ,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可靠性的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底层物理网络的拓扑结构参数以及计算每一条链路的可靠性参数;确定集中器节点在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上的节点选择策略;确定在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上最佳传输路径的路径选择策略;使用基于最小斯坦纳树的传输方法,同时满足所述节点选择策略和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的要求,在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上挑选出最佳传输路径。本发明基于最小斯坦纳树确定传输路由,结合了智能电网技术与物联网信息聚合技术,在确定最佳传输路径的同时,确定选取的电力物联网的信息聚合节点,由此对于提升智能电网中海量节点与连接的整体网络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可以确保用电信息传输的平稳与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14998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540784.1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 深圳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B3/54 , H04L41/0803 , H04L41/142 , H04L4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室内电力线通信的资源优化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为每台用户设备随机分配子信道,并确定每个子信道的网络配置;计算每台用户设备在其对应的当前网络配置下发射功率的最优值,并根据当前网络配置下发射功率的最优值寻找最优网络配置;获取每台用户设备在最优网络配置下发射功率的最优值;根据最优网络配置下发射功率的最优值确定最优系统网络效用值,并根据最优系统网络效用值确定是否更新用户设备的子信道集合。该方法能够使每台用户设备在大部分时间都会使用最佳子信道进行传输,从而使电力线通信系统接近最佳效用,减少系统的信令开销,并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43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03040.4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传感器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磁电效应与压电效应的电流传感器及芯片。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支撑结构、质量块、线圈、弹性梁以及设于弹性梁表面的压电转换结构,质量块与弹性梁相连,质量块悬空设于支撑结构上,线圈设于质量块的表面。压电转换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压电材料层及第二金属层,压电材料层设于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本发明采用磁电效应和压电效应相结合,通过选择磁电效应‑正压电效应的工作模式或磁电效应‑逆压电效应的工作模式,实现同一个电流传感器同时兼顾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检测,可应用于各种电流检测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443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02456.4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P15/105 , G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传感器领域,提供一种隧道磁阻加速度计,包括支撑结构、质量块、线圈、弹性梁以及四个隧道磁阻元件,质量块与弹性梁相连,质量块悬空设于支撑结构上,线圈设于质量块的表面,四个隧道磁阻元件设置于支撑结构的表面,且对称分布于质量块的四周,其中两个隧道磁阻元件所在的直线平行于X方向,另外两个隧道磁阻元件所在的直线平行于Y方向。质量块能够在X方向、Y方向或Z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下运动以带动线圈运动。四个隧道磁阻元件中每两个隧道磁阻元件构成差分磁场检测结构,能够感应线圈运动状态变化下产生的磁场变化,通过测量磁场变化值实现单轴向、双轴向(X和Y)或三轴向(X、Y和Z)加速度的高精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49295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11516258.2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程信息调整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线程信息调整方法包括: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应用程序安装文件;应用程序安装文件包括应用程序下载文件和添加信息;添加信息包括对应用程序下载文件对应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线程设置的优先级基准值、优先级动态范围值、时间片基准值以及时间片动态范围值;基于优先级基准值和优先级动态范围值,对应用程序的所有线程的优先级进行调整;基于时间片基准值和时间片动态范围值,对应用程序的所有线程的时间片进行调整。通过对应用程序下载文件设置添加信息的方式,可对应用程序下载文件对应的应用程序中所有线程的优先级和时间片的信息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应用程序执行混乱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83123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744647.9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能计量分公司
IPC: G06F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态硬盘异常掉电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硬盘测试技术领域。固态硬盘异常掉电测试方法包括:获取配置策略,并基于配置策略,生成掉电协议报文,配置策略包括与各个待测固态硬盘对应的掉电策略;执行测试脚本,并在执行测试脚本到达预设的掉电测试点时,根据掉电协议报文,对各个待测固态硬盘进行掉电控制;在完成对各个待测固态硬盘进行掉电控制之后,查询得到各个待测固态硬盘当前状态;基于各个待测固态硬盘当前状态,得到异常掉电测试结果。通过采用协议报文控制待测固态硬盘异常掉电测试,能够提供一对多的固态硬盘掉电测试,无需增加更多设备,成本更低,测试效率提升不依赖于设备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82809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181273.4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1L23/00 , G06F30/392 , G06F30/394 , G06F30/398 , G06F18/24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粒器件、芯片、电子设备、芯片防护方法、装置及介质。采用微粒器件对芯片进行防护,由于该微粒器件的尺寸极小,相应地提升芯片内部散落微粒器件的数量,提升异常检测覆盖率。通过异构逻辑处理器对相同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得到该相同输入信号对应的多个逻辑运算结果,直接利用多个逻辑运算结果对芯片进行异常检测,不再需要如相关技术中利用不同延迟链输出的信号进行比较,更加及时快速地发现芯片异常,而且异构逻辑处理器中的逻辑运算单元结构简单。另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各延迟线之间具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利用异构逻辑处理器对芯片进行防护,其普适性更强,能够更加灵活地在芯片内进行布局,利于提升芯片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57583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73106.0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1L23/00 , G06F30/392 , G06F30/394 , G06F30/398 , G06F18/24 , G06F18/214
-
公开(公告)号:CN117579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58778.2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物联网系统包括设备端和平台端,设备端包括边缘网关和多个终端设备,各个终端设备的数据格式不同,边缘网关中设置有IoT标准物模型,平台端为物联网平台;各个终端设备分别通过IoT标准物模型与边缘网关进行数据交互,边缘网关与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其中,IoT标准物模型中集成有多种通讯协议,以满足不同数据格式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减少了开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使得平台端支持不同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协议接入,实现不同厂家的应用与终端设备无缝对接,集成效率更高,使得开发的系统复用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