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0278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535951.2
申请日:2017-07-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目标情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分簇方法,在簇生成阶段,目标关联的簇生成方法可以有效筛选与目标相关的节点加入簇,并将能量较低的节点排除,保证了网络的融合精度和网络寿命;在簇头选举阶段,簇头节点可以保证簇内的通信总消耗最优,同时防止单个节点成为多个簇的簇头,避免了个别节点负担过重快速消亡的问题;最后在拓扑裁剪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均衡节点的通信连接数来保证网络寿命,同时在削减拓扑时考虑到对融合精度的影响,尽可能减小精度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00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31571.1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稀土钛铝铌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将Ti粉、Al‑Nb中间合金粉、Nb粉和Al‑Ce‑La‑Nd‑Pr多元稀土中间合金粉混合进行模压成型,得到压坯;将所述压坯进行常压程序烧结,得到多元稀土钛铝铌合金。本发明以Ti粉、Al‑Nb中间合金粉、Nb粉和多元稀土中间合金粉为原料,以程序升温方式在常压下烧结,在烧结的不同升温阶段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能调节多元稀土铝合金中每种稀土向钛中的扩散时间,在基体相的晶界附近形成连接钛晶粒的多元稀土氧化物,且稀土氧化物延伸至晶粒内部,与基体形成良好结合界面,最大限度降低晶界附近的孔隙,使烧结后的钛合金致密度高,室温强度和塑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44576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28057.2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温塑性钛铝铌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钛铝铌系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Ti粉30~60%,Al‑Nb合金粉10~60%,Nb粉0~20%,Al‑Ce‑La‑Nd合金粉0~10%,且Nb粉和Al‑Ce‑La‑Nd合金粉的质量含量均不为0。本发明在钛、铝、铌基础上,同时添加Ce、La和Nd,在熔炼或烧结后这些元素形成连接基体相晶粒的(Ce,La,Nd)2O3复合氧化物颗粒,提高钛铝铌系合金室温塑性。本发明提供的钛铝铌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塑性,无需热加工和复杂的热处理,铸态和烧结态钛铝铌系合金室温延伸率分别为4.0~6.0%和2.0~3.5%。
-
公开(公告)号:CN107506022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545693.6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人/无人协同班组辅助指挥系统,能够保证态势感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态势感知模块、信息融合模块和RBO决策模块。本发明利用态势感知模块对传感器模块获得的各个个体信息和全局信息分别进行态势感知,并利用信息融合模块将个体态势感知信息进行融合;系统借助互信息推送提供的传感器信息,辅助指挥员的决策和判定工作,为指挥员提供了决策的依据。本发明采用云模型进行态势的推理,大大简化了从传感器信息到态势感知信息的推理过程,提高了系统的感知效率。利用消息推送的手段实现了辅助指挥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同时在人机交互模块为指挥员提供了人工干预修正的接口。
-
公开(公告)号:CN11057928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82789.0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J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HDR动态红外辐射源阵列靶标,属于高动态红外成像技术领域。HDR动态红外辐射源阵列靶标由动态红外辐射源阵列、辐射源程控(模拟)驱动电路、FPGA控制电路(下位机)、箱体、控制与处理计算机(上位机)等部分组成。阵列靶标按照稳态高温区、稳态低温区、在一定范围内程控调谐的动态温度区进行二维辐射源阵列排布。首先,通过上位机在下位机上预先设置温度调制规律以及辐射源之间的相位差;然后在上位机触发控制下,HDR动态红外辐射源阵列靶标按照下位机的设定,通过辐射源程控驱动电路驱动阵列靶标上的各辐射单元,为HDR热成像系统的动态范围性能测试提供高动态的目标场景辐射,进而实现对HDR热成像系统动态范围性能的测试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993479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35353.2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带有自适应阈值的红外成像系统神经网络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属于红外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红外成像系统像元响应的线性特点,对输入原始图像进行一点校正,利用四邻域低通滤波器对校正后图像滤波估算入射辐射真实值,将估算得到的入射辐射真实值作为损失函数的逼近值,构建损失函数,用梯度下降法最小化损失函数求解校正矩阵。将校正过程分为去噪阶段和抑制“鬼影”阶段,使用校正矩阵的梯度变化作为两个阶段的区分标志,根据校正阶段不同设定有差异的自适应阈值,去噪阶段使用大阈值保证噪声的去除,抑制“鬼影”阶段使用小阈值保护图像细节抑制“鬼影”;最终对输入图像序列逐帧计算出准确的校正值,获得高质量红外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0916446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19481.2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S17/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径视场部分重叠的偏振热成像方法与装置。使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大视场搜索与高分辨率成像,并且获取目标场景的偏振信息,突破识别伪装、隐身以及暗弱目标发现能力,增加对复杂环境或水面耀光等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探测/识别能力。本发明利用多组单孔径红外偏振成像探测器组件对目标进行成像,并让各探测器组件具有一定倾角的,从而形成视场部分重叠,并且使具有相同重叠视场的各单孔径红外成像探测器组件的成像图像之间具有亚像素的位移偏移,从而利用多个偏振图像实现高精度的目标检测,缓解大视场与高分辨率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628954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96207.9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J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5/52 , G01J2005/00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前置偏振片式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辐射校正方法,涉及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辐射校正方法,属于图像处理和测试计量技术领域。本发明对移除检偏机构的红外成像系统进行图像灰度—辐照度映射关系标定;然后,使用红外偏振成像系统获取同一场景检偏通道和强度通道的灰度图像,根据拟合得到的标定关系对采集的灰度图像进行从灰度到辐照度的换算;最后,根据前置偏振片式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检偏环节的穆勒矩阵求解斯托克斯参量和偏振片反射辐射及自身辐射,完成对斯托克斯参量的校正。本发明能够消除前置偏振片反射辐射及自身辐射对偏振成像测量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场景辐射偏振参量的测量和计算误差,提高系统偏振信息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67122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89628.2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T5/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红外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及细节增强级联处理方法,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红外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及细节增强级联处理方法,属于红外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在FPGA处理平台上实现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及细节增强级联处理,所述的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通过基于灰度相关的时域高通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实现,用于减小非均匀性漂移导致的噪声。所述的细节增强通过基于双平台直方图的双边滤波细节增强算法实现,用于提高红外图像细节清晰度。本发明基于FPGA硬件实现处理延迟小于20行,资源消耗少,并可减小或消除非均匀性漂移导致的噪声,提高红外图像清晰度和成像质量。本发明可应用于带有FPGA处理平台的红外成像系统中。
-
-
-
-
-
-
-
-